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课程评价中对教师评价体系重新构建引发的思考

发布者:林万里     发布时间:2017-05-24 浏览数( 0)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76日发布。《纲要》由九个部分组成,第六部分“课程评价”有这样一段文字阐释:“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句话里有几个关键词:评价体系-自评-分析-反思。这几个关键词,可以发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评价体系有重大变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的变革。

回顾过去的教育史,在九十年代以前,教师个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社会团体、家长及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科学体系,当时评价标准单一,只是“唯分数论”:若教师教学成绩好、学生考的分数高,这个教师教学水平就高,教学业务能力就强,教学方法、手段就值得学习、借鉴、推广,所谓:一俊遮百丑。反之,这个教师就“无一是处”。这种“唯分数论”给教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的成绩被“填鸭式”被教学手段强制性的拔高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虽然成绩提高了了,但是学习能力没有同步发展;甚而至于在老师的长期强制规划、要求、包办下,一旦教师放手让学习去学习,学生已经不会学习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分低能”现象。教师除了让学生“死读书”以外就是“读死书”,至于学生是否厌学?身心是否健全?培养出来的这些“书呆子”今后对社会是否有用?教师也全然不管。至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思想是否与时代接轨?这些也不在教师考虑之列。

2001年,《纲要》以教育部名义下发全国教育部门,要求教育教师全面、彻底、严格遵照执行,说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过去教育中课程评价机制的缺失与偏颇,并予以纠正,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纲要》第六部分“课程评价”里,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从以下两个方面构建:一是构建多层面评价体系;二是构建评价体系的功能与目的。

评价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教师自评,这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的着力点。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首先教师要分析自身对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特征,并深刻领会课程反映的人文性、社会性、功能性,在分析基础上,正确确立课程实施的手段、方法、策略。在课程实施完成后,教师要对实施过程进行反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教学内容是否完成?学生参与度、参与质量如何?教学效果如何?目标是否达成?今后教学中哪些还需要改进?通过教师的认真反思总结,反刍细嚼,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迅速。二是学校、教师评价:这是教师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部分:学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实施过程,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给予全面评价,通过观察分析、互动交流、综合点评,达到扬优补足,扬长避短的目的,实现教师自身与全体参与者的共同提高。三是学生与家长评价:这是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落脚点。常言道:鞋子适不适合,只有脚知道。学生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功过成败最有发言权。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对“三维目标”达成情况孩子们最清楚,家长对照学生“德智体美劳”成长情况也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客观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价。通过三个层面,由内而外的评价,就构成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整的评价体系。

构建评价体系的功能与目的:“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构建完整的评价机制,多渠道、全方位的信息就会反馈到教师那里。教师汇集自我分析、反思的内在信息及外在反馈的信息,集思广益,裨补缺漏,从而实现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纲要》从实施到现在,已经推行十多年年了,对指导、规范课程实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对传统课程理念、保守的教学模式、单一的课程评价机制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顺应时代的变化,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017519

                                       写于夕佳山

附件

  • 课程评价中对教师评价体系重新构建引发的思考.docx 下载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