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中小学教师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5-022017-05-31

作业要求 :

作业内容

通过学习课程《教师自我发展中的师德》,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意选择一个完成(21):
1.“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身教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言教的现象似乎更多一些,您是怎么认为的,结合实例谈谈您的想法?

2. 新的时期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你是如何看待这个时代特征的,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作业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中小学教师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李茂根    所属单位:底蓬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5-05 19:47:44    浏览数( 1 ) 【举报】

身教与言教并重

 

 

不管是言教,还是身教,都是构成教育的两个方面,就像凡事总是有有利的一面,也会有不足的一面一样,行动的引导是一种无声的课堂。当为人师表的我们悄悄地为学生树立着一个个榜样,他们在这些榜样下的所有自觉的行为都会更长久、更永恒,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的自觉行为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延伸、慢慢地扩展到其他的方面。 
言传身教,意思应该是说用语言来传授知识,用身体力行来发挥模范作用,其实我们的嘴巴不只是用来讲知识的,如果运用的巧妙,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言教与身教应体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师的劳动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必须持十分慎重的态度。 学生的“向师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往往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且把它们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所以教师的言行和举止,就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身教正是通过感官传导进入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展,这是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形式,在教育生活中起着“言传”所代替不了的重要作用。身教可以配合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在教师无声的教育影响下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实现自己的自由发展。身教影响力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教师要注重自身人格的塑造,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恰当使用言教与身教,首先要了解言教与身教的内容及二者的关系。 
所谓言教,是指教育者用讲说的方式教育、开导被教育者。它属学知识、习方法的范畴,注重双方的语言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交谈,及时交流思想,并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批评、指点或者帮助。“身教”,是教育者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去影响和教育被教育者。它注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有意识地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身教是告诉学生怎么做,言教是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言教的基础是身教,言教事实上是身教的抽象与概括,身教是言教的体现。言教不能脱离身教,如果身教不好,那么言教的效果不可能好,甚至起到反宣传的作用;同样,如果仅用“身教”,在时空上受到很大局限,也不利于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所以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它们必须同时进行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言传身教都很重要,但身教相对言教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身教不同于单纯的言教。印度的谚语有:“告诉我的,我忘了;表演给我看的,我记住了;我亲自动手做过的,我明白了。”从心理角度分析,这是因为身教具有形象直观性、动情性。由于形象直观,身教就为学生思维发展拓展了从感性到理性,从理性再到实践的认识道路,身教就容易被学生接受。 
实践表明,潜移默化的教育形式是学生最易接受的,他们对这种无形教育既不能防御,也不能抵制,模仿也就在无形之中产生,这种模仿最初是外部行为,直观的、有目的的,而后逐渐由外向内、由表及里地转化和深入,经过较长的时间后,教师最初的行为规范就成为学生稳定的心理品质。古今中外诸多教育家对“身教”都作出过精辟的阐述: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正身,如正人何。”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解释师范时说:“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自己的行为要做别人的模范。”夸美纽斯指出“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育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 因而“身教”重于“言教”。 
最后,教师用身教达到预期的教育功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必须学识渊博,学业精深。要想搞好教学工作,真正要做到“学高为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作为一名教师一是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望。 
2.教师本身要做到言行公正,品德高尚。为了使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首先致力于培养为人师表的品德。教师要用正直的品行感知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感化学生,用自己良好的品质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首先不做。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做出榜样。榜样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与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教师板着面孔,学生敬而远之,施教者不会收到良好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大喊大叫,并不能收到预想的结果,有时反而引起学生的消极反抗。所以教师应该以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方式与学生民主平等的交往。而这种交往的感情基础就是爱。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教授说过:“如果学生的内心深处永远拒绝了老师,则一切教育措施无异于在荒凉的沙漠中种植庄稼。”教师的这种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4.教师的身教是时时处处存在的。身教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也绝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而是要在更广泛的时空里,时时处处以身示范,为教书育人做出奉献。 
5.身教与言教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身教重于言教。身教与言教相比具有更强烈、更深远的影响力。但在强调身教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言教。因为要想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就必须有言教相配合。 事实上,言教和身教是不能分开的,二者是密切结合的。只有将身教与言教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08 17:06:3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