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近四年中国近代史高考真题

  发布者:张爽    所属单位:阿克苏市第六中学    发布时间:2017-05-05    浏览数( -) 【举报】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

  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4.

  成立时间名称

  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1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 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 经济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
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30.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视图缓解名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3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30.图4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4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31.图5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 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A 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31. 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2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29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30
1932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
.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31
1953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洋务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

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26.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0.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
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
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
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
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