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

发布者:王道启     发布时间:2017-05-26 浏览数( 0) 【举报】

教学建议:合理利用教材,把握学生心理,上好信息技术课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五点: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由于《纲要》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同样,老师们的教学也必须考虑小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注意处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真正做到结合实际、因材施教。 一、明确教学目的与目标 首先,教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要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利用信息的能力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因此,开展信息教育,使受教育者学会怎样有效地获取信息、综合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成为个人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其次,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纲要》提出的小学阶段五个教学目标。那就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针对两个目标:一是培养学生对信息工具的操作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综合应用意识、素养与能力,特别是后者更为重要。 简单来说,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就是教给学生怎样“学电脑”——即教给学生学电脑的“方法”而非仅仅教授“电脑知识”;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营造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保持对电脑的兴趣!帮学生树立“电脑是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工具”的新观念。 二、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所侧重 信息技术本身既充满极大的趣味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应当是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但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的变化教学的导向也发生变化。具体地讲,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激发兴趣是教学的首要任务;对高年级而言,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则是教学的重点。低年级的教学往往配有大量的图片说明,让小学生能够饶有兴趣、一目了然地进行学习。到了高年级,教材中的图片相应减少,文字逐渐增多,启发学生自己思考的内容也有所增加,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提醒老师们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有所侧重,做出相应调整。 三、以任务带动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我们可以这样浅显地理解“任务驱动”,也就是每一课的教学都是一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常,在教学一开始便给小学生展现一个成功的样例,一方面明确告诉他们要做什么,任务完成后应该是什么情况,同时以期用最后的结果激发小学生对操作任务的兴趣和动机。整个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就是通过完成若干个操作任务来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将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以小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自然而然地传递给他们,便于他们高效率地理解和掌握。特别是一些小学生不易理解的概念,或用浅显的描述,或进行生动的比喻,或让他们反复操作在“做”的过程中去逐渐加深理解。有的概念,简单的如文件夹,小学生们刚开始接触无法从本质上真正地理解,这没有关系,也很正常,只要他们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就行。因为随着心理的发展,在他们一遍一遍地操作之后,会逐渐深入理解那些概念的。 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教学,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多提供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时间,多提供机会给小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要本着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他们的兴趣自我进行知识学习与拓展。这也是对他们进行获取信息能力的一种培养。 总之,希望各位信息技术教师,合理利用我们手中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