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酸碱盐课堂教学问题的解析与应对

发布者:黄建     发布时间:2017-04-06 浏览数( 0)

酸碱盐内容的学习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新教材的实施,一些难点内容在逐渐被淡化,但学生在学习有关酸碱盐内容时还是会碰到较大困难。下面,本人就这部分内容的难点分析及对应策略,谈谈自己不成熟的认识

一、“酸碱盐”教学难点分析:

《酸碱盐》的教学难,学生学习感觉更难。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多、物质分类多、反应规律多、需要记忆的多、实际应用的多、题型变化多,因此要掌握这部分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策略不当,能力稍逊的学生学习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手忙脚乱的难以应付,畏难情绪、厌学之情顿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由此产生。此时无论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如何卖力,可能也无法再吸引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没有了多数学生的参与,课堂将成为少数人的舞台,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如何突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大多数学生有能力参与到学习中来,是酸碱盐部分教学的关键。

二、“酸碱盐”教学应对策略:

1.教材有机重组,夯实基础。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学生学习中需要书写大量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因此首先要强化训练化学式的书写,为学习酸碱盐时书写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夯实基础。由于在探究酸碱盐反应规律时要考虑物质的分类和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因此需要把教材重组,提前学习物质的分类,特别是酸碱盐的分类。使学生能从酸碱盐的组成特征来区分物质类别,并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强化记忆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只有强化了这些知识,夯实了基础,才有可能学好酸碱盐。

2.实验探究激发兴趣。

在酸碱盐的学习中教材安排了11个演示实验、8个实验与探究,充分显示出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首先应该充分利用好演示实验,甚至根据需要增加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探究实验,尽可能多地创设学生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扩大参与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验方案设计等能力,充分体现和实现考试大纲的要求。如在学习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时增加实验:请学生用导气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吹气,观察能否反应。由于没有明显现象,学生都以为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此时老师向溶液中慢慢地滴入稀盐酸,让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已经变了质,并得出: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加入稀盐酸。通过这些实验的直观现象,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这个知识点,并且由于学生对这些实验有较浓的兴趣,印象非常深刻,知识掌握非常牢固。

3.类比归纳得规律。

酸碱盐的知识规律性强,这些规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归纳得出。因为新课程改革一个显著的改变是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体现过程、享受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学习,在教材安排上都是让学生在学习各类物质的个体性质后,自己归纳得出酸碱盐的各类物质的反应规律。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运用类比归纳的方法,从实验探究中获取盐酸、硫酸的有关化学性质,通过类比、归纳,找出相似点和不同处,得出酸类物质的通性。同理,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类物质的通性。学会从个体归纳出一类物质的相似性质。酸碱盐的学习涉及的题型多,学生也要学会通过类比归纳每一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如鉴别题:现有两瓶失落标签的无色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如何鉴别?初次接触这类题型,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设计检验方案,如何从实验现象得出结果,并让学生归纳出做鉴别题的思路:从被鉴别的物质的性质差异入手,选择有明显区分度的实验方案,从它们不同的现象进行判断得出鉴别的结果。答题步骤包括取样、操作、现象描述和得出结果。

4.分散难点,逐步突破。

酸碱盐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要看教师教学能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如推断题、综合实验题、鉴别题、除杂题等,都是难度较大,让学生感到头疼的题型。因为这些题型需要综合运用较多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如何攻克这些题型呢?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将难点分散,不要在学完酸碱盐的相互关系后才让他们接触这些题型,这样会让他们觉得难度太大而无法接受,导致过多的学生放弃学习。教师应该在平时授课时讲到有关知识点时适当地插入相应的比较简单的类似题目,让学生熟悉这些题型的解题思路,训练他们的解题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以后出现的综合题的解答打好基础。如学习氧化铜与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时,插入“碳粉和氧化铜两种黑色不容于水的粉末有什么区分的方法?木炭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粉末,如何除去氧化铜得到纯净的碳粉?”学习碱与盐的反应时,看到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立刻让学生记住蓝色沉淀是Cu(OH)2,并插入“A溶液经检验含有钠元素,向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请推断A为何物?”让学生熟悉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紧抓实验现象进行推断,为以后出现的难度较大的推断题铺路。

5.挖掘生活、社会中的化学。

化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科,与生活实际有较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生活事例出发,引出化学知识,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或社会中存在的现象。这样做能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是一门学而有用的学科。如:在学习盐酸时可通过讲解家庭用品洁厕净中含有盐酸,它能除去厕所中的水垢,引出盐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了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后,立刻引入:自来水中存在盐酸,有些不法分子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骗人,你能揭开不法分子的骗人勾当吗?当学习了硫酸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时,马上引入: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在医院做肠胃透视检查身体时,要服用“钡餐”—BaSO4,但误服BaCO3会引起中毒,解毒方法之一是服用一种泻盐MgSO4,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6.循序渐进,阶梯式螺旋上升。

本章知识难度较大,在新课进行中不能追求教学进度,不求量,但求质。可适当放慢进度,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给学生消化吸收练习巩固的时间。新授课练习时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课要起点低,小坡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实际上,以上补救知识缺陷、补充同类反应等多种措施,都会使教学进度慢下来。如果教学进度过快,学生还未理解巩固就向下进行新课,做成了夹生饭,即使再回锅也不容易蒸熟。学生尚未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又会产生新的认知障碍。 

7.鼓励、辅导扩大参与面。

酸碱盐的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和深度。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大小就不同,老师的照顾和关心需要有一定的倾斜度。在课堂上多点关心中下生,选择适合他们的问题提问,答对时老师要不吝赞扬之词,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答错时要多点鼓励,让他们不气馁。课堂练习和课后辅导着重于基础,让他们在老师的特别关爱下也能跟上授课的步伐,避免掉队。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让学生有兴趣、有能力参与到学习中,扩大教学的参与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形势在不断变化,教学策略也要相应变化。只有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突破难点,提高学生总体成绩,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