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为先战略的体会

(王永浩 已在 2017-05-23 19:32 推荐!)

  发布者:陈敏    所属单位:吴川市第三中学    发布时间:2017-05-23    浏览数( -) 【推荐】 【举报】

 

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为先战略的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以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如何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德育为先战略浅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当先。

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受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的引路人”。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老师良好的道德情操无疑是学生最好的德育榜样资源。身为教师,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师风师德为学生所表率。比如:在“拒绝不良诱惑”一课内容的教学中,本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敢于揭露自己过去的不良习惯,以戒烟戒酒的切身经历及深刻的反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不良诱惑的危害,理直气壮倡导培养高雅情趣,对不良嗜好坚决说“不”,增强学生抵制烟酒等不良诱惑的自觉性起到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

二、以健康校园生活育德领先。

由于学生大量的时间在学校,教师要树立学校教育的信念。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过什么样生活,受什么样教育”。引导学生过好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对学生道德人格养成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身为教师,要使初中学生做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努力从学生校园生活开始,培养学生关心公共生活的兴趣和自觉性。在对学生的德育方面,我比较关心学生校园生活的情况,注意将学生在校生活事例转化为教学资源。比如:配合班主任布置教室时,我们在教室张贴“把文明留给自己,把安静送给别人”的格言,这既是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引导,又是对学生自律的提示;把“双优班”评比、好人好事,以及学生借故请假、考试作弊、乱抛垃圾等校园生活话题,巧妙地穿插到德育中,经实践证明,这种融入学生日常校园生活的德育方式,切合学生实际,它能一改德育严肃的面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直抵学生的心灵,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三、以情感渗透教育方式行先。

“道德无须知识的论证,却依赖感情才能起飞”。有感触的行动才是自觉的。德育的过程如果只是空讲道理,就成为了空白的说教,很难让学生真正信服并接受,更难践履道德之行,只有当学生心灵受到感触,道理才能真正转化为道德认知并引发自觉的道德行为。教学中,老师应该认真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全身融入到情境中去体念,从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因触动而感动,并因感动而达到思想品德的内化。比如:在“做诚实的人”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创设了“诚实令人吃亏”这样的个案情境,让学生分组就“诚实的人是否真的会吃亏”进行大辩论,使得学生个人经验与主流价值思想在辩论中充分激烈碰撞,从而使学生思想认识超越了狭隘的个人经验,更深刻地认同“诚信不会吃亏”的主流价值观,有效地实现了让学生从诚信灰色心态到积极健康心态转变的德育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要正确理解“德育为先”理念。强调德育为先,并不意味着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求,而降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教学要求。其实“三维目标”是缺一不可的,如果把“知识与能力”喻为载体,“过程与方法”喻为实现载体的操作系统,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是这一载体的动力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把三个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启迪智慧、塑造健康道德人格的课堂。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