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发散思维解题能力的方法 作业周期 : 2017-05-102017-05-24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1. 以“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发散思维解题能力的方法”为主题,谈谈个人的做法;

2.要结合个人实际,合理、可行,字数要求500字以上;

3.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请在作业截止日期之前完成提交。

发布者 :谢明春

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发散思维解题能力的方法

提交者:学员毛向帅    所属单位:遂溪县大成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5-18 10:18:00    浏览数( 0 ) 【举报】

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与发散思维解题能力的方法


    发散思维从不同方向考虑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通过具有猜测、假设的联想,采用各种变通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具有思路宽阔、不拘泥教材例题的特点,善于在分解、组合和引申中举一反三、推而广之。我们一再强调创造性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发散性思维的作用。可以说,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和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就得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否则教改无从谈起。 
  一、求知欲望是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 
  思维的惰性和一贯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重要因素,克服惰性和一贯性就得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 
  1.针对小学生特点,采用直观的教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思维的局限性和生活实际决定其特点,通过具体直观的教学实物,能够冲击学生的视觉,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教授《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时,课前,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玩的积木带来,通过积木来认识、学习这节课的内容。一年级的学生,仍处在好动、好奇心都特别强烈的阶段,情绪容易调动,而积木又是他们喜欢玩的游戏,这节课的内容一直围绕着积木向主题展开,使学生边玩边学,这样,学生就处在一个想学的状态,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思考问题的思维当然也就开阔。 
  2.创设良好的外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绪是影响积极性的一个导火线,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例如:教授《年、月、日》时,一上课可以设置一个使学生感到非常意外的问题:“小明前几天刚过了第18个生日,而他爷爷却刚刚过了第16个生日,为什么呢?”学生就会想:“怎么可能呢?”“爷爷怎么比孙子过的生日还少呢?”……学生的求知欲马上就被调动起来,很快就进入主题的探究。
  二、转换思考,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变通也就是要摆脱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式,根据具体问题从多个方向,用多种方法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这是发散思维的一个显著标志。 
  1.通过逆向思维的转换 
  逆向思维,也是发散思维的一个显著形式。逆向就是反着原来的思维方向,在数学教学中也让学生根据问题力求摆脱原有的思维定式,产生新的框架和知识。 
  2.通过假设转换 
  假设就是凭借创造、想象,将题目中的某个条件假定为与之相近的另一种情况,并从假设情况入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四年级同学20人和五年级同学18人,在校园里植树,四年级比五年级每人少种2棵,两个年级一共种了264棵,四年级每人种了多少棵?” 
  分析:假设五年级同学与四年级同学每人种的棵数相同,那么总数要减少2×18=36(棵),即植树总数为264-36=228(棵),这样四年级每人种的棵数就容易求出来了。
  3.通过归纳转换 
  归纳法在小学数学中应用非常广泛。当一种现象重复出现时,往往能从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例如:根据5×6=6×5,12×15=15×12,32×124=124×32…可以归纳出a×b=b×a,即乘法交换律。 
  其实,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律大多是通过归纳得出的。在教学中应常常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而且学生解题的灵活性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4.通过内在联系转换 
  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减除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例如:147可以连续减多少个7?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47里包含几个7,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所学知识有所升华,从而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应用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通训练,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推进。在教师引导、示范的影响下,使学生养成对问题加以引伸和推进的良好习惯,其发散思维必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18 11:03:3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