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设计一节合作学习教案 作业周期 : 2017-05-102017-05-24

作业要求 :请学习我的课件中相关合作学习理论,然后设计一节合作性学习的教案

发布者 :袁勇

设计一节合作学习教案

提交者:学员李坤明    所属单位:吴川市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5-19 11:54:18    浏览数( 4 ) 【推荐】 【举报】

       怎样提高"合作性学习"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改革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遍了教育界的各个角落。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的目的,效果显著。但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小组合作探究时的交流、汇报展示前的准备工作等都不容忽视,它会大大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正确选拔小组长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小组长不仅是小组的榜样,还是展示活动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所以,选拔小组长至关重要。首先,我们要确定智力水平良好,发言积极,操作能力较强,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其次,对组长进行有效的培训——如:要教会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要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合作交流;要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有序的安排,要鼓励组员大胆发言等。总之,要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以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2.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把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即每个组的成员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而且各组之间必须大体持平。这样做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互补互助。为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每组4—6人为宜,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启发引导之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小组讨论。
    3.组内成员分工明确。
    大组长,也就是每个小组的一号同学。保证小组高效率的工作,保证每个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保证各司其职,帮助化解争端,提出下一步的建议;负责讲解疑难,帮助同学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等。二号为纪律组长,教给学生学会用两种声音说话,一种用于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全班的声音”,是指一个学生说话时全班都听得见的声音。每个小组的德育管理员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小组的声音。三号为卫生组长,负责安排监督本组的值日,小组内的个人卫生及小组的环境保持。四号为作业组长,负责各学科作业的收交、发放、检查,并将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

4.掌握良好的合作技巧。
    为了展示更有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逐步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习惯,掌握合作学习的技巧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5.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
    为了使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是“形式化”,“合作学习的内容”也很关键。小组合作性学习并不是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使用,也不是一堂课自始至终都使用,更不是只在课堂中使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阅读,课外实践更离不开小组合作。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训练要求,把握合适的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
    涉及知识面过多的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当学生因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的限制,独立完成有困难时,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多角度思考,充分发挥其群体创造性。
   6.建立奖励制度。
    根据每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及时定分,加分设置问题知识点分,质疑分,创新分等,这样激励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质疑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每个同学参与课堂展示的得分多少,排出名次,按时统计,定期公布,对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提出表扬。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既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能增进同学间的合作和友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越来越鲜活,越来越精彩!

摩擦力

    授课班级 初二(2)班

  1、能力与知识基础

  初二(2)班为重点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与其他同学通过讨论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批判他人的观点。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已经从生活经验中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还存在着相当模糊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点: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并逐步趋向成熟,学生行动具有主动和自觉,思维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迅速增长。感知心理品质日益趋向成熟,感知的目的和计划性越来越明显。

  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知识目标: 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学策略分析

  鉴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采取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模式

  教学过程实施

  一、确定小组规模和合作空间。本次合作学习选在物理实验室,为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共同的材料,小组为4人一组。

  二、备好教案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

  1、材料的相互依赖,全组共用一组实验器材。(一个弹簧秤,3—4个木块,一块玻璃板,一块毛巾及学生实验其它器材)

  2、目标的相互依赖。小组成员共用一份实验报告单,要求填写一个实验结论,如结论不一致,小组必须通过实验验证或讨论解决。

  3、分派职责。除参与讨论和学习外,小组成员还应担负另一职责,以协助其他组员更有效的合作。这些职责包括(1)组织者(保证整个小组实验顺利的进行和不对其他小组造成噪音影响)(2)理解检测者(保证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有条理地阐述如何得到某个答案或结论)(3)综合概括者(复述整个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4)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单)。

  三、布置课前任务

  1、教师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并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小组课下讨论并记录讨论的结果,在实验中主要有以下猜测:

  (1)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3)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4)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5)可能与运动方向有关?

  说明猜测的理由,并讨论如何验证这一结论的实验方法。

  为保证小组的有效性,明确小组分工:

  1号 组织本小组活动进行

  2号 负责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和贡献

  3号 检查小组成员对结论的掌握

  4号 记录讨论结果

  3、教师解释本次活动成功的标准:猜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验证的方法具有说服力和可行性。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统一。

  教师要求学生上交讨论结果,并验证所需器材,实验室不能提供该器材的,可以选用其它代替器材,课前应向学生说明,学生能自备的,上课时可以自带。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测课下讨论结果,随机抽查2-3名非同组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本小组结论及理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并记入学生所在小组的考核成绩。

  注:为保证公平性,我让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一小块硬纸片上,并放入讲台桌上的一个小盒里,每次抽查时的学生名单,为教师从小盒中随机抽取的。

  2、教师以第一个问题为例,示范如何验证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当研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时,应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如应让压力相等、接触面积相等等。只有这些因素确定后,讨论的结果才具有相关性)教师强调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如应保持物体匀速运动等。

  3、小组验证猜测结果,教师监督和观察学生的行为。

      4、各组汇报实验结果:

      结论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无关。

      结论2:滑动摩擦力与表面粗糙程度有关,且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结论3: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

      结论4: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且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教师说明:由于同学们在拉动木块的过程中,不一定就是匀速的,所以数据有一定的偏差。

  三、评估学习效果和评定学生合作情况

  1、收尾工作:教师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2、评价学生学习的质与量:课本后习题

  3、评估小组的合作效果:小组总结本次合作的成功和失败之处,以及下次需要改进的措施。

  4、学生自己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





11.1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公式W = F·s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通过了解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功的计算。
  难点:功的概念建立。
(一)引入
   1.力学中功的含义

   两位同学上台演示,讨论什么是力学的功。
  两人分别推两张桌子,一人推动桌子移动一段距离,一人未推动桌子 

(二)新课
  2.功的两要素
   观察、讨论:
  观看一些力做功、一些力未做功的视频,描述观察到的情景中力的大小、方向及物体移动的距离大小。讨论做功的要素。
  【合作探究1】:

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2)人推自行车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自行车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人提着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4)人用手抛出一个小球,小球飞出去后在地面上滚动,请分析一下:在整个过程中,人对小球的做功情况。

 (5)总结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3.功的计算

  自学:功的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合作探究2】:

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AmBmC,它们在同样大的力F作用下,都沿力的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S,则力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                                                   

A.一样多          B.A做的功最多

C.对B做的功最多   D.C做的功最多

2、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
.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总结: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合作探究3】:

3、重5kg的小球,从长3m,高1m的光滑的斜面上滚下,求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g10N/kg

4、斜面长S=10m,高h=4m.用沿斜面方向的推力F,将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由斜面底端A匀速推到顶端B.运动过程中拉力F50N.求:

1)运动过程中推力做的功.

2)运动过程中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

总结:计算功的解题思路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22 18:40:31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