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作业周期 : 2017-03-242017-05-01

作业要求 :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题目自拟
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不能提交。

发布者 :管理员

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者:学员陈雨珺    所属单位:滨水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4-10 17:55:59    浏览数( 17 ) 【举报】

《小学语文二会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识字现状分析

汉字是现今世界上硕果仅存的古老表意文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途径,更是他们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那么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字左右,对于学生来说,是个不轻的任务,加上我校现在几乎都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普遍家庭学前教育的欠缺,造成绝大多数孩子入学前的识字量几乎为零。家庭文化、父母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相对比内地孩子都要弱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也稍弱些。

近年来,虽然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一直对识字教学方法进行孜孜探求,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识字教学流派纷呈:集中识字、标音识字、注音识字、部件识字、分散识字……即使有些是学习识字的方法,但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意识的识字学习方法的指导,加之方法多而无序,全而不精,缺少优化整合,学生遇到生字茫然不知用什么法,甚至不会用法。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还出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刚入学的孩子被迫进行“填鸭式”识字,家长和老师就以孩子认了上千字为荣。其实,认字多本没有错,错在“瞎认字”,即完全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用枯燥至极的教学方式让孩子机械认字。

正是因为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够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格局,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整体结构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的生活体验,注意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为了解决识字教学中的瓶颈问题,我提出了识字教学应以生为本,构建主题识字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研究的对象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在小学阶段,识字量最大的年段是一、二年段,本课题研究的对象为我校一、二年段所有班级。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9---201211月)
    1)确定课题,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2)收集与本课题实验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筹备资料库。
    3)学习各种现代教学理论、学习领悟新课标的精髓。
    2.实验阶段:(20131---20136月)
    1)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实验工作。
    2)开展课题实验公开课、研讨课活动,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并整理收集各种有关资料。
    3.总结阶段:(20137---20139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对这一年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汇总,撰写结题报告和教学案例

、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策略

1.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识字途径

课题研究伊始,要对学生进行了识字现状调查,随机抽取。

2.拓展识字途径,构建识字平台

3.把握识字规律,创新识字方法

(1)知识迁移。

(2)形象思维。

(3)理解记忆。(形旁归类、声旁归类、编顺口溜归类等)

)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任务与内容,我们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论文撰写、调查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即教学设计)、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根据制定的的策略,不断地进行验证,结合实施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寻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对二会字有兴趣、想学。探索阶段以调查法为主,对实验班级进行全员调查;实施阶段以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针对上下文各种不同相关信息的文本进行研究,设计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形成教学案例,将课题研究稳步稳扎的步步推进;结题阶段主要采用教育经验总结法,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将研究经验形成理论。

2.研究过程中的二会字教学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实践操作层面逐步感悟,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我的语文教学之旅》、《教育心理学》、《小学语文研究》等关于生字教学的相关教育理论,设计利用直观的图片、游戏等方式理解生字的策略研究的策略积累经验,总结升华经验,形成系统理论,以点带面,将辐射面逐步扩大——由实验班级辐射到每一班。

在展现的主场——课堂上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如: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及部件识字法等进行二会字的课堂教学。

(三)研究过程

我们所要开展的这个研究课题,基本思路是根据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根本上解决汉字的识记问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开展本研究课题并不是要开设独立的识字、写字课,而是要把对汉字形与义的剖析作为一种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行为贯穿到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去,要让我们自身和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我们所有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对汉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
    1.打好一个底子

本研究课题的开展实施,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的引导。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先对汉字有了正确的、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正确地、有效地引导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东西可讲,讲得有味。我们课题组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大量学习和收集了课题研究使用的相关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一千个高频汉字的基本成字部件的形义梳理、常见错别字正误表,常用字繁简对照表,形近字、多音多义字一览表等内容。其中的重点是一千个高频汉字的基本成字部件的形义梳理。我们参考了《汉字世界》、《细说汉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详解》等最新权威著作和研究成果,从这些成字部件的形体演变、意义发展变化、构字组词、典型例句等方面一一加以梳理。我们提供这个蓝本的目的,首要的是帮助我们教师掌握一些基本汉字的起源和意义,提高对汉字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一个抓手。教师们也可以根据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际,对之加以创造性地利用。
    2.开好一条通道。

从汉字的起源上来看,是因事而造字,一个汉字就是一个物、一件事,就是一个意义世界,这些意义世界共同组成了浩瀚的中国文化。换言之,分析汉字就是在解读中国文化。我们开展本课题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理解能力和识记、应用能力,进而来促进和提高阅读、写作能力,但终极目的是要通过汉字的教学,打开一条引领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延续民族精神的新的通道。我们要让汉字活起来,让汉字说话。除了课堂的穿插、衔接以外,还可以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一次一个主题。例如:“汉字与身体”。在汉字中,有关身体的部分主要是从“月”——“肉”的本字、从“页”——本义是头,今天的“页”是同音假借——的形声字,如“脑”、“胸”、“腿”、“脚”、“颊”、“颈”、“颔”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必然会在学生的精神深处扎下根,使学生生发出对汉字的敬畏感。也可以在教给了学生关于汉字的基本特点,学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审视汉字之美,如古文诵读、对对联、尝试写浅白文言、欣赏书法、练习书法等,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的亲切感。
    3.总结一些经验。

本课题的开展,必然会有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有待拓展的空间、需要补充的资料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善于发现,不断积累,及时总结。比如,比如,这些识字方法如何有效地应用在教学中?再如,我们搜集整理的资料如何使用才能在课堂上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成功的经验、课堂亮点,乃至失败的经历等,都应及时总结,最好能够整理一些有典型意义的课例、实录,总结一些有借鉴、推广价值的课型。

四、研究成效

《新课标》强调:识字教学要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之中。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我们发现从这几个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的识字能力。

1.“寓识于读

首先是“寓识于读”“寓识于读”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读课文的过程中,也就是在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感知和认识生字。这得借助于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的过程中认识生字,充分发挥学生整体感知事物的能力。在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教学是不可取的,要扎扎实实地过好“认读”关。针对低年级学生读书时生字多,对文字符号的辨认速度缓慢,语义组合有困难,眼睛与嗓子的动作配合不协调,认读能力不强的现状,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把读正确、读连贯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使学生快速地准确地认字、识词、连词成句,尽快实现“认读同步”。只有把课文读好了,才可以把一个个孤立的字放到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些字就与具体的事物取得了联系,就有了生命的活力,就有了明确的意义。
    2.“以识促读”
    有了“指读识字”才能“以识促读”。小学生对事物都是整体感知的,所以在能够初读课文的时候,一个个字还都是分散在课文之中,他们还不能进行一个个单独地准确地辨认。比如幼儿园中的小朋友读书时就常有这样一种情况:把一本书读得都能背下来了,但指一个具体的字给他人,他却并不认识。他还要从第一个字开始指,指到那个字了他才知道这个字念什么。所以要进行认真的“指读”,读到哪个字就用小手把它指出来:噢,这个字就是人们的“人”;噢,这个字就是天空的“天”……这样有助于建立字与事物的联系、字与发音的联系,有助于把一个个汉字分清,可以提高小学生识字的效率。把一个个生字读准确了,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做到“以识促读”。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指读”仅仅是在识字上的,而今后到真正的阅读教学中要逐步做到不指读。
    3.读中生成,自主学习生字。
    以教师朗读、学生试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读中生成、发现生字,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的音、形。为了激发学生对课文《狐狸和乌鸦》朗读的欲望,教师首先用课件展示了一部《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片,让学生在看、听、想中感知课文。初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找到生字,允许学生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掌握或被遗忘的字,在文中画出来。再对照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试拼朗读,并在课文的朗读过程中适时呈现有关生字。然后要求学生把相关的生字用字典查出。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及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将查出的生字进行识记。如,牙——鸦,同——洞,票——漂,最后通过组词成句,回到课文,体会生字出现的环境,了解用法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赏字。

在观察中学会比较、辨析,发现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新课标》建议: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在落实识字教学时,除了在教学之前认真研究汉字的形体接受,更重要的害死创设相应的识字情境,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区赏字、认字、辨字、记字。以《比尾巴》一课为例:

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事物或者画面更具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图画与文字同步出现的形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如以下教学片段(教学“扁”):

师:(出示图):看,小鸭子要让我们找找它身上那些东西是扁扁的?

生:鸭子的嘴巴是扁的。

生:它的尾巴也是扁的。

生:鸭子的脚掌也是扁的 ,就像两个船桨。

师:你们真会观察,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东西是扁扁的。(出示图)看,用的——扁担,吃的——扁豆,他们都比较薄,所以“扁”字里只有一个——横,两个——竖。板书。

这样恰当地结合图画,做到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借画学字,赏画解字,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效率。

5.拓宽识字时空,拓宽识字途径,实现多维整合,提高识字效率。

大部分现代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首先,我们不妨引领学生追本溯源,明白每个字中各个部件的意思(当然这些部件并非都是象形字,明海有会意字、指事字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减少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又能将身后的文化内涵自然地融入学生的心里。如:隹,甲骨文字形象鸟形。《说文解字》解释为:“鸟之短尾之总名也。”她与“鸟”同源。现在,“隹”作为“集”字是好几只鸟聚集在树枝上。又如:“大”本义就是张开四肢的人,这个人头上多出了那一横就是“天”,脚踏土地就是“立”,把叫交叉放就是“交”。教学中,可以边解说边板画,从形象逼真的图画到简洁而形似的楷书字,让这些字可以更清楚鲜明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的识记更加清晰、深刻。

6.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

汉字的字形虽然难记,但还是有规律可循。《新课标》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在识字教学中,当学生对汉字的文化起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去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汉字中有许多字是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在识字过程中,学生看到生字,会调用已有的新喜,将生字与熟字进行比较记忆。通过比较,他们就能发现:在基本字的基础上,加加、减减、换换就能够记住许多字的字形。如在教学“领”时,可以先让孩子给这个字找朋友—组词,学生讲了许多后,就可以引导孩子:领 是形声字,令表音,页 表义,页在古代是表示脑袋的意思,最后再引导学生还学过那些带有“页”的字,学生自然会想到“烦”“顶”等等。

不难看出,通过探索,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五、问题讨论和建议

其实,从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应该对识字教学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都会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这样,识字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由此衍生出来的新问题仍是值得教师关注的,并且有待我们进一步地调查和解决。

1.教学方法要适用于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在我们学校,当下用的最多的教学方式便是ppt教学,运用图画、语音等来引起孩子的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不过,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同时,不要忘了“适度”的原则,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课堂上的气氛很热烈,可是到了最后,学生不知道学的是什么字,教师也忘记本堂课的真正内容是什么。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我们的根本目的还是要学生能够学到东西。

2.教学不能片面地追求识字量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单纯的识字,只要认识的字多了就达到目标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识字是语文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只是三维目标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学习语文不可能只是简简单单的“知识与能力”,还要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将这三维目标结合起来,才能够更为全面的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三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会更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要求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查阅字典、请教家长等各种方式主动识字,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识字的巩固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既有效地巩固了识字,又使学生及早接受独立阅读的训练,获得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这样,通过课内、课外大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了识字空间。

六、课题应用后的反思

我校的学生多数是外来员工的孩子,本课题应用于我校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扶床学步”的阶段,识字写字是其学习的首要任务。但目前的低年级识字教学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而生字回生率仍居高不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儿童认知能力的因素和主观努力的因素,也有教师的指导和教学方面的因素,有些教师认为识字教学只是让学生记住并读写生字即可,不需要探究创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识字教学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识字的理念。根据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识字愿望,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去主动识字,体会成功的快乐,才能让学生的兴趣持之以恒,让单纯的兴趣变成学生的一种心理满足,形成学习的内驱力。孩子的情感是最易激发的,认字时学生一旦情不自禁、有滋有味地投入到其中去,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感染。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24 17:33:3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