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作业周期 : 2017-03-242017-05-01

作业要求 :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题目:题目自拟
要求:
1.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逾期不能提交。

发布者 :管理员

提交一篇课题研究报告

提交者:学员李云萍    所属单位:实验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7-04-17 19:03:18    浏览数( 4 ) 【举报】



《大班操作区中幼儿学习特点和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李云萍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1.国内关于操作区域活动的研究情况



目前,国内对于操作区的专项研究较少,主要是从区域活动(可结合建构活动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和材料投放两个大致方向对操作区活动进行指导和把握。



操作区需要配置各类可供幼儿进行动手操作的材料。幼儿在操作区的活动是自己选择的自由自主活动。这对幼儿精细动作能力及个性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操作区的创设,同时注意保持操作区自由轻松活跃的气氛,保证幼儿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和创造。另外,幼儿在操作区中的活动是自由的,他们的表现更为自然真实,因此,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在操作区中的表现,以及注重幼儿在该区游戏中与同伴合作能力,适时地给与针对性的指导。



以上是我国研究者关于操作区的相关研究,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操作区活动主要可以从环境创设、内容设置、材料提供、教师指导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对其他国家操作区活动实践的研究



操作区的教育根本目的并不在于幼儿动手操作本身,而是通过幼儿动手操作来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日本幼儿园,老师经常带孩子们去博物馆、科技馆、展览馆参观,并鼓励幼儿动手进行各类材料的制作,让幼儿在兴趣中学习



而从美国一所全日班托幼中心的一日活动安排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其与我国截然不同的一日生活方式,其中心课程为一种非干预性游戏课程。其中,各个区域几乎全天向幼儿开放,而操作区(他们那统称为生活区,让幼儿直接操作生活中的物品如:自己制作桌椅、自己锯木头等)则几乎成为必开区域,一天的时间开放总长约为85分钟,约有32人次进入参与活动。同时,在分区活动中,师幼的比例是很高的,从12.4——15不等,这种非干预性游戏课程,集中性主题活动的时间较少,而且非干预性的课程也是的活动过于零散和随意,此外,虽然师幼比例较高,但多位教师之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费那个是应尽量保持一致,这也是教学过程中常受到忽视的。



3.我园相关操作区域活动实践情况



国内关于操作区活动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但实践经验研究较为丰富。以我园为例:在继《纲要》颁布和对国外先进思想的引进后,我园的操作区活动的开展有了长期的发展,其大致也可从境创设方面、内容设置、材料提供、教师指导、活动过程情况以及作品呈现六个方面进分析:



1)从环境创设方面来说,教师能够意识到环境对于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隐性作用。实施过程中也开始关注和改善,但相对来说,对空间的全方位使用率、空间的有效利用率等,待发挥的空间还较大。



2)内容设置方面来看,目前将操作区和科学区明显界定,操作区的内容比较单大部分是拼搭、摆放、垒高等的材料,内容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内容是针对幼儿动手能力及手眼协调发展,缺乏幼儿探究和合作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



3)材料提供方面,材料大部分是拼搭、拼插、排列等。最多的还是常用性材料(小型积塑、多变积木)。及极少数创造性性材料(孔明锁、云霄飞车、轨道赛车等),至于大部分创造性性材料及探索性材料在操作区中较少或甚至没有看到,这对幼儿创造性探索能力的发展具有限制性作用。



4)教师指导方面,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虽然自主性强,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幼儿遇到问题时,通常采用尝试错误、顿悟、有目的地分析解决、观察模仿同伴等几种方式解决问题,此时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如何关注幼儿,何时介入幼儿活动,如何介入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向国外借鉴和学习。



5)活动过程方面,这是弊病,容易变成一种走过场的形式,活动最需要的是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造,但做到这一点这似乎有点困难。往往时间不够充裕,导致幼儿无法选择合作对象进行合作、创造性操作材料等问题产生。



(二)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设置材料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学习,发展幼儿的潜能。



2.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理论的引导。教师不能将实践操作更好的提升为理论的展现。



3.教师指导策略单一,部分教师指导过于高控,幼儿活动时间不够充分。 



表现在:



1)内容设置单一,缺乏幼儿探究和合作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



2)材料提供方面,材料大部分是拼搭、拼插、排列等,及极少数创造性性材料(孔明锁、云霄飞车、轨道赛车等).限制了幼儿创造、探索能力的发展。



3)教师隐形指导不够,不能让孩子自由发挥。



4)教师能力差异,对幼儿回应缺乏有效性,从而影响幼儿的操作活动。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步骤:



()研究对象:



集美区实验幼儿园2012届大班段(下学期)2013届大班段(4个班)幼儿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进行前期调查,分析我园大班幼儿在操作区的操作情况。



2.实施阶段:



1)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明确思路。



2)对我园大班幼儿操作区的现状分析、研讨、查找问题,并找出该研究的切入点。



3)每个月进行汇总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查找原因,不断进行反思调整。



2.总结阶段:



1)汇总研究成效及存在问题



2)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



3)撰写课题报告



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6)完成结题工作



附——资料准备:



1.收集相关幼儿操作时录像、完成作品的照片等;



2.各类相关理论书籍进行支持;



3.收集各类操作区材料的相关资料;



4.与研究班级教师教研资料。



三、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难点



从选题来看,本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本研历时一年,结合《指南》精神,大班操作区进行研究、总结,力求将研究经验汇总,形成本园教研参考。不仅更好促进了我园教师对操作区的指导,同时也是一次对一线教师经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大考验,研究过程中教师们得到理论的指导,使实践活动更加提升,是幼儿园教研活动的一次新尝试。



从研究方法的运用来看,本研究将综合运用了文献法、实地观察、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法的方法,收集了关于所研究问题的较全面、客观的资料,避免了仅从书面材料分析的不足。期间所有教案和案例,均是研究教师的观察所得,并且经过实践的考验而形成了。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探讨性, 我们以实际操作案例、并做相关记录、将每次的研讨以书面形式记录,并将活动成果以研究问题的形式展示,形象直观且具有较高的研究性。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实践到操作区的活动中,实际观察操作,并请富有经验教师在实践操作中进行实际操作,研讨,分析,层层递进,力求保证每次研讨的质量,形成理论性强,易于操作的最终结果。它对研究者本身的要求很高,除了能驾驭课堂,更是要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这也将是我园一线教师的研究活动的一次突破。



 从研究结果上看,研究结果将会是实践活动在理论上的升华,理论性强但不缺现实时间,可让教师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引导。并可将结果形成书面、电子材料,作为我园的研讨专项,以便为我园教师今后的研讨活动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相关文章,并结合《纲要》、各类课程理论、学习学期教育研究的方法。阅读相关著作、文章如下:《于幼儿园活动区质量的调查研究》、《试论高校德育工作中隐性教育途径的创新》、《在教师隐性指导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儿童工作室的建立与指导》《区域活动中幼儿互动学习的类型与指导策略》、《把学习带进生活——瑞吉欧学前教育方法》,学习最前沿研究理念,同时在2013年中,国家出台“36岁幼儿发展指南”,更是给研究者带来了新理念,新标准。



2.观察法:观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师幼互动、幼儿在该区的操作情况。教师以自身角度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当班教师的指导情况,并进行记录、分析、研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法。



3.行动研究法:观察整个研究过程,边行动边分析



(二)研究过程:



1.专研参考文献,研究前需要结合或内外的研究对课题有一定的了解,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和研究后,支持课题的研究:幼儿园的操作区是指游戏、宽松的环境中发展精细动作,发掘动脑潜能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操作区区活动的开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操作区区活动的开展情况也尚未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这影响操作区的发展,也局限了操作区对幼儿的作用。这方面的内容支持了我研究的意义。同时,也在他人的研究中,了解了区域活动在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普遍实行,转变了以往在教师示范或教师命题为基础下的幼儿教育活动模式。而操作区,它在材料的投放上,表现出丰富多样、生动有趣,使更多幼儿喜欢上动手操作活动。结合前人的研究,我对课题中的操作区进行了定义,是一个供少量幼儿动手操作不同材料的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相互配合能力、逻辑思维研究能力等。在操作区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条件,幼儿在这里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玩具、材料或用自己和同伴合作感兴趣的材料,以满足自己动手操作的需要。



在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后,我将从两个角度进行切入研究:



1)幼儿园操作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特点;



2)操作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特点(包括材料投放、教师的互动指导等)。



2.实地进行研究,利用行动研究和观察法相结合,我以集美区实验幼儿园20122013两届大班幼研究对象,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历时1年半(本人是2012届大一班班主任,但系统性的研究,是从开题后20129月份后,才开始进行有系统有规划的研究),根据跟班观察案例,分析材料投放,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与班级教研讨论等方法,收集了相应材料,并及时跟踪、反思。幼儿园每周三次区域活动,并从20129月至今,与大班段教师结成对子,利用自发形成的研讨小组,研讨活动,进行一个月一次反馈,反思调整,重点在于如何材料发挥最大功效,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中教师所存在的疑惑或者问题,及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发展是否有帮助,教师如何进行整改,并讨论出指导策略。2013届大班有四个班级,本人在小班段进行教学,由于课程安排有限,每周一至两天亲自观察,其余通过课余时间与教师交谈,及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参与一个月一次教研活动,收集问题,分析原题,提出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收集相关材料。                                                                                                          
                                                                                                                                                                                                                                                                      



五、研究成效:



(一)通过以上研究,教师在操作区的投放材料中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教师在每次的教研中,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投入到实际操作中,如教师在研讨如何满足幼儿自足操作的材料投放时,能根据幼儿的操作特点,选择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的不同材料,并能开发出不同的工作纸,鼓励幼儿在没有教师指导下,自主进行材料的操作。研究中,我们开发新材料23种,且开发的10余种现成材料的多种玩法。并以图片形式收集,汇编与幼儿园的《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一书中。形成较有价值的教育经验总结。



例如:


 
 
 
 
 
 
 
 
 
 
 
 




自制玩具——夹珠子。



教师在第一次投放时,仅仅考虑到如何让幼儿更好操作,就投放的是一个空的碗,还有竹筷子和弹珠。在研讨前,教师和研究者进行观察幼儿的在操作。发现幼儿对该材料兴趣较少,操作欲望低,经过教师几次引导后,幼儿仍没有过多欲望。教师和研究者将这个问题,在研讨中提出,并进行分析原因。经研究后,研究者和教师一起改良操作材料,将材料改为“给小鱼做衣裳”,并增加不同的材质的“筷子”,增加材料的难度和趣味。研讨后的方案一经实施,幼儿的兴趣明显增高,并且更加仔细进行操作。



例如:

穿扣眼。



这个玩具美工材料“扣子”,一般放于装饰作品。研究者和教师一起研讨开发玩具的多种玩法,将此玩具进行重新开发,利用玩具上的孔,研讨出可以“穿扣眼”,并且根据“扣子”颜色丰富特点,将操作中渗透了数学的“规律排序”。并开发出不同的规律,同时鼓励幼儿自主寻找规律,进行穿扣子游戏。



并且将收集的材料进行研讨,改良,重新投放,形成较有实用意义的、操作性强的操作区材料,汇编于我园《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研究——区域材料集锦》一书中,成为我园必不可少的科研材料之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资源。如图:




















(二)论研究和实际教研操作研究汇总,形成论文《大班操作区中教师积极有效回应》,并选入2014区级论文汇编。



研究者以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四个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进行观察,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动指导及幼儿主动提出需求时教师的指导,并进行记录,记录主要包括该发生的内容、时间、产生的问题、教师指导语言、动作以及幼儿对教师指导后的反应。本研究观察时段为2学期,观察时间不定时,共观察92次,本次研究共收集到教师的互动指导83次,并附有研究案例若干。总结出实践观察中的案例,并归纳出教师在操作区中与幼儿的积极有效的回应,将案例进行汇总,并比较出经验教师和年轻教师与操作中幼儿的不同回应,从而形成具有理论知道意义的经验总结。主要内容如下: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关于系统进行操作区中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只是从材料投放、环境创设进行研究,而教师在操作区中指导策略更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操作区中进行适当指导满足幼儿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对发展幼儿的主动性,提升操作区创设的有效性以



及促进幼儿积极的探索,同时结合隐性指导,满足幼儿探索欲,起到重要的作用。



2.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集美区实验幼儿园四个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自然观察法进行观察,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主动指导及幼儿主动提出需求时教师的指导,并进行记录,记录主要包括该发生的内容、时间、产生的问题、教师指导语言、动作以及幼儿对教师指导后的反应。



3.结果与分析



1)该区中教师指导幼儿的基本情况



1.幼儿寻求教师指导的内容



本次研究调查得到的幼儿主动发起的83个寻求教师指导的要求,从内容上我们可以把分为以下几个类:



   
遇到困难寻求帮助



案例1:观察大2班幼儿,幼儿在操作材料“编绳子”中,操作的幼儿在工作纸的提示中,仍无法掌握编辫子的技巧,就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林老师,这个要怎么玩?”当教师引导幼儿编的方法,幼儿完成编辫子过程后,发现辫子尾巴手一松开就散开了,于是接着问:“林老师,怎么办?”直至教师教她套上皮筋,完成作品后,该幼儿才心满意足的进行下一个材料的操作。



   
完成作品后寻求肯定



案例2:观察大1班幼儿,当幼儿操作完成材料“穿绳子”,并完成了所有穿绳板的操作,将操作结果呈现于桌面,并举手示意,教师正在指导美工区的幼儿没有注意看到,过了一段时间,教师看到其举手,走到幼儿身边,幼儿对教师说:“赵老师看,我都穿好了。”得到教师的肯定后,才开始进行下一材料的操作。



   
遇到矛盾,进行告状



案例3:观察大1班幼儿,操作区中进了两名幼儿,刚入区时两幼儿以为内座位问题进行争吵,这是教师走过去进行调解,幼儿入座操作材料,选择材料,幼儿1:“我先开始”。幼儿2:“不要,我先拿到,我先开始”。幼儿1:“不然你去玩别的,这个我先拿到的,我先开始。幼儿2:“剪刀石头布吧”“好吧,我赢了,我先开始”“不行,不算,你慢了,再一次”......两个幼儿争执起来。其中一名幼儿:赵老师,他抢我的玩具。教师走过来,进行了一番劝解,两名幼儿达成协议,轮流开始游戏。



  ④渴望得到教师关注



案例4:观察大3班幼儿,当该幼儿一进去操作区后,就开始询问教师:老师我今天玩这个好吗?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开始操作,当操作第一步,就马上提醒在隔壁数学区指导其他幼儿的教师:“老师看我这样对吗?”得到教师的肯定后,继续操作材料,操作前还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分享:“接下来,我要把这个叠上去,还有这个。”得到教师满意的点头后,该幼儿接着操作,不一会又举手提醒教师:“老师你看我这样对吗?我很厉害吧,我还可以把这么大的叠上去,还有可以把这个小的放这边”该幼儿一直介绍,直到教师离开该区域,到门口音乐区指导,该幼儿才自己慢慢操作。在操作完后,专门跑出到音乐区跟教师说:“我操作好了,老师你看下”。



   2.教师的回应



①应付式回应



    案例5:观察大4班,幼儿操作材料足节棍,幼儿操作做中有根蓝色的棍子始终插不上去,举手求得教师帮助:“老师这个怎么都插不了”。这是旁边建构区传出吵闹声,教师顺手挑另一根棍子,插上去,说:“换一根就好了”,就转移到建构区进行指导。幼儿在操作中凡事遇到插不上去的就换可以插上去,操作后材料里留下了若干根一样的蓝色棍子。然后幼儿就将材料拆开换另一个材料。旁边的幼儿接着玩此材料,也模仿刚才的幼儿那样,将不能插的材料检出来,开始拼插。



②积极引导回应



案例6:观察大2班,幼儿进操作区进行操作材料“运动的小人”,当幼儿将所有工作纸都尝试操作了一遍,并将结果展示给教师看:“林老师,你看,这是我拼的,”教师及时表扬了幼儿:“你真不错,拼的很好”。当幼儿要将材料收起来,换令一种材料时,教师对幼儿说:“你还知道有什么其他的运动吗?”幼儿思考了下:“还有跳高、跨栏……”教师接着说:“你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动作吗?”幼儿沉默,教师比了个挑高的动作对幼儿说:“看这是在做什么?”幼儿:“跳”。教师:“对,你能把这个动作拼出来吗?”幼儿:“可以的”。教师:“那你自己拼拼看。”幼儿跟着教师的引导开始拼,并多拼了3种人物的动态。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讲评,并着重强调了本次操作。第二天,新入区的幼儿,拼出了8种人物动态 ,而且是和另一个幼儿一起合作,一个摆动作,一个拼。



③积极适当的引导回应



   2.幼儿对教师回应后的反应



1)被动解决问题,停止互探索;



2)主动解决问题,但停止探索;



3)自主寻找方法,总结经验继续探索.



4.讨论



1)操作区中教师的积极有效回应有助于激发幼儿探索欲

2)操作区中教师的积极有效回应有助于帮助幼儿提升总结经验的能力



5.建议:



(1)在操作区,教师对于幼儿产生的互动时刻保持积极主动回应。



(2)在操作区中,创设有利于幼儿与教师互动的良好氛围。



(3)在操作区中,创设有利于幼儿和幼儿之间共同协作、协商解决问题的环境支持



(三)通过研讨案例,研究者将案例进汇总成论文《浅谈大班幼儿操作区区活动中学习



特点和教师指导特点》,将实践研讨提升为理论经验。



1.总结出了在操作区中幼儿的学习特点:



1从学习特点上看,大班幼儿以创造性动手操作、探究性动操作,大班幼儿在操作区活动中的学习方法是以创造性学习为主,结合探究性学习



①动作技能是幼儿园操作区活动中的主要学习结果



②理智技能是幼儿园操作区区活动中幼儿发展的学习结果之一



③认知策略是幼儿园操作区区活动中幼儿发展的学习结果之一



④言语信息是幼儿园操作区活动中幼儿发展的学习结果之一



2)从学习的社会交往程度看,以独自学习、联合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为主



2.总结出幼儿操作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特点



1)幼儿园操作区的显性指导



①通过教师介入进行指导



A幼儿受教师主导性、暗示性较强



B师幼互动较多,幼幼互动较少



C师幼互动模式化,灵活性小



②通过教师平行介入,以角色或者合作者介入进行指导。



A师幼互动多,又能适当引起幼幼互动;



B互动灵活性大,能鼓励幼儿大胆自己创作,教师只是支持者、协助者。



C幼儿主体性强,能自己做主。



3.总结出幼儿园操作区中教师的隐性指导特点:



1通过材料中渗透示意图或步骤图进行指导



2)通过教师环境创设进行指导



3)通过内容设置来指导



4)通过材料提供来指导



5)通过作品展示来指导



6)通过教师的观察总结进行指导



(四)截至结题报告时间,在研讨中共总结出教师“指导问题”:9个,并梳理出相应对策,打印成册,对幼儿园操作区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实践经验支持。



(五)收集各班操作区投放材料,并进行整理,提出改进意见。



(六)整理观察记录表若干份,其中包含幼儿使用材料的情况、幼儿操作表现等,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六、问题讨论以及教育意义:



操作作为让幼儿们在游戏、宽松的环境中发展精细动作,发掘动脑潜能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操作区区活动的开展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操作区区活动的开展情况也尚未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这影响操作区的发展,



也局限了操作区对幼儿的作用。



操作区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对幼儿在该区中发展具有直接和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其它因素如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目前大部分研究只是从材料投放、环境创设进行研究,而教师在操作区中指导策略更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在操作区中进行适当指导满足幼儿主动发起的师幼互动对发展幼儿的主动性,提升操作区创设的有效性



以及促进幼儿积极的探索,同时结合隐性指导,满足幼儿探索欲,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大班幼儿在该年龄段已经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基础,并能够与同伴进行一定的幼互动,所以适当讨论研究大班教师如何进行显性指导,对幼儿操作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适当的回应,以提升操作区指导的有效性



而此些研究针对本园,研究范围小,研究成果实用性有待检验。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4-24 17:58:49

附件

  • 李云萍骨干研究报告.doc 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