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发布者:王学习    所属单位:商丘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09    浏览数( -) 【举报】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

1.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1129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要求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是基于(  )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教育事业可以促进贫困人口素质的提高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为脱贫致富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教育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具有收集、传递、存储、创新的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红对联、红灯笼、红包、红人、红旗、股市一片红……中国人以红色代表喜庆和美好,经过几千年的承启,红色成为中华文化的喜色。这表明红色文化(  )
A.
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B.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
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  D.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

3.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已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传播凡人善举,已成为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道德建设的平台和载体。开展道德讲堂、让善良成为风尚的依据是(  )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就能使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4.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为人们参与选举、制定政策以及监督公共权力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便利的方式,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材料体现了(  )
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对政治有重大影响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5.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电视剧有75%的资金来源于植入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是通过文化传播的形式,在保障观众持续观看相关文艺作品的同时,让广大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达到企业品牌和产品宣传的效果。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广告文化对人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被动的、无目的 广告文化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6.2016114日,中埃文化年开幕式在埃及卢克泰盛大举行,中埃两国顶尖艺术团队、超200人的演出阵容共同打造一场文明对话盛宴。中埃的文明对话(  )
是两种文化相互尊重、相互借鉴的盛宴    是源远流长文化之间再续辉煌的盛宴
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有利于消弭差异,共创文化共同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人们的常备装备,利用各类电子终端阅读电子书已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对于真正爱书的人来说,除了纯粹消遣的小说和找不到纸质版的早期工具书外,读有意义的书还是选择纸质版。他们普遍认为,读纸质书才能让人享受慢慢思考的乐趣。上述材料说明(  )
纸质书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子传媒将取代印刷媒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 某画家大胆尝试将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制作工艺相结合,突破单层剪纸的工艺制作,将多层剪纸叠加(如图),纳入素描手法,注入高雅元素,强调三维和摄影效果,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剪纸作品(  )
说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体现了传统工艺和时代精神的结合
表明文化交流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途径  说明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要将其和现代时尚与生活在今天的个体消费需求结合起来,利用发达的文化创意产业将本国特色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进行提炼、开发与转化,形成符合当代人审美和消费需求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本国文化更好地传承。这表明(  )
文化创新必须植根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中  博采众长是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体现时代精神和满足群众需求是文化创作的重要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不断引进的韩国综艺节目充斥国内荧屏,有些节目版权费甚至涨到了原来的十倍。相比之下,国内原创综艺节目动辄被山寨,发展举步维艰。要想改变这种现状,需要(  )
拒绝综艺节目舶来品,保护原创综艺版权
将借鉴与原创相结合,提高文化创新能力
重视大众传媒,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手段
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本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的漫画启示我们(  )
弘扬传统文化要注入时代精神
文化创新要以传统文化为源泉
创新要尊重旧事物的合理因素
改革要结合实际敢于破旧立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为培养高水准产业工人,教育部2015年下半年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由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培养。职业院校负责学生理论课程,企业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负责其实践操作课程,并深度参与学校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编制,此项试点的合理性在于(  )
创新校企联系形式,实现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发展的统一
探索高水准产业工人培养新途径,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方式变革
发展传统师徒制,是弘扬工匠精神的关键措施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普遍提高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3.电视剧《琅琊榜》获得中国观众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  )
说明文化创新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天津市有非常丰富的传统美食,如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茶汤、干果、熟梨糕等民间特色小吃。假如天津市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市举办一个传统美食节,邀请你为此次文化交流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合适的(  )
A.
弘扬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博大精深,求同存异,相互尊重  D.尊重差异,平等协商,文化共享

15.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从如图汉字的不同字体中,我们能感悟到(  )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落后文化必须加以剔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冬至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长期发展中,中华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节令文化,北方地区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地区有吃米团、长线面的习惯。这表明(  )
通过传统习俗可以领略到民族文化的韵味

不同的文化决定人们在实践中的行为选择
传统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用简单的黑白、横竖推演出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由此可知(  )
中华文化具有歉收并蓄的特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下列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A.
求同存异,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B.
兼收并蓄,就是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C.
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D.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9.近年来,微电影发展的劲头很强劲。微电影让草根们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同时也被导演、明星赋予了诸多功能,但微电影内容良莠不齐、广告的裹挟、一窝蜂地跟进,也束缚了微电影的良性成长,我们无法否认这一新形式旺盛的生命力,但微电影还有待进一步成熟。这告诉我们(  )
我们可以好好享受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发展大众文化要坚持提倡多样化与弘扬主旋律的统一
必须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出后,受到了观众和业界的高度评价,不仅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这说明( )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大众喜欢的文化起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大众喜欢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1. 2016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为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这种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主题活动使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公众认知度不断提升,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交通安全问题,共同建设汽车文明。这项活动(  )
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体现,能够培育文明风尚
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表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与传统日历相比,《故宫日历》通过大量故宫藏品图片、国宝日读等,让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千年风景,使公众潜藏于心的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爱被激发出来。《故宫日历2016》发行仅一个月就占据了各大书店和电商图书销售榜前列。《故宫日历》的出版发行(  )
体现了文化自觉,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
弘扬了民族精神,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滋养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提高了文物收藏价值,保障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帝国主义,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
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避免文化多样性
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十年。过去十年间,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

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6分)




 



26.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

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长征是人类精神的丰碑,体现了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伟大情怀。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崇尚正义,追求进步的人类的共同财富。

长征与长征精神是我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软实力和世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长征路线和长征文化的开发,对于让后人铭记历史、让世界了解中国,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合理性。(9分)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提出两条建议。(4分)

 

 

 

 

 

 

 

 

27. 据悉,北京大学多位学者就依托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这一课题展开研讨,请你结合相关材料,展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破题——弘扬传统】: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末,实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是大势所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患民。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领航全面小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9分)

 

 

 

 

【共鸣——培育精神】:某学者认为,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还要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和培育一种精神,并进行富有时代精神的创造性阐释。倡导和而不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观念;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思想;追求不畏强御”“勇者不惧的精神境界;形成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人格追求,等等。

2)材料中学者倡导的精神,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如何弘扬和培育这一精神?(8分)







28. 材料一 乡贤是指乡里中德行高尚的人。他们或以学问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闻名,由此而形成了乡贤文化。乡贤文化是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最容易引起当地民众的认同感,增强地方社会的凝聚力。

材料二 被称为小草皇后的梁伟就是长沙的当代新乡贤。1999年,她辞掉在北京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创业,当起了一名在田里种草的农民。10多年来,梁伟一直有一个添绿自然、产业报国的梦想。2010年,梁伟发起成立农业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工资收入和股金分红收入。梁伟还带领公司对贫困户家庭进行支援帮助,解决残疾人员工作问题。现在,梁伟的天泉草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无土草毯生产、屋顶绿化和生态护坡的综合性环保企业。

材料三 2015814日,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会议强调,建设美丽乡村,要培育新乡贤文化,努力使乡风民风美起来。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小草皇后梁伟为什么可以被称为当代新乡贤。(8分)

 

 

 

 

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论证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培育新乡贤文化的正确性。(8分)



附件

  •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试题.doc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