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7-06-142017-09-30

作业要求 :请各个学员每人提交优秀教学案例一篇

发布者 :李威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王妍妍    所属单位:商丘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8-08 11:21:23    浏览数( 7 ) 【举报】

《荷塘月色》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 通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3, 整体感知,把握作者的思路和情感变化。

[学习重点、难点]

1, 理清作者的游踪、感情。

2, 找出文章的文眼。

[学习方法] 朗诵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风花雪月是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举杯邀明月”、“举头望明月”诗人以明月寄思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墨客借荷花以名节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散文里既有月,也有荷——就是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

二、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文学研究会早期成员。江苏东海人,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又自称扬州人。原名自华,号秋实。病逝前,谆谆嘱告家人,说已签名拒绝美援,不要买政府配售的面粉,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课文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年中国接连发生“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本文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四、预习检测
酣(    )睡         颤(    )动         宛然(    )       独处(    )
脉脉(    )         参差(    )        袅娜(    )     乘(    )凉
点缀(    )        羞涩(    )          皱缬(    )    踱(    )步
煤屑(    )        幽僻(    )        斑驳(    )       倩影(    )

五、阅读后思考:

(一)作品结构分析

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5段:写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全文结构为: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情)

(二)找出全文的文眼、脉络,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
对黑暗现实不满——寻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现实——对美好追求的寄托      反映淡淡的哀愁          得到淡淡的喜悦    

一、 明线:游踪
(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
暗线:情感
(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七、板书设计:

行踪:出家门——去荷塘——观荷塘——回家门

 

情绪的变化:不宁静——淡淡的喜悦——超脱——不宁静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8-27 14:53:00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