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题目:《乡愁》

  发布者:陈钦中    所属单位:示范区六中    发布时间:2017-06-29    浏览数( -) 【举报】

 

题目:《乡愁》
示范区六中  陈钦中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储备点:
1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
、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能力培养点:
1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
、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
、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体验点: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1
、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
、分析本诗独创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探究法.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一位中年人,坐在床前抬头凝望窗外明月)同学们,看这幅画,你们会想到谁的诗句呢?这首诗是表达怎样的情感呢?(学生回答)对,这首诗是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家乡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当我们一旦离开它,总会生起或多或少的乡愁。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学者余光中的〈〈乡愁〉〉,体会其中的情意好吗?
二、板书课题,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是当代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一、                                  研习新课:
(一)听读,整体感知。    
1
、播放〈〈乡愁〉〉配乐诗朗诵录音。
2
、同学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请说出来大家讨论。
3
、教师适当评点后,范读课文,让学生再次体会诗中悲愤而激昂的感情基调。
(二)品读,体会诗的音乐美。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同学代表读课文,集体纠音。
2
、结合练习三划分全诗节奏。
3
、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三)解读,品味诗的意象和情感。
(出示投影片,分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1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很多诗人却把它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中,如:李白就通过“明月”寄托乡愁,那么这首诗是通过什么来表达乡愁的?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
、结合上文,说说你由“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产生的联想,它们是如何表现乡愁的?
(四)课堂互动。
(学生针对本课不懂的问题发问,由学生来回答,老师适当点拨。)
(五)延伸拓展,深化积累。
1
、“乡愁”从古到今都困扰着羁旅他乡的游子们,因而也成为文学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我们学过的作品中还有哪些是反映这个主题的?你能背出来吗?
(学生背诵,肯定学生课外的学习和积累。)
2
、在〈〈乡愁〉〉一诗中,作者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等,请你也仿照这个句式说一、二句话
(老师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并及时给予中肯评价)
(六)再次朗读课文,然后课堂小结。
1
、全班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课堂小结:
同学们,人们常说:“甜不甜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正因为如此,文学史上才留下了那么多感人至深的抒发“乡愁”名作,那么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美〉〉边想出答案。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乡愁》
2
、以爱家乡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