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弹力教案

  发布者:李春艳    所属单位:睢县匡城乡范洼一中    发布时间:2017-07-29    浏览数( -) 【举报】

               弹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能正确使用弹力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力测力计的结构,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能力。

  3.通过自制弹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三、教学资源准备:

弹弓、钢尺、橡皮筋、拉力器、弹簧、橡皮泥、钩码、铁架台、投影仪、弹簧测力计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2.新课教学

   (1)弹性和塑性

    活动:给学生分发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然后让他们分别用力作用在这些上,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后,结果有何不同呢?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的性质,最后根据这些物体的特性进行概括与分类。

总结: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形变。

     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形变。

(2)弹力

活动1: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

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气球发生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说明了什么呢?用手挤压玻璃瓶,玻璃瓶会发生性变吗?

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有两个: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②物体互相接触。一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发生形变,只不过比较坚硬的物体,虽发生形变,但形变量很小,眼睛观察不到。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活动2: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使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引出弹性限度概念。

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

3.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

思考: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总结: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形变越大。

4.观察并使用弹簧测力计

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被拉的越长。

观察:通过观察,说说弹簧测力计的组成部分。

总结:弹簧测力计由弹簧、秤钩、指针、刻度盘组成。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一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二调”:调零;“三读”:读数=挂钩受力。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要先轻轻拉秤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秤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它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

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体验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交流体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5.课堂小结

 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