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白杨礼赞

  发布者:陈永波    所属单位:睢县尚屯镇第三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03    浏览数( -) 【举报】

《白杨礼赞》教案

           睢县尚屯镇第三初级中学   陈永波

教学目标:

(1) 掌握散文的有关知识,把握散文的特点。

(2) 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引导学生把握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热爱北方抗日军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文章优美、凝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1) 理解本文表达上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方法。

2)学习文章对象征手法的恰当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格的恰当                            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从这首歌曲和其他资料中,你对白杨树可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茅盾先生笔下的白杨树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茅盾,一同欣赏他写的一篇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出示课题《白杨礼赞》茅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近茅盾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乌镇人,现代著名作家,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被称为“农村三部曲”的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剧本《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茅盾将他的稿费捐给中国作家协会,作为长篇小说奖“茅盾文学奖”的基金。

2、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学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艺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地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 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白杨礼赞》等散文。

由于当时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积累生字词

(1) 字音

毡子(zhān)  坦荡如砥(dǐ  倦怠(dài) 婆娑(suō 主宰(zǎi) 晕圈(yùn) 虬枝(qiú 秀颀(qí 潜滋暗长(qián)旁逸斜出(yì 无边无垠(yín) 恹恹欲睡(yān)  

2)词义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主宰:支配。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坦荡如砥:平坦得象磨刀石。砥,磨刀石。

无边无垠:没有边界,形容范围大。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伟岸:魁梧,高直。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4、梳理结构

先让学生看两幅图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明确答案。

全文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象,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思考问题:

1)明确全文的抒情线索。

2)找出直接抒发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

3)作者反复赞美白杨树的原因。

讨论后明确:

1)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

2)“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2、本文题为“白杨礼赞”,但不是几句空洞的赞美之词,作者对树的赞美是通过几个方面来展现的。学生再读课文,看一看作者主要赞美了白杨树的哪几个方面的?学生读后再交流白杨树美在什么地方。

学生讨论后明确:

生存环境的“景美”,自身的“形美”,内在的“神美”。

3、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4、自由朗读2-3段要求找出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点,                                                                                                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情绪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明确:

特点: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5、本文是要赞美白杨树,而开头写黄土高原有何目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1)以黄土高原“雄壮”、“伟大”的背景来烘托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2)暗写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服务。

6、学生朗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文章选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

1)“力争上游”。

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泛出淡青色”。

3)文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7、学生朗读第四部分,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1)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2)这一部分揭示象征意义的句子是哪几句?这几个句子是怎样逐步加深的?

3)把文中的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讨论后明确:

(1) 先说“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笔锋一转肯定“它              是树中的伟丈夫”。先抑后扬,揭示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突出白杨树的内在美,由赞树到赞人,自然过渡。

(2) 四个反问句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第一句由树及人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为下文作铺垫。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入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一层深一层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潮。     

3你不应该只觉得它只是树。

你应该想到……

你也应该联想到……

你还应该更远一点想到……

8、研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问题:

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讨论后明确:作者之所以在此写楠木,其实是把楠木和白杨树对比,再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与顽固派的观点形成对比,表明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歌颂抗日军民,呼应篇首。

四、小结

1、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白杨树崇敬、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2、写作特点:

1)象征性手法的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群众。

2)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表达更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观点。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有序。其中衔接紧密,呼应过渡尤为突出。

4)欲扬先抑,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五、布置作业

写一种植物,要求运用象征手法,并写出它的干、枝、叶、皮等特征。200-300字。

六、板书设计

          

                      生长环境不平凡

      不平凡          外部形态不平凡

                      内在气质不平凡

               +


初中语文

《白杨礼赞》

 

学校:尚屯三中

执教:陈永波

辅导:丁  

2009年2月26

教学结构流程图

          歌曲《小白杨》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积累生字

                            梳理结构

明确线索

                            本文开头写黄土高原有何目的?

                            作者抓住了白杨树怎样的形象特征?

                            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作者最后写楠木,有何用意?

                            主题思想

                             

写作特点

写一种植物,要求运用象征手法,并写出它的干、枝叶皮等特征。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