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结合学科内容,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06-142017-06-29

作业要求 :

  1. 结合此次参培学科内容,独立完成一节教学设计,不得抄袭;

  2. 针对坊内学员的教学设计,积极交流评价,并能根据学员的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出修改。

发布者 :刘强

作业一:结合学科内容,完成一篇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智丹    所属单位:示范区九中    提交时间: 2017-06-23 15:18:41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与家务常识、其他课所学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各学科的整合。

关键信息:

1、教材的使用:依据《化学课程标准》,开放性地、创造性地使用。

 例如:化学实验室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由学生提前上网或从化学实验室中了解,并讲出自己的感受以及与自己预想不一样的地方;课后习题,利用家中物品进行实验操作练习,在课堂上有选择性地加以演示,以增强课堂趣味性。

2、以探究、实际操作、猜想、讨论、交流、展示为主要途径,教师引导,学生互学互教。

例如:①学生分组交流做家务时如何将粉末状固体倒进小口瓶子;②小组讨论倾倒液体时,为什么瓶塞倒放在桌面上?③对课本知识的领会进行实际操作的展示。以灵活多变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思考、动手、实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学生营造开放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他们主动求知,开发学生潜能,并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自信且愿意探究的小科学家。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转型期,尤其是到了“叛逆期”,不愿被动接受老师的教导,凡事喜欢亲历亲为,最讨厌由老师包办代替,特别愿意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已具备了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已初步接受了抽象思维的训练,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想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了解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并已有亲身体验;对实验的目的性、遵守实验室规则已通过自学、预习或查询有了初步认识。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对化学仪器、设备、药品柜、药品有初步了解,对一些常用仪器的名称、性能和用途有简单了解,对本节课内容已做预习。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

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提出活动方案,根据所要探究的目的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实验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不给出具体方法,教师不提供具体答案,教师不做出传统意义上的“对与错”的评价;而是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提供一个探究方向,作为教学的促进者,为能力较低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作为教学的合作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和动手实践中。采用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制。每个小组同学既可保持个性又可同小组成员之间保持共性,在讨论、动手实验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学习过程中由“不会到会”的喜悦。

3、教学评价方式:

⑴通过课堂观察,关注学生在提问、讨论、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分析、

得出结论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予口头鼓励、强化、

指导和矫正。

⑵通过课堂检测习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收获与不足。

 ⑶通过平等对话和交流,以及追问等方式,使学生自发回顾自己的思维历程,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方法,从中得出经验和教训,并得以提高。

五、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验用品如下:

 1、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投影一些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2、药品:锌粒、石灰石(块状)、碳酸钠(粉末)、氧化铜、水、盐酸(14)、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

3、仪器:试管(Φ18mm)、药匙、量筒(10ml25ml)镊子、纸槽、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火柴、试管夹、试管刷、水槽、集气瓶、导管(60º、120º、90º)胶皮管。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走进化学实验室前,进行实验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教育,并提出化学实验的要求。例如:要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课前要做好预习准备,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事求是地做好纪录;认真分析现象并写好实验报告;实验后的废物要妥善处理,仪器要及时清洗,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2、准备一些课件:化学实验室的照片。如:实验室全景、实验台、实验仪器、橱柜、实验室药品的图标、化学危险品图标、实验室规则等。

3、提前布置作业:请你拟一份实验室须知。把花生油从大瓶往小瓶中倒要注意什么?花生油、酱油、香油、醋是在什么器皿中保存?盐、味精又在什么器皿中保存?观察家用炊具在灶台上的高度,是紧贴灶台还是留有一定间距?为什么?炒了一道菜的锅能不能立刻炒下一道菜?为什么?应当怎么做?物理课上学的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的程序?通过这些看似与化学无关的作业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课前与学生共度两分钟准备时间时,稍加提问,使学生对作业有所回顾,互相形成一个交流讨论的局面。气氛热烈不觉呆板,使学生体验到老师与他们的合作关系。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操作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课时,四十五分钟完成.学生按实验桌每两人分为一个实验小组,每组成员的合作任务主要是做实验时互相配合。按前后桌每四人分为一个讨论小组。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板块来完成:

第一板块:实验室规则教育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二、切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1、请同学宣读自己拟定的实验室规则。

2、小组讨论、评议、补充。

3、教师出示化学实验室规则。

4、追问为什么?

第二板块:具体学习内容。

一、药品的取用

1、提问家中盐、味精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油、醋等调味品用什么盛放?

2、追问盛放容器的区别?为什么?实验室的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该怎样盛

放?

3、观察桌上的碳酸钠粉末、锌粒、石灰石等固体药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等液体药品。

4、用什么工具可取出这些药品?有无不同之处?回忆家中如何取盐?如何取

用油、醋?

二、物质的加热

1、观察酒精灯的构造,提问为什么有三个“绝对禁止”?

2、提问家中灶具与灶台间的距离?追问为什么?

3、提问:能否用现有仪器证明猜想和假设?在小组内提出想法,大家讨论认

可后分组实验1-4证实。

4、小结酒精灯的使用以及液体加热注意事项。

三、洗涤仪器

 1、在家如何洗涤炊具?如何判断炊具已洗干净?

2、老师提出一种方案:拿两只试管(一只用过的,一只洁净的),讨论如何洗刷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进行操作。仔细观察洗刷后的试管,判断是否洗干净了。

3、小结:清洗仪器的方法以及仪器是否洁净的判断。

第三板块:

反思交流:

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哪些比较熟悉?哪些第一次接触?

那些需要再做练习?然后根据交流结果安排检测题。

第四板块: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所学知识,画成知识网络形式。

七、课后反思

1、本节课强调了互动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不再是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人,

而是一个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和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合作伙伴。不仅不包

揽所有问题答案,还会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找答案。

2、本节课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借鉴生物、物理课的知识,决不简单重复,而

是创设新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思考和探究。 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本节课中,如果学生不投入到探究过程中,他就无法获取答案,或者只能获得其它学生的“二手”答案。而没有兴趣,没有生活经验的人,在过程的进行和知识的获取上都会感到困难但也会得到喜悦。这三个方面互相促进,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7-07 22:50:5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