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二:根据学科内容,完成一份(一节)优秀教学课件 作业周期 : 2017-06-192017-09-30

作业要求 :

1.课件内容与学科内容相符;

2.参评课件要根据课程标准利用常用制作工具或电子白板,自行设计、制作;

3.课件制作要完整(导介、正文、结尾齐全);

4.突出科学性,具有实用性且易操作;

5.图像清晰、声音清楚;

6.课件要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


发布者 :刘强

作业二:根据学科内容,完成一份(一节)优秀教学课件

提交者:学员张磊    所属单位:梁园区职业教育中心    提交时间: 2017-08-14 18:35:29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案例:教师 张磊

第一节 透镜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通过实验观察得出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二、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三、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五、教学用具: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光源、老花镜、近视镜、实物投影仪、手电筒、激光笔、学生多功能光学工具箱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问:在前一章光现象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的镜子有什么? 生: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问:那么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镜子? 生:(比如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 问:你们讲到的这些镜与我们第一章所讲到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有什么不同?` (分别出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 观察后得出结论: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都是面镜,不能透过光线,光线在面镜的反射面上发生反射。老花镜、近视镜、放大镜则能够透过光线,凡是类似的这一些镜片我们都叫做透镜。 还有哪些是我们经常看见和接触到的透镜呢?(图片展示:照相机的镜片,望远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等) (二)、进行新课

一、透镜的种类 [师]和面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一样我们也从形状上对透镜进行区分,出示一块凸透镜并讲解: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然出再出示凹透镜并讲解。然后两相对比 [生]透镜包括两种: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透镜在形状上与刚才的这两块透镜有稍许不同,你们怎样区分它们,通过什么方法来区分它们。 [师]先看课本这几块透镜是什么透镜,辨认一下。 学生讨论 [师]我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辨认它们的?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反之则是凹透镜 (发下一组透镜,其中既有凸透镜也有凹透镜,让学生自行辨认它们。简单的直观的通过触摸来辨别透镜。)

[师] 凸透镜和凹透镜是怎么画出来的? 我们看到两个交的球形的公共部分就是一块凸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两个未相交但相互接近的球形的中间部分就是一块凹透镜,这两个球心的连线叫做主光轴,这块凸透镜的中心叫做光心。 主光轴和光心是我们研究透镜的两个常用科学术语 二,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6,“想想做做” 演示实验。(用平面镜取光做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的实验并记录在白纸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然后取出另一块不同的凸透镜让一位学生模仿刚才的实验做一次看结果是否相同。最后换用凹透镜,重做以上实验,看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得出实验的结论: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 [师]从以上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不同。这体现在用不同的凸透镜做上述实验时,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所成的最小最亮的光斑离凸透镜的距离不同。 (在黑板上画出凸透镜的光路图) 由于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我们看见太阳光是一束平行光,通过透镜之后会聚于一个小而亮的点。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焦点。(这时太阳光与主光轴平行,焦点恰好在主光轴上)我们把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实验中我们看到不同的透镜焦距是不同的。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在黑板上画出光路图)。 从光路图出发我们来研究几条特殊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走向 (分别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光线恰好通过光心,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情形。然后由前面所学过的光路可逆的原理出发画出逆向射入的光线光路图)。 七、动手动脑学物理:1、2小题作为课堂练习。 八、作业 :物理套餐的相应内容 九、板书设计 : 第三章 透镜及其作用 一、透镜 1. 凸透镜和凹透镜 2. 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路图)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路图)

 

被听后教学反思:

物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动机,使之能自觉地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崇尚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精神,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符合学生兴趣和需要,运用灵活多变、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得到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透镜》一课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我在设计此课以教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

一、取得的成绩:

(一)、指导学生学习方式探究自然规律

探究是学生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另外,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我在《透镜》“寻找凸透镜的焦点”这一活动设计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当一次小科学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及小组交流,寻找出自然规律。

(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

教师将生活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起来,学生就有可能会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就有可能会深深意识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就有可能会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学习就有可能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义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做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心向和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在《透镜》一课中,我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透镜时讲到了老花镜近视镜等学生经常见到的、直观的东西,学生联系知识轻松解答出来,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基础。

二、在《凸透镜》一节课中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在汇报结果时处理不当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多采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允许和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和发现不同的问题。但我在《透镜》这课中,虽做到了放手让学生积极讨论、研究,但在汇报讨论结果中只停留在黑板上几幅画,没有让学生装利用实物进行表述,缺乏生动性、形象性,造成后面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有点杂乱无章,学生明白其意,却无法用语言表述清楚。所以我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方面的内容,抓住机会,给学生肯定的答案,适当的选择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教授教材。

(二)、教学结构安排不合理

课堂就象是一台正在上演的戏剧,而教师是幕后的导演,只有编排好每个环节的内容,才能使演出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每节课的结构安排上都有是教师掌握的。在《透镜》这一节课中,在实验安排上我没有设计更完美。使实验过程有些拖拉,影响这节课后半部分透镜的作用的时间安排,这一活动时间过短,有种没说够的感觉,令这节课留有小小的瑕疵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好的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有效时间,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能力培养与训练。

总之,我要以这节课为契机,不断的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从点滴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地,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发明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9-03 21:37:40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