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培训简报 > 正文

初中语文16班第一期培训简报

  发布者:徐武刚    所属单位:蕉岭县教育局教研室    发布时间:2017-05-15    浏览数( -) 【举报】

语文16班班级学习简报

第一期                2017515

          主编:徐武刚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研修作业必做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7-05-12    浏览数( 2108) 【举报】

班级学情通报

 班级人数

 培训引领数/评论数 

 培训公告数/评论数 

 研修日志数/评论数 

 研修作业提交数 

 论坛交流数/评论数 

 培训简报数/评论数 

 参训率(%) 

 学习率(%) 

 合格率(%) 

 登陆人数 

 学习人数 

 合格人数 

114

1/282

0/0

155/30

47

121/297

0/0

95.61

95.61

33.33

109

109

38

拓展学习资料

激趣·感知·品析·质疑·致用

--谈谈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方法

                蕉岭县教育局教研室徐武刚

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学语文教改途径,展示新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与成果,促进中学语文教师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升,月底,我县举行全县初中语文课外散文模拟现场教学评比活动。此次活动以季羡林先生的经典名篇《二月兰》为教学文本,要求参评教师提前几天准备教案、制作课件,然后将完整一节课的内容和环节在限定时间内演示一遍。全县有十三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有五位教师获得一等奖,八位教师获得二等奖。

参加评比的教师均能认真地设计教案和课件,部分教师还能够将课程标准的理念贯穿至教学之中,这是可喜的。但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主要体现在许多教师还未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还不懂得如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散文之美。究其原因,是我们许多教师还没有认真地阅读并领会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更遑论用之于教学实践之中。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对初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阐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课标》以上要求,我们在教学文学作品尤其是写景叙事抒情的散文时,可以设计如下几个环节: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品读鉴赏、质疑问难、学以致用。

首先教师要想法设法让学生对文本对作者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起来就有主动性。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激趣导入”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导”得好的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关论述较多,这里不再赘述。

接着就应该是“整体感知”环节了。这时候,我们的教师往往会重视字词教学或有关文体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心理。面对优秀的作品,学生此时心里最想知道的是:啊,这是美文!到底美在哪里?他们往往会迫不及待地会想去一睹为快。可惜我们的老师却按部就班生硬地教学字词和文体知识,给学生迎面一盆冷水,打消了他们的阅读激情。其实,这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读”,用恰当的方式去读文本。读之前不要布置繁重的任务,只要求学生将自己代入角色,进入情境,带着感情去读就行了。读完以后,可让学生说说文章写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自己的感受和印象如何。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大意、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应放在“品读鉴赏”环节。品读鉴赏散文的构思、语言以及表现手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但许多教师却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方面。语文毕竟叫“语”和“文”,学习语言学习写法是第一要务,上成“思品课”显然是不对的。毕竟在语文课堂上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受到道德教育是自然而然、潜移默化的事情。叶老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教学时,应从指导写作角度去引导学生欣赏文本之美:构思之美、语言之美、表现手法之美,当然还有贯穿其中的情感之美。这才叫真正打通读写。

在这环节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甚至会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灌给学生。这与《课标》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学生细读文本后,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文章到底美在哪里?哪些段落、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我最喜欢?理由是什么?不要求答案完整,只要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就应该肯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大家的意见,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去归纳总结,让学生不但学到鉴赏此类文章的方法,还从中学到此类文章的写法。

最应该强调的是质疑问难“环节。这个环节往往会被学多教师忽略或走过场。这次参评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教学中,只有一位教师有这个环节,但也只是匆匆带过。其实,这个环节最能落实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时间:每节课至少留出10分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由学生自由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能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出现,绝对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约束学生的思维。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习惯,时间一长,课堂气氛、学生思维、教学效果将会有大的改观。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为了写作。设计“学以致用”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将本节课效果巩固下来,将学到的构思方法、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技巧用到写作实践之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或课外写作训练是我们教师要做的事情。这个环节处理得好的话,又可以反过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最后要强调的是,美文是要熟读甚至背诵的,初中生的语感提高不快甚至有些退化,与我们师生对现代文熟读背诵的重视不够有密切的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道理用在现代文阅读中也是讲得通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们可以按照以上几个环节来上一节文学作品阅读课课,也可用其他的方法来上。比如,教学一篇难度较小的文学作品,完全可以处理成“由学生自己提疑问、谈收获”这么一节课,效果也可能会很好。不管采用何种教法,我们要有一个标准,就是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文本之美,学到其中的一些写作技巧,同时提高思维能力。

    最后谈一个问题。有些教师会问,基础知识教学怎么办,是不是不要了?我的答案是,还要好好抓基础知识教学。问题是怎样抓。我们教师习惯自己包办代替,在教学时把自己认为学生不懂的字词注音解释塞给学生,然后下节课或其它时间检查掌握情况,有时在学生品析文章思考问题时插进基础知识的教学,直接打断了学生的思维。这是很错误的做法。比较好的办法是,鼓励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自己(或与其他同学协作)查找资料解决。这要养成习惯才行。

【附:《二月兰》原文】

二月兰

季羡林

    一转眼,不知怎样一来,整个燕园竟成了二月兰的天下。

    二月兰是一种常见的野花,花朵不大,紫白相间。花形和颜色都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如果只有一两棵,在百花丛中,决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但是它却以多胜,每到春天,和风一吹拂,便绽开了小花;最初只有一朵,两朵,几朵。但是一转眼,在一夜间,就能变成百朵,千朵,万朵。大有凌驾百花之上的势头了。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东坡的词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是花们好像是没有什么悲欢离合。应该开时,它们就开;该消失时,它们就消失。它们是“纵浪大化中”,一切顺其自然,自己无所谓什么悲与喜。我的二月兰就是这个样子。

    然而,人这个万物之灵却偏偏有了感情,有了感情就有了悲欢。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春天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她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所有这些琐事都是寻常到不能再寻常了。然而,曾几何时,到了今天,老祖和婉如已经永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至于虎子和咪咪也各自遵循猫的规律,不知钻到了燕园中哪一个幽暗的角落里,等待死亡的到来。如今,天地虽宽,阳光虽照样普照,我却感到无边的寂寥与凄凉。回忆这些往事,如云如烟,原来是近在眼前,如今却如蓬莱灵山,可望而不可即了。

    对于我这样的心情和我的一切遭遇,我的二月兰一点也无动于衷,照样自己开花。今年又是二月兰开花的大年。在校园里,眼光所到之处,无不有二月兰在。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霄汉,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这一切都告诉我,二月兰是不会变的,世事沧桑,于她如浮云。我想学习二月兰,然而办不到。不但如此,她还硬把我的记忆牵回到我一生最倒霉的时候。在十年浩劫中,我被抄家,被打成了“反革命”。正是在二月兰开花的时候,我被管制劳动改造。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到一个地方去捡破砖碎瓦,还随时准备着被红卫兵押解到什么地方去“批斗”,坐“喷气式”,还要挨上一顿揍,打得鼻青脸肿。可是在砖瓦缝里二月兰依然开放,怡然自得,笑对春风,好像是在嘲笑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成了“不可接触者”,几年没接到过一封信,很少有人敢同我打个招呼。我虽处人世,实为异类。

    然而我一回到家里,老祖、婉如她们,在每人每月只能得到恩赐十几元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殚思竭虑,弄一点好吃的东西,希望能给我增加点营养;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希望能给我增添点生趣。我的小猫憨态可掬,偎依在我的身旁。她们不懂哲学,分不清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人视我为异类,她们视我为好友,从来没有表态,要同我划清界限。所有这一些极其平常的琐事,都给我带来了无量的安慰。窗外尽管千里冰封,室内却是暖气融融。我觉得,在世态炎凉中,还有不炎凉者在。这一点暖气支撑着我,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路,没有堕入深涧,一直到今天。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到了今天,天运转动,否极泰来,不知怎么一来,我一下子成为“极可接触者”。到处听到的是美好的言词,到处见到的是和悦的笑容。然而,一回到家里,我的老祖到哪里去了呢?我的婉如到哪里去了呢?还有我的虎子和咪咪到哪里去了呢?世界虽照样朗朗,阳光虽照样明媚,我却感觉异样的寂寞与凄凉。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我年届耄耋,前面的路有限了。然而在离开这个世界以前,我还有一件心事:我想弄清楚,什么叫“悲”?什么又叫“欢”?是我成为“不可接触者”时悲呢?还是成为“极可接触者”时欢?如果没有老祖和婉如的逝世,这问题本来是一清二白的。现在却是悲欢难以分辨了。我想得到答复。我走上了每天必登临几次的小山,我问苍松,苍松不语;我问翠柏,翠柏不答。我问三十多年来亲眼目睹我这些悲欢离合的二月兰,她也沉默不语,兀自万朵怒放,笑对春风,紫气直冲霄汉。

【附:《二月兰》教学设计

《二月兰》教学设计

 蕉岭县教育局教研室徐武刚

教学目标:

1. 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豁达的胸襟;

2. 体会季羡林先生托物寄情的写法,培养自读散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语言及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

体会季羡林先生托物寄情的写法,培养自读散文的能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发学习兴趣3分钟)

1.幻灯展示二月兰图片;

2.作者简介:山东聊城市临清人,精通9语言,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文革”中受到“四人帮”及其北大爪牙的残酷迫害。本文写于82,女儿去世之后,此时四人帮已被打倒,作者也已平反

(二)整体感知,领会写作意图12分钟)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全文,让学生代入角色,进入文章情境。

2.请学生自由谈谈读后感受(可回答:看懂文章了吗?看懂了什么?对文章、对作者有什么印象?等等

3.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明确:感恩身处动乱家庭的温暖,怀念悲恸逝去的亲人,笑对人生起起落落。】

(三)品读欣赏,体会文本之美15分钟)

师生轻声自由朗读(可朗读您认为最感人的段落)。

1.教师提问:为何要写二月兰?把描写二月兰的句子去掉,文章会变得怎样?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

【明确:“二月兰”是全文叙事抒情的线索,全文内容都是围绕着二月兰展开的,它串联起了作者对人生的回忆,凝聚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的思考。作者睹物思人,看到那十分平凡、生命力旺盛的“ 二月兰”不禁联系起在险恶环境下顽强、善良的亲人们,以及自己的悲欢人生际遇。俨然“笑对春风”的二月兰包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亲情、善良;赞颂中国传统的女性美。目的是借花喻人,感慨人生,感叹人花有别:花无悲欢离合,花可“纵浪大化中”;人因有情而有悲欢,而且人生悲欢往往难遂人意,也难以言明;虽然如此,但人应该有所作为,乐观向上,笑对人生

这种写法叫:托物寄情(托物抒怀)。

如去掉描写二月兰的句子,文章则意境全失,很难触动读者的心灵了。】                      

2.请找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段落或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学生自由回答。回答前请朗读相关语句。

学生可能会喜欢如下语句:

“直到前年……宅旁,篱下,林中,山头,土坡,湖边,只要有空隙的地方,都是一团紫气,间以白雾,小花开得淋漓尽致,气势非凡,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这种野花……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二月兰仿佛发了狂。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用得真是无比地奇妙。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明确: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将成片的二月兰比作一团紫气,“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夸张地描写了二月兰开放的气势非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二月兰勃勃的生机,也点出了二月兰虽然不择地而生,非常普通,但却又具有积极昂扬的不平凡的精神。】

“当年老祖还活着的时候,每到二月兰开花的时候,她往往拿一把小铲,带一个黑书包,到成片的二月兰旁青草丛里去搜挖荠菜。只要看到她的身影在二月兰的紫雾里晃动,我就知道在午餐或晚餐的餐桌上必然弥漫着荠菜馄饨的清香。当婉如还活着的时候,她每次回家,只要二月兰正在开花,她离开时,总穿过左手是二月兰的紫雾,右手是湖畔垂柳的绿烟,匆匆忙忙走去,把我的目光一直带到湖对岸的拐弯处。我的小猫虎子和咪咪还在世的时候,我也往往在二月兰丛里看到他们:一黑一白,在紫色中格外显眼。”

【明确:人、事、景、情融为一体,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五)质疑问难,拓开思维空间10分钟)

学生可就文章的立意、选材、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疑问,其他学生帮助解答,如解答错误或无法回答,教师应及时引导解决。如问题较难,也可留至课外。

(六)学以致用,巩固学习效果5分钟)

      要求学生课后熟读此文,背诵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部分。如有感触,可模仿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写一篇散文,字数不限。

本班作业精选

·  研修作业标题:初中语文16班 作业

·  提交者:蔡帝花 提交时间:2017-05-14 09:05:45 浏览数:0 评论数:0

·  初中语文16班      作业

·  从事教育事业五年以来,我深感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同时也体会到作文教学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学生恐惧、厌恶写作。较之城镇,这种问题在山区更甚。总体上看,我认为在山区,作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  一、作文教学模式僵化

·  一直以来,大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都是遵循着这样的一个模式:首先进行简单的写作方法指导,然后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接着是上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批改以后又进行评讲,甚至有时候省掉这个环节继续进行下一篇习作。老师在学生写作前进行写作指导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又往往会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尤其是对话题作文的指导方面,老师往往会教给学生固定的开头、结尾模式,甚至告诉学生如何开头能吸引改卷老师眼球,如何组织段落能得高分等等。学生写出来的作品往往模式相似,内容更没有什么新意。其实这样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应试作文,没有多少真情实感在内,那就更别提能打动读者了。

·  二、教师写作指导不力

·  有些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十几二十年,却一直都在教同样的内容,虽然也能三年一个轮回,但是,教上十几二十年,这些内容对老师来说却是陈旧的,没有新意的。所以,有些老师为了省事,教了那么多年还是按照老方法进行教学,不懂得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并开创新的教学方法。试问学生在陈旧的教学方法指导下学习又怎么会有写作的激情呢?

·     三、学生写作能力偏低

·     山区学生的写作能力相较于城镇学生是比较低的。这不是看不起山区学生,而是普遍存在的事实。究其原因有二:其一,山区学生普遍都是留守儿童或有着单亲家庭,他们的学习从小缺少家长的引导和关注,这些家长们往往因生计问题而无暇顾及或对孩子的教育鞭长莫及;其二,学生平时缺少写作练习,对写作不重视,面对一篇作文往往无话可说,或者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

·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解决这些问题:

·  首先,创建多种教学模式。文学应该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把学生死死地拴在教室里是创作不出多少好作品的,老师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公园,走进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过后写感受,抒发情感。至于作文的题目,多用一些开放式的半命题或话题作文,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

·  其次,提高语文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备好半桶水。社会是不断发展的社会,教学方法如果不创新,教学能力如果不提高,学生必然不会买账,这样一来,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成绩越来越下滑。所以,学校应该创造条件让这些教师去其他学校交流学习,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教师们应该认真对待每年的网上培训课程,不要总是以一句“浪费时间”总结,没有认真听又怎么知道这些课程好不好呢?

·  最后,引导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加强写作能力训练。山区学生的写作能力普遍偏低,作为教师,更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写多练。比如让学生写周记,偶尔规定题目,其余的让学生自由去发挥。教师要认真批改这些文章,必要时可以设立奖惩制度,大力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上,教师也没必要每次都批改这些习作,可以把这些习作随机发给学生,让他们互评。学生在互评中学到了别人写作的优点,同时也发现别人的不足,从而警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  提交者:廖晓霞 提交时间:2017-05-11 11:05:18 浏览数:1 评论数:0  

·  如何培养中学生走出写作困境 

·  五华县桥江中学   廖晓霞 

·  我认为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去引导他们走出写作困境,是我们教师探索的一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浅谈下这几年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  一、背诵经典,培养语文素养。 

·  背诵经典,是培养语言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条件,让学生背诵大量的语言精华,对培养写作能力很有帮助。 

·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一开始总是不知从何下手,即使最后写出来了,也是苍白无力,且毫无文采可言。面临这种困境,我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荐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多去阅读一些适合中学生看的名著和名言。每当上自习课时,我经常带学生去学校的阅览室阅读有益的课外阅读,例如中国四大名著。我也在课堂上强调,在写作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和名言,注意在要阅读的同时,把精彩的地方背诵下来,感悟深的写下读书笔记。这样,学生们背诵多了经典,积累多了名言名句,那么写起作文来就能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了,为自己的文章增添色彩。背诵经典,用到实处,对于写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  二、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 

·  日记能激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辨别能力,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作文素材,坚持写日记,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对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提出日常作文训练的要求,即写日记或者周记。 

·  我强调学生在写日记时,不要心太急,应当循序渐进。一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三、五行到每天两、三段,慢慢增多字数。内容也不拘格,只要是健康向上的,什么都可以写,鼓励学生做到玩的、看的、想的如实地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强调自身不要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不好也要写,保证自己坚持写下去,做学习的有心人!因此,我告诉学生,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要用心把看到的、听到的随时写下来,那么这就为自己要去写作准备了充足的第一手素材,写作起来就不会无从下手。我国著名的作家巴金说:“只有写,才能写出好文章。”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功夫终会不负有心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写作水平也会迈入一个新的层次。 

·  综上所述,引导中学生走出写作的困境,培养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健康学习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总之,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在语文世界里的新征程,去解决这一大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出来,慢慢散射光茫,走向语文写作的阳光大道。 

培训简报

最新培训简报

热评培训简报

热门培训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