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一次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5-112017-05-29

作业要求 :情境创设的策略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者 :戴秀红

第一次作业

提交者:学员范鸿宜    所属单位:大埔县湖山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5-16 10:07:20    浏览数( 0 ) 【举报】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地理问题,掌握学习解决地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教师操纵,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被忽视。传统的提问是教师为诱导学生达到预期目标而设置的,提问的依据是教材和教师的经验,学生的思维活动早已置于教师预设的框架中,学生也成为接受知识和思想的容器。提问中,教师居于明显的主动地位,对学生而言,回答仅是记忆和知识搬家。教师这种提问方式,只是一种唤起,学生接受的是现存的知识,而被扼杀的却是活生生的思维活动。

地理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是教师简单的提出问题,而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地理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要通过营造浓厚的问题情境氛围,养成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在实施情境教学时,问题呈现的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获得,也可以由学生主动探究获得。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而这种变革的核心就是通过探究发现和自主学习来生成问题,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因材施教,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地理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和认知水平的不同,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因而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是什么的问题,如什么是温室气体,为什么温室气体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二是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理论不足以解决新问题,因而产生疑惑而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如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问题,由于缺少对海洋与海洋上空热量的交换以及大气热力环流的知识,学生在学习和分析该问题时普遍感到吃力。三是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社会阅历与新知识、新情境相悖时,因而对学习问题产生疑问而提出是这样吗会这样吗的问题。如台风中心附近风力巨大,而台风中心却风平浪静;四是学生虽然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理论,但一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时就感到束手无策,而不知道怎么做的问题。如水电最大的缺点就是发电量不稳定,在枯水期因水库库容减少,发电受到限制。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当高考问到每年冬春季节我国南方不少省市为什么会出现拉闸限电现象时,学生却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因此,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渊源,教师应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依据学情,积极创设形式多样、因人而异的地理问题情境。

3.依据探究性提问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提出地理问题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问题在推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善于在疑处设问,可以揭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推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就应该在科学合理地提出地理问题方面多下工夫,即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问在有疑之处。众所周知,提问应该问在有疑之处,否则,即使教师的发问再多,学生也没有兴趣去逐一回答。发问多且不当,便有可能招致学生的厌烦和反感。适时的恰到好处的提问,能使学生对所提问题兴趣盎然,激励学生持续高涨的探究热情,启发性、提示性提问能使学生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一般说来,学生的有疑之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一种是自觉无疑但实则有疑的地方。对学生自知有疑的地方,无论对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来并进行探究,直到弄懂弄透;对于那些司空见惯、学生自觉无疑但实则有疑的地方,教师要通过提示、对比、演示、实验等方法揭露问题、巧妙设疑,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是所提地理问题的难易要适度。教师要尽量多提一些学生需要动脑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而尽量少提一些仅凭回忆就能解答的简单问题。即教师所提的地理问题要有启发性,要充分考虑并兼顾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能予以回答。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不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发展。问题过难,学生通过努力也解决不了,则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丧失学习的信心;问题过易,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锻炼和养成。三是提出的地理问题要具有导向性。所谓导向性,是指教师所提问题要起到引导、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的作用。探究性提问的目的是通过适时地、恰当地巧妙设疑,揭露学生原有认识中的矛盾,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为解决矛盾而探讨。四是要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探究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只有在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尽情地发挥想象,大胆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和方法,才能无所顾忌地质疑、批判、提问、假设、重构,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顿悟和灵感。因此在探究性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尽力营造、创设一个接纳性、鼓励性、支持性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消除学习的恐惧、戒备心理,积极进行思维特别是发散性思维,积极思考、探究,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解决问题后的成功的喜悦。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5-16 12:43:1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