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小学品社教学技巧

  发布者:张春红    所属单位:野马乡中心小学    发布时间:2017-10-24    浏览数( -) 【举报】

一、小学品德学科的特点:活动性,德育性,实践性,生活性。(一)教学过程以活动为主线(活动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教学过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会生活的道理。比如省参赛课《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五年级上册),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面,让学生了解那么多民族的民族特色,显然容量颇大。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拟定学习目标,围绕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民居、歌舞、饮食这四个方面来一次民族风情游。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对所选择的民族进行了初步了解和探究,并选派一名代表“当导游”引领大家走进“各具特色”的民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各个民族的民族风情,又让学生懂得了要本着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少数民族交往,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才能和谐共处,从而升华本课的主题。(二)教学目标以育人为主旨(德育性)。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主题,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品德与生活》的“内容标准”要求:“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这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目的就是使儿童学会关心、学会爱、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①。因此,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它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知识技能的内在统一。(三)教学方式更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实践性)。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行为训练,重视道德行为的实践。我们知道,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知到行的过程,它包括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过程。其中,“知”是基础,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前提;“行”是关键,是衡量学生思想品德好坏的标准;“情”和“意”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