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06-012017-09-30

作业要求 :

      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研修,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请您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将网络研修所学内容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教学设计模板请见附件。
要求:1.字数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商晓伶    所属单位:安定镇学校中学部    提交时间: 2017-09-26 10:15:59    浏览数( 0 ) 【举报】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课题:《内能》教学设计

姓名

商晓伶

工作单位

安定镇学校

年级学科

九年级物理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第二节,是在学习了分子热运动之后进行教学的,它是对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内能的重点研究。本节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内能的概念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它在本章内容的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3.了解热量的概念和单位。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实例。

过程和方法

1.                             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                             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我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但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就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意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找到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电热壶烧开水”,提出问题:使壶盖跳动的能量从哪里来?引导学生思考推动壶盖的能量是什么。

观察壶盖跳动的现象,进行猜想。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进行新课

一、内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1运动的足球,引出分子具有动能。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2弹簧形变时具有势能,引出分子具有势能能。

教师给出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并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说明什么是内能。

教师给出内能的定义,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有的知识内,内能的定义与什么能的定义相似?引导学生判断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教师及时补充和完善。

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插图13.2-3提问:低温物体内部有无分子?低温物体有内能吗?与高温物体相比这些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有和不同?引导学生思考那些物体具有内能?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引出如何改变内能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提问: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了,内能增加了,可能是什么原因呢?如何让一根铁丝的温度升高呢?

学生联想运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能。

 

 

学生联想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能。

 

 

学生阅读教材,定义物体的内能。

 

 

学生回忆相关知识,思考后回答。

 

 

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探索物理道理的意识,初步学习用类比的方法将不可见的事物用可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物理研究的方式。

 

 

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加上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加深对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的认识,培养实验验证和归纳表达的能力。

 

 

 

学会猜想,体验研究的过程,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引导学生归纳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教师补充完善。说明热传递的特点明确热传递的概念。同时给出生活中的实例(用热水袋取暖)

提出热量的概念及单位,明确:“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明确指出做功可以使内能增加,也可以使内能减少。

演示:实验一:压缩空气点火,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给出简单的解释。

教师补充说明“对物体做功”

实验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出现的白雾。

教师补充说明瓶内原有的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见,瓶内出现白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这是由于空气推动塞子做功,内能减小,温度减低所致,是“物体对外做功”。

提问:“钻木取火”、“冬天搓手取暖”等现象,如何解释?

师生共同解释水壶盖被推起的原因。

三、STS地球的温室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关于自己所知道的大气污染与温室效应”

课堂小结

学生思考阅读教材,并归纳热传递的特点,回答问题。

 

 

 

 

 

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后回答。

 

 

 

观察实验(较惊讶),思考讨论后回答。

 

 

 

 

思考讨论后,作出回答。

 

 

 

学生阅读加成,思考讨论并结合日常生活谈体会。

 

体现生活与物理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实验,进行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加深记忆和理解

 

 

知道物理知识是人们从丰富的实践生活中总结出来的

培养学生关心环保的意识和社会公民意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知识的魅力、应用的价值,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思维。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板书)

第二节 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

热量:传递内能的多少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9-26 10:19:35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