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作业周期 : 2017-07-242017-08-31

作业要求 :

       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一篇信息技术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相关的反思和总结,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提交的校本研修成果内容雷同,建议在word文档中编辑好后复制粘贴到编辑框内。请在培训平台校本研修成果处进行提交,标题须为【校本研修成果】+姓名/区县/学校

      注意事项: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了不影响学员的考核成绩,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 :项目管理员

【第三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

提交者:学员崔可    所属单位:泌阳县春水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7-07-28 13:47:16    浏览数( 21 ) 【举报】

【校本研修成果】崔可/泌阳县/春水中心学校

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的心得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紧密地结合,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课堂教学容量增大、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学习视野、思维的开拓得到充分发挥。

一、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措施

1.使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

化学是一门密切联系实际的学科,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工生产过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工业流程,如炼铁、钢、煤加工等;也可以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模拟实物及反应器中的反应现象,可以播放实际生产过程的影片,使学生感受到贴近生活,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抽象反应变得更直观

在化学教学中,经常牵涉到一些化学反应历程,而化学反应历程又难以在教室里形象展示,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想象力又受年龄和知识结构水平限制,难于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模拟化学反应历程使学生看到分子的拆分及重新组合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如化学反应的实质就要运用动画来模拟反应过程中的取代方式,通过演示,学生直观的看出为何原子在化学变化没有分裂,只是重新组合便一目了然。

3.把微观粒子变成宏观图示来表达

如: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变化,如电子层、溶解过程等利用立体动画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有效地把教师头脑中正确的微观图象、难以用语言表达给学生清楚理解的微观现象宏观化、直观化。再如:讲物质的微观构成时,像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较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三维图形功能,可以轻易解决上述的化学模型,用可动的不同质量点表示解决微粒组成及其作用力的不同,很好地借用多媒体技术能将微观现象放大处理。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1.屏幕不能完全取代板书

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各种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展现给学生生动形象、富于启发、促进思维的画面。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板书被淘汰的时代的到来,绝对不能利用媒体上课就是怕写太多的板书,过分依赖多媒体,没有多媒体就无法上课或无法把课上得踏实,相反,传统板书的某些作用是屏幕无法替代的。

2.用模拟实验替代全部的科学实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可以把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虚拟的方式展现在课堂中。通过这一方式,我们可以把一些难于观察的、抽象的、微观的、危险的化学过程模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了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然而,任何一门自然科学,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何等程度,都无法取代实验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全部的感官去观察、感知实验的现象,而后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处理,探究变化的过程和原因。这其中的许多现象,如放热、吸热等是课件难以真实描述的,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分析、探究。何况,计算机模拟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意志、知识水平进行设计、制作的,这种实验的结果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结果。但现实中的许多外因都会对实验的现象与结果产生影响,从而使实验产生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科学品质的极好契机。同时,课堂教学的演示实验,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还可以由学生亲手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索的途径,分享成功的喜悦。所以不能用模拟实验替代全部的科学实验。

所以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只能做为教学手段优化的一种,不能一味追求全过程化。


老师评语

条理清晰

评语时间 :2017-07-29 12:57:12

附件

  • 【校本研修成果】崔可泌阳县春水中心学校​.pdf 下载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