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有的人

  发布者:田树林    所属单位:建始县高坪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7-11-09    浏览数( -) 【举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准备
鲁迅的作品:《自嘲》《野草》。(课前让学生读一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文题目
人都有生有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这是他的遗言。然而,人们怎能忘记他呢?事隔十三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意有何不同?
(1)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这种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作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三 品读全诗,领会情感
1.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一节的后两句。)
2.一边读一边理解重点句。
(1)出示: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①出示《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的话。
学生乙:我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他关心年轻人,关心穷苦人。
③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这一节。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④读了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骑”字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学生乙:“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
学生丙:鲁迅先生则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多么崇高。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①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②“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3)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读了这两句诗,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甲: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早已臭名昭著。
学生乙: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学生丙: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老师点拨:“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那蓬勃的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3.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那诗歌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鲁迅精神的伟大。
4.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第2~4节写了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至第7节写了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5.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6.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歌”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老师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可以扩大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四 联系实际总结
1.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亡。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可以采用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课后反思
  1.一般来说孩子们比较紧张,在自主发现的环节,自主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孩子们为什么紧张?可能是教师自己不够放松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读得还不够,所以还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地步,有点操之过急。
2.没有给可能突发的事情预设时间,所以时间紧,知道按原计划完不成的情况下,就做了一些舍弃,造成某些衔接不够自然。一是开头导入对课文题目读法的两次纠正,二是对毛泽东评价鲁迅的话的重复读和指导,三是指名串读课文时的指导超出了预计。没有能衔接自然,就反映出教师的应变能力还需要锻炼,对教学的设计应该有多个方案。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