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0-092017-12-27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附上(建议教学设计方案和照片直接编辑在文本框发布);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王迎    所属单位:茨河镇庙岗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14:35:41    浏览数( 0 ) 【举报】

《桂林山水》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对桂林山水秀丽风光的描绘,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是本单元重点训练用段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好例子。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 

二、教学目标

 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美的事物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多姿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深入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进而教育学生要增强环保意识。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4、让学生“学会”的同时,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做到以文悟道。  5.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6.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文能力以及阅读、思维能力。7.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语言综合表达能力,学习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一般都在10岁左右,是认知世界感受生活的一个起始年龄阶段,在学习中积累的东西,必须让学生真正理解、领会,并尽可能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才能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这次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是与学生课本上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的,是对课本学习的拓展延伸。学生对大自然美丽的风景都很喜爱,充满好奇之心,所以能够主动热情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虽然小学四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以及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但还是要求老师和家长要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当好引路者、指导者和协助者,大力支持孩子完成学习任务。有些学生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低,在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和分工中要注意能力强弱调配,以免研究受阻。学校和老师应该给予相应的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t)→ 明确要求 →朗读课文(播放视频录音)                                                                     

  汇报交流 ← 自主探究学习 ← 个别字词教学 ← 初读文本        

老师指导点评     老师指导          老师巡视指导 总结→布置作业→结束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片 或投影片  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 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 描绘的桂 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导入新课    范读  1.看画面,自由朗读,边读边通过查字典或词典弄懂生字、词语的读音、意 思,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 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2.指名分段配音朗读,3、指出喜欢的段落和句子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的美,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指导点评  1、 默读,思考:“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3、学生质疑问难。  4、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 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 湖?(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总结)  5.漓江的水究 竟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出漓江水的特点,细细的品读,感受一下。 6.再分析一下桂林山的特点。  7.出示视频桂林山水的录像,一名学生有感情的读文,其他学生欣赏。  1、 通过朗诵了解课文的基本 内容。 2、 自学需要掌握的生字词  3、 学习第二自然段  巩固知识,拓展阅读《浓碧》。    总结指导,引导课外  巩固知识,拓展阅读。

六、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形式和工具 (1)课堂提问 (2)书面练习 (3)测验 (4)制作作品 (5)其他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等)  1. 教学坚持“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适当运用”的 十六字方针。力图通过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朗读把对文本的理解逐步推向深入.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2. 本文语言优美,是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的好教材。   3. 拓展阅读《浓碧》。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13 15:09:5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