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0-092017-12-27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附上(建议教学设计方案和照片直接编辑在文本框发布);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马艳丽    所属单位:城关镇第三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15:31:34    浏览数( 0 ) 【举报】

 

  独 之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谷城县城关三中    马艳丽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更为出色的是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 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初步把握鉴赏小说的一般原则。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说的基本特征,对小说的学习方法、学习侧重点都有了初步认识,但对鉴赏小说的方法、人物的分析和问题的理解都比较肤浅,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分析训练,同时,现在的中学生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经历的苦难少,缺乏战胜恐惧、孤独的勇气。

设计理念

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 

2   教学 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的方法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1、复习小说相关知识。

              2、学习和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复习小说相关知识。

难点 :准确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对比两图,看有什么异同?

(二)、旧知回放,明确作用   

1、环境描写属于小说的什么?

2、教师提问: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学生回答 :人物   情节   环境 
3
、教师提问: 什么是环境描写?课件展示

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 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三)、温故知新

1、请同学们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片段,并分析其作用

小组讨论

2、老师出示典型的环境描写

a《社戏》中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渲染氛围)烘托了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急切的心情。(烘托人物)

 b“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 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开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

交代了时间,地点的转换,说明是返回途中,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偷豆情节作铺垫。

 c《故乡》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萧瑟与凄凉,反映出了当时统治下社会的黑暗与人民困苦的生活,也为下文写闰土脸上那凄凉的神情而做铺垫。

 点明了回故乡的时间是深冬,渲染了回故乡的沉寂,悲凉的气氛。

3、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

 1 …… ,烘托人物……的心情、衬托……品质性格

2 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为下文……作铺垫

(四).新课探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1、跳读课文,找出本文的环境描写,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表达思路

试一试:这样组织语言

这段环境描写了……景色;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2、小结

(五)、学生谈收获

(六)、学以致用

     请为《小扇轻摇的时光》加上一点景物描写,使其更生动。

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来的蒲扇,慢慢摇。恍惚间,月下有小女孩,手执小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我笑笑,执意要坐到外面纳凉。母亲先是一愣,继而脸上写满笑意。她忙不迭地搬了躺椅到外面。我仰面躺下,对着天空,手上拿一把母亲递来的蒲扇,慢慢摇。虫鸣在四周此起彼伏地响起,南瓜花在夜色里静静开放。月亮升起来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满小院。恍惚间,月下有小女孩,手执小扇,追着流萤。依稀的,都是儿时的光景啊。

渲染了农村夏夜安适的气氛,烘托出轻松闲适的心情

运用环境描写要注意:

目的明确——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抓住特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具体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情景交融——要写出感情。

(七)、作业

用一段环境描写表现你的心情:高兴、悲伤、兴奋、苦恼、孤独、恐惧、纠结……任选一种心情,自己设置情境写一写。

   

 附板书            

孤独之旅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群——渲染气氛

  芦苇荡——烘托人物心情

  暴风雨——推动情节发展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08 13:44:3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