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业周期 : 2017-10-092017-12-27

作业要求 :作业题目: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完成一份“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要体现教学难点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附上(建议教学设计方案和照片直接编辑在文本框发布);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提交者:学员徐辉    所属单位:城关镇第三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1-11 23:31:27    浏览数( 2 ) 【推荐】 【举报】

 

“聚焦教与学转型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姓名 

徐辉

工作单位 

谷城城关镇第三中学

年级学科 

七年级地理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四部分内容。地表形态变化:教材首先指出地球表面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而这种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的作用,然后分别介绍内力和外力的来源,表现形式,作用以及最终可能产生的后果。大陆漂移假说。教材以文字和地理图像介绍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内容和代表人物魏格纳。板块构造学说。教材以丰富的地理图像和文字,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用板块构造学说掩饰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火山与地震:主要介绍火山与地震是地壳运动最激烈的地带。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图和分析示意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发展变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激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 

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探究性和悬念性很强的问题,开启学生求知欲望;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地理技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沧海变桑田 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沧海桑田”原意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海陆变迁 

师: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 (投影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化石 

谁来说说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中会有海洋化石? 学生回答: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师:对,地壳运动使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投影2)——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谁来说说为什么东部海域的海底会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学生回答: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陆地。 

师:对,海平面的上升使这里从桑田变成了沧海。 (投影3)——荷兰填海造陆 

谁来说说为什么欧洲的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学生回答:因为荷兰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洋,人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地面进行改造。 师:对,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 

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得出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三个: 

1.  地壳运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2.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连线:喜马拉雅山————地壳变动 

             我国东部海底———海平面升降 

荷兰的围海大坝——人类活动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过渡: 

人们已经知道了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上半页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场激烈的争论,那是“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之间的较量。地球活动论者认为:七大洲四大洋在运动。地球固定论者认为:大地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 

师: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谁?他是通过什么证据证明他的观点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6页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  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学生回答:他是魏格纳,他在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于是他怀疑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师:对,这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猜想。 

但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它们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会有巧合。 

师:非常好,仅有这个证据还不足够,我们看看魏格纳还找到哪些重要证据。 

学生回答: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拼合的几种古老地层相似,另外,鸵鸟不会飞,海牛只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是他们在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有分布。 

古老地层证据和古生物证据(35页活动)  

师:魏格纳一生都在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在他50岁生日那一天,他牺牲在他寻找证据的途中,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建立,这是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的表现。现在

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演示 “大陆漂移”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三、板块运动 

过渡:我们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里得到一个启示:科学是需要认真观察、敢于怀疑、勇于实践的。大陆漂移学说很快被人们接受,于是人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美国的迪茨和赫茨

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在此基础上,英国科学家首创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引起的,现在板块构造学说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理科学新理论,该学说较好地解释了世界火山、地震等现象发生和分布的成因。  师:我们先来看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投影——“板块构造学说”的三大观点: 

1.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

3.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比较活跃。“内稳边活”投影——六大板块的分布 

请同学分别指出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投影——板块的运动 

师:看看板块又是如何运动的?(注意图上的红色箭头表示板块运动的方向) 学生回答:有些板块之间在互相靠拢,有些则正在分离。 

师:是的,比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就在靠拢,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就在分离。 

板块之间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相对运动,一种是相离运动。第一种运动形式叫板块挤压,它使地表隆起抬升,第二种运动形式叫板块张裂,它使地表发生断裂。 (实验 ) 

师:请同学们先将书托到半空中,再用两手从书的两侧向内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会发生隆起或凹陷。 师:对,书有这种现象,地面也有。 

在两个板块相碰地区,常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投——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师: 图一: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图二:两个大陆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最后两个大陆结合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图三:印度洋板块挤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而且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    

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给一张报纸一个相离的力,结果会是怎样? 学生回答:报纸会被撕裂。 

师: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投影——展示卫星图片:东非大裂谷、红海) 

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位于非洲东部。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地壳的张裂至今一直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红海的形成:红海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边界上,由于地壳张裂作用而形成的,而且一直在扩大,预测以后会成为全球第五个大洋。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两个如此巨大的板块长期相互碰撞或张裂,是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还是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活跃?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 

师:很好,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活跃,自然就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我们来一起找找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

投影——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环绕着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师:对。这里有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火山地震都是大型自然灾害,不仅对地表形态有破坏,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破坏。下面来看看火山地震带来的灾害。    投影——火山地震图  

【课堂小结】 

下面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展望未来,预测下列地理事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1.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 2.红海的面积将会…… 

 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 4.东非大裂谷将会…… 

 5.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炭资源,这说明了……  6.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的遗迹,这说明了……  

【思维拓展】 

回顾我们认识海陆变迁的这种过程,你会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历程中,始终是要不断经历提出问题、大胆假设、探索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一定要有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才能有所突破,取得成绩。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13 16:15:34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