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要求】+小学语文10坊 作业周期 : 2023-05-05 2023-08-31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自主选择,完成一节教学设计(如两课时,请标明第几课时)。要求:

1.标题为【研修作业】+姓名+工作坊名称。

2.教学设计要求内容完整,包含有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有设计目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部分。

3.最好不要以附件方式上传。


发布者:许国霞

【作业要求】+小学语文10坊

提交者:学员刘培    所属单位:新城区马跑泉小学    提交时间: 2023-08-31 12:32:30    浏览数( 0 ) 【学员自荐】 【举报】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刘培+小学语文10坊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价值:本篇属于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中的第三篇课文,课题旁的星号提示本篇属于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承担了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的有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另一项是“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的课前提示:“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正体现了第二项学习重点内容。

关注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水深“十二英尺”(是可以同航的标准深度)。自他十二岁父亲去世后,他只好停学,做过工厂小工,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旷工及新闻记者等,这些生活经历给他后期的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他的代表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不朽名著。

关注创作背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1876年发表的代表作品,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据作者在小说之前的序中介绍,本书所叙述的大多数历险故事都实有其事,人物有的是真实存在,如“哈克”,有的是集众人于一身的综合体,如主人公“汤姆”。小说的时代在南北战争前,写的虽是圣彼得堡小镇,但该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缩影——教堂、法院等社会形态一应俱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在这篇(节选中)重点体现后者,这也正是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原因,也是深受青少年喜爱阅读这部小说的原因所在。

关注人物关系:一部外国长篇小说,人物众多且名字复杂,对于中国青少年读者来说,理清人物关系,对了解故事大意有很大帮助。

关注节选与整本书的关系:节选的内容相对整部小说来说,情节相对独立,但是对于没有读过这本小说的学生来说,体会人物性格的角度和深度是有局限性的。课前阅读或者提供整本书的目录对学生建立人物形象有很大帮助。在处理文本结尾时,陌生名字的出现也会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根据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2.与生活联系,感知人物形象,寻找自己或身边伙伴的影子。

     3.激发起阅读原著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1.能交流印象深刻的情节,对汤姆作出简单的评价。

     2.与生活联系,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两篇外国名著,通过节选的内容,我们认识了在荒岛漂流数载,最终凭借智慧和毅力回国的鲁滨逊,还结识了变身小狐仙的小男孩尼尔斯。在他们俩身上发生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情节动人心弦。今天,我再次走进外国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去看看在他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设计意图:以谈话方式,增强文体意识,引出故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二、 品读课文题目,初谈汤姆印象

1. 通过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预设1: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叫汤姆·索亚,还知道他遇险了

    预设2:我读过这部小说,作者是马克·吐温,讲了一个顽皮小男孩具有传奇色彩的成长历险记。

2.教师追问,就从题目而言,汤姆给你留下一个怎样的印象?

    预设1:淘气、顽皮的孤儿

    教师及时回应:看来你读过这本书,知道汤姆父母去世的早,他被他的姨妈收养。

    预设2:他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历险”,经历危险,并没有放弃,而是寻找出路,成功脱险。
    教师回应:又是一个认真预习的同学。

    预设3:他是一个富有冒险主义精神的小男孩。他敢于进从来没有去过的山洞,这对于我们来说,太危险了。可以汤姆敢冒这个险。

    过渡:就这样一个淘气顽皮、勇敢且具有冒险主义精神的汤姆在这个章节里做了一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一部作品,能够吸引读者就是激起阅读者对作品的好奇和猜想。小说题目直接揭示了主人公以及主要事件,提出关注方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从而达到激发阅读兴趣的目的。)

三、感知人物关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项目一:评价作家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以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再通过阅读节选内容,你认为作者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可以用几个关键词进行概括)(资料附在反思之后)

教师引导:请大家再来看这段资料:

(教师板书:马克吐温

引导小结: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借儿童的眼光以欢快、真实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深受青少年喜爱,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塑造了很多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又是外国小说,小说里出现的名字和我们的不一样,而且出现了很多人物。我们先来认识认识他们。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传递的思想,需要走进作家,有助于学生积累文学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项目二:检索人物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默读节选片段,快速检索出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并画出人物关系图。

引导学生抓住事件主要人物概括主要内容:节选部分主要讲述的是汤姆和贝奇在山洞迷路遇险到自救返回家中的故事。

小结过渡:理清了人物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故事内容,对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就分三个项目深入探寻经典。

(设计意图: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姓名和人物关系较为复杂,所以理清人物关系对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大意有很大帮助,这也是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好方法。)

 

四、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完成下面三个项目的学习:

项目三:根据课文情节,分段并写出小标题。

项目四:选择最吸引自己的情节,用关键词在文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

项目五:阅读之后,你觉得汤姆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小组交流

3.分组汇报,全班分享

预设1:节选内容故事情节清晰,学生大致能够在同伴的交流中统一意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互补充,最后汇总小标题为:“担心盼归——回到村庄——讲述历险——看望朋友”四个主要环节)

(教师板书:担心盼归——回到村庄——讲述历险——看望朋友)

预设2:在分享最吸引自己的情节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关注表达的特点:

1)细节描写传神——萨契尔太太和波莉阿姨的绝望状态和汤姆讲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的语言,都细腻地表现出了人物的心情与性格;

2)语言描写生动——汤姆在讲历险时不停“怎样”“如何”,夸张与吹嘘溢于言表;

3)侧面有力烘托——镇上的人们略显失常的表现,“欣喜若狂、衣衫不整;成群结队地迎接,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浩浩荡荡地穿过大街小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排着队搂着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使劲握着撒切尔太太的手,泪水如雨,洒了一地”等,表现出镇上人们对孩子们安危的关心。

(教师板书:细节描写、语言描写、侧面烘托)

预设3:随着情节的发展,怎样的一个汤姆出现在你的脑海中?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交流。

1)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奇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2)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3)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

4)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5)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师生总结:汤姆是个聪明爱冒险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边总结板书:乐观勇敢、足智多谋、有爱心、顽皮、喜欢冒险 ……)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内容体现在文前那段“学习提示”中,这些问题也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而设定的,体会人物特点离不开具体事件中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在看到题目时,学生对汤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随着情节的推进,汤姆的形象慢慢丰满起来,学生对主人公的印象也愈加深刻。)

4.过渡:冒险精神体现在国外小说中特别多,前面的鲁滨逊和尼尔斯,他们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劫难”,他们的命运牵动读者心弦,这也是很多作家进行创作的素材,因为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乃至成人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是否找到了自己或者是好朋友的影子呢?

五、阅读迁移生活,推进整本书阅读

   

 

 

 

 

 

1.项目六:发现自己

一部作品之所以吸引读者,很大原因是在作品中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或是原来的样子,或者是自己理想的样子)在汤姆的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说说自己的感受。

2.项目七:推读原著

节选是一个窗口,走入原著,寻找更有趣的故事,课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及身边的小伙伴,发现自己及伙伴与作品中人物的关联点,学会发现闪光与不足之处,在加深对作品理解的同时及时纠正自身。)

六、布置作业

1. 阅读原著小说,在阅读中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勾勾画画;   

    2.以《如果我是汤姆》或《我谈“冒险精神”》为题,二选一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参加班级读书会。

 

七、板书设计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马克•吐温(美国)

担心盼归                    乐观勇敢

细节描写        足智多谋

回到村庄                    有爱心

              语言描写        顽皮

讲历险经                    喜欢冒险

侧面烘托         ……

看望朋友

 

【课后反思】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是继两篇精读课文之后的略读课文。在教学中,关注到以下几点,我们的教学就能很好地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达成教学目标。

一、关注文体,找准目标定位。

本单元是以题材来组元的“外国文学名著”单元,这篇课文既承载了学习前面两篇课文习得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聚焦具体的情节和人物,通过事件和描写人物的语句表现人物特点,又承担了“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这一语文要素。另外,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考虑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的适切度,本篇是外国名著,对学生来说年代比较久远,这些故事也都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不同国家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在教学之前,或者让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或者提供给学生一些重点资料,方便学生快速提炼有效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二、关注课文类型,确定学习方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汤姆和他的小伙伴们从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后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淘气、勇敢机智、有正义感、富有爱心和冒险精神的一个孩子头儿的形象。本篇属于略读课文,我们的教学主要提倡学生能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阅读,迁移本单元习得的方法。以学生自主、交流学习,教师引导为辅,所以我设定了五个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二、 品读课文题目,初谈汤姆印象;三、感知人物关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五、阅读迁移生活,推进整本书阅读 ),七个学习项目(项目一:评价作家;项目二:检索人物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项目三:根据课文情节,分段并写出小标题。项目四:选择最吸引自己的情节,用关键词在文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批注。项目五:阅读之后,你觉得汤姆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项目六:发现自己;项目七:推读原著)分版块,以项目单的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从而逐步达成教学目标。

三、关注思维训练,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建议学生在学习本册书之前的假期阅读这几部小说,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研究本节课的中心议题时——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分为两个层面进行探讨:第一根据课题谈初步印象,第二是根据阅读经验谈印象。在讨论的过程中,结合具体事例有依有据地讲述,给学生的表达建立了支撑。文学作品的经典之处,是伟大作家丰富的内心和思想的体现,塑造的人物也往往是多面的,当然这个人物也是具有时代气息的,正确的评价,客观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正是我们这一单元人文主题的体现。

最后环节落实由单篇向整本书阅读的迁移。我们相信,学生个性的阅读是自由的,在班级学习后,学生的认知体验又有了新的提升。不管是想对精彩的情节的重温,还是想探究故事的来龙去脉,或者是对某个人物有了新的兴趣,鼓励孩子们拿起经典,走入“好书不厌百回读”的境界。

 


自荐理由

请老师批阅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3-08-31 14:14:03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