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发布者:郑月珠    所属单位:古田县玉田中学    发布时间:2017-07-08    浏览数( -) 【举报】

 

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考点阐释】

 《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本阅读包括“理解”“分析综合”两个层级,共有6条具体的测试要求: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往往单独命题考查,其他考点往往综合考查。

【解题指导】

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所谓“重要概念”指准确理解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概念一般用词语表达,所以实质还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考题】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的一项是(2014高考新课标卷Ⅰ)

A.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求学,为追求爱情自由,面对封建势力的巨大压力,拒绝委曲求全,最后触碑殉情,化成蝴蝶。

B.在甲午海战中,清军致远舰在中弹累累、舰身倾斜、弹药耗尽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冲向日本吉野舰,最后被鱼雷击中,沉人海中,200多名官兵壮烈殉国。

C.在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及当地群众安全转移,阻击了3000多名日寇的多次进攻,弹尽粮绝之后,跳下悬崖。

D.老舍笔下的祥子,纯朴善良,勤劳能干,有着骆驼般坚韧的精神,在饱受旧社会、旧制度的沉重打击之后,沦为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也就是对“悲剧”这一概念含义的理解。做时按下列步骤:(1)根据题干“原文所论悲剧”锁定与之相关的区域;(2)认真核对原文,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3)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选出符合要求的答案。通过分析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答案】B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好题干。首先要审准修饰语;其次要审准判断的性质,有的是选出“正确”选项,有的是选出 “不正确”选项 ,有的是选出“最恰当”。

2、比照分析。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将选项与原文相关内容比较看是否有转述错误,与题干比照,看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3排查确认。将选项与原文的句子作比较,排除干扰,对答案作最后的确认。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这些句子对于理解文章具有重要的作用,考查的重点一种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种是有些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无论哪种情况,这些句子都包含了两个必要的因素:被解说的对象,被断定的属性。

【考题】    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13·高考安徽卷)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解析】解答此题应找准对应的信息区间,本题对应的答题区间是选文的第①②自然段。A对应区间为第②段第二句。对照原文表述可知选项将“不表达什么感情”换成“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程度不同。B选项中的内容可以在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这样一类的句子”。C.理解错误。因为原文中“清教徒”是用来比喻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内心受到的约束,C项用“清教徒”来比喻科学家追求真理的方式。D.张冠李戴。第②段中所说的“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是指“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而并非“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 

【答案】B

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要根据句子以及相关的文字,对句子所涉及的对象、句子所谈论的问题的角度等有比较明白的了解,这是在信息区域内理解意思的基础。然后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联系来确定语句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意。

2、确定要求理解的句子所在的有效的阅读区间,将题干、材料、选项三者对照(要做到不跳读、不漏读,以便能准确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将选项与原文中的句子作比较,排除干扰。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即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比较、选择,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或归纳概括。

【考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016新课标Ⅰ卷)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凶吉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上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 项“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 殷本纪》 所载内容的真实性”范围扩大,原文是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及《续考》 ”,只能证明“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和“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这两点,并不是选项所说的“所载内容”,选项中扩大了范围。

【答案】D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做题时一般有如下几种方法:  

1依据选项内容,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有时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要仔细分析比较。

2、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所谓“伪”,或无中生有,或故意疏漏,或歪曲事实,或张冠李戴。这就要求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对比、辨异等方法,把信息辨别、区分开来,最后确定选项的正误。

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常常着眼于文章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结构特征及某种结构安排的技巧和作用。“把握文章思路”常常是围绕文章主旨、行文线索、中心话题,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去分析作者“谋篇”的动机和效果。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做题时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形式方面:①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②掌握文章常采用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来论证事理。③根据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

2)内容方面:①根据句意归类。一个语段由许多句子组成,准确把握句子间的意义关系,将各个句子分别归于几个意义点中。②把握体现思路的重要语句,如抓中心句或提挈句,便可弄清某层次开头、结尾的界限。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将文章的整体内容和文章的主题中心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考生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语句、语段乃至整篇文章的中心要点。

【考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016年新课标Ⅱ卷

A.水手在伦敦讲东印度群岛的所见所闻,匠人在火炉边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讲的故事各有特点,但同属于传统故事模式。

B.传统的故事讲述者大多会讲述那些为听众喜闻乐见的事,小说家则会根据自己的写作意图审慎构思,创作新的故事。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是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经选项和原文比较得知C项“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曲解文意,原文第四段“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很明显对象是“在这些小说家笔下”而不是“人们”,范围扩大,且原文没有“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这层意思,曲解文意。A项根据第一段推断。B项根据第三段来推断。D项根据原文第四段来推断。

【答案】C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做题时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抓准核心句子——起始句、重点句、归纳句,这些句子常常是提炼文段(或全文)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的依据。 

2、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这些词语是内容要点、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现,不可忽视。 

3、概括时,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层次要恰当,内容要涵盖得全面正确,概念要限制准确,表达要精练确切。 

六、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考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016年新课标Ⅱ卷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也可能消亡。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B项“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说法错误,文章第三段“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第四段“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说明未降低对虚构依赖。A项根据第二段来理解。C项根据第四段来分析理解。D项根据第四段来分析推断。

【答案】B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

【文本训练】

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更新

刘大先

  现实主义的复归是近年来一个显豁的文学现象,如贾平凹的《老生》《极花》,金宇澄的《繁花》,陈彦的《装台》等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在严肃文学界都引起较大反响,早先的先锋小说作者格非、苏童、余华也通过“江南三部曲”、《黄雀记》《第七天》等,由形式探索转向更广深的现实关怀,70后、80后作家如张楚、刘玉栋、李俊虎、徐则臣、石一枫、双雪涛、郑小驴、张悦然等也多显示出日益将个体经验与直面历史相结合的趋向。

  尽管有着现实的底质,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无论在观念还是技法上,与19世纪经典的现实主义笔法都有所不同,它们或者吸收了先锋小说在结构与语言上的遗产,比如王安忆的最新长篇小说《匿名》就改造了类型悬疑小说的形式,并有机地将之融入到叙事之中;或者从传统叙事与民间说部中寻找返本开新的资源,如金宇澄、格非的小说对于传统小说与地方性话语扬弃后的继承;而历史与现实的双线交织,或者蒙太奇式的拼贴与并置,几乎已经成为晚生代作家习以为常的无意识技法。也就是说,当下的现实主义已经发展了典范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从而构成了以现实精神为旨归的多种变体。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最重要的一脉,现实主义也体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次潮流之中,无论从早期的“为人生”、左翼文学、革命英雄传奇、社会主义创业史,还是到20世纪80年代具有启蒙精神和试验色彩的各种文学思潮,以及90年代的新写实、新历史甚至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它们可能在形式、语言、风格、技法上各有不同,但总是贯穿与现实对话的精神。作为被文学理论界定了本质的“现实主义”,如今在小说创作中可能难以为继,很难再生产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范例了。那种“现实主义”强调理想,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人公是个英雄,通过性格与情节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想要表达的历史规律和必然性,而作者则是他创造的文学世界的全知全能的上帝般的所在,并且作品会被赋予超功利的审美价值。然而,如今的文学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理论与技巧的洗礼之后,已经日益多元化,我们的作家再像他们的1819世纪前辈一样摹写现实、成为反映社会的镜子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那么,“现实主义”在当下如何延续传统的遗产?我想问题在于将“现实主义”解释为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即真正的现实主义可能并不是特定历史阶段性的“现实主义”美学模式所规定的那种套路,而是应对现实本身所采取的不断变化创作方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实主义是个极富弹性、具有极大涵括性的表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表现中有着不同的变体。我这种简单的描述并不是说这些现实主义化身之间有着某种线性时间链条,事实上各种现实主义变体在产生之后并没有因为后来者的产生而消亡,它们共生在整个文学生态体系之中。

  所有的现实主义及其变体,其根本的关切在于“现实”,这种现实既包含了媒体呈现出来的编辑与整合过的新闻现实,也包括个体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与体验着的心理与情感现实,更主要的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人物事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性现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实在当下文学的书写当中的不同变体呈现出的既值得珍视又有待改进的面貌:它们或者竭力平视等同于现实,这是对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现实主义经典律令的转移,却有可能在技术性的精确中放逐了目的和伦理旨归,从而使得价值判断远离,而让文学成为一种平面的反映之镜;或者低于现实,而刻意谋求某种巨细无遗的“真实”,但是在追影摹踪上,书写永远跟不上外在世界的流动嬗变。如此种种,会带来片段化的现实书写。诚然文学中的现实从来都是片面的,但在它的片面之中一定要有种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使得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大千,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

20160404 《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贾平凹、金宇澄、陈彦的作品,还有早先的先锋小说作者以及70后、80后作家看出,现实主义的复归是近年来一个显豁的文学现象。

       B.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怀但它们无论在观念还是技法上,与19世纪经典的现实主义笔法都有所不同。

       C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或者吸收了先锋小说在结构与语言上的遗产,或者从传统叙事与民间说部中寻找返本开新的资源。

       D.由于一些作家无意识技法的形成,现实主义已经发展了典范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从而构成了以现实精神为旨归的多种变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中国现当代不同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来看,现实主义体现在历次潮流之中。

       B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们可能在形式、语言、风格、技法上各有不同,但总是贯穿与现实对话的精神。

       C那种强调理想,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且作品会被赋予超功利的审美价值的“现实主义”,如今在小说创作中可能难以为继。

       D如今的文学已经日益多元化,作家再像他们的1819世纪前辈一样摹写现实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应将“现实主义”解释为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真正的现实主义应当是应对现实本身所采取的不断变化创作方式的过程。

       B真正的现实主义它不是特定历史阶段性的“现实主义”美学模式所规定的那种套路,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表现中有着不同的变体。

       C现实主义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表现中有着不同的变体,但这种变体却共生在整个文学生态体系之中。

       D所有的现实主义及其变体,其根本的关切在于“现实”,虽然“现实”在当下文学的书写当中都是片面的,但在它的片面之中一定要有种现实感。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

王汐朋

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  

  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宋儒程颐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有蚁虱而生耶?”(《河南程氏外书》卷八)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

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  

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不唯赋予各种动物以特定德性,亦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宇宙图景的精神化。《大戴礼记》中有一个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毛羽介鳞)和人同处于自然世界,麟凤龟龙等祥瑞动物(简称四灵)与圣人处于更高的神圣世界;平行的双层世界又有垂直的投射关系,四灵是动物之精,圣人是人之精。在哲学意义上,四灵象征从一般动物抽象出的超越的德性实体,圣人表示从人抽象出的超越的完善人格。《春秋繁露》还记叙了四灵出没的条件:为政者若爱惜、恩惠动物时,四灵便作为令人崇敬的祥瑞象征而出现;若残酷对待动物时,四灵便会隐退,并出现令人畏惧的自然灾难。在此意义上,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不是对两种对象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内外贯通的关怀: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怀敬畏之心去施行爱惜,以爱惜之举来表达敬畏。

  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对中国思想有深切领悟的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与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是有区别的。换言之,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而在古代中国,至上神“帝”早在周代既已取消,祥瑞动物作为“帝使”是德性的神圣象征。在此意义上,敬畏的真正对象不是四灵,而是为四灵所代表、为自然生命所承载的德性本身。

20160829 《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从《墨子》和《礼记》的记载中证明了这一点。

       B.中国与西方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饮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西方则以肉食为主。

C.中国古代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这种对动物的爱惜、同情、敬畏之心是古代中国独有的精神特质。

D.古代中国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这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天下》中“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说法,印证了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的观点。

       B.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表述得更直接,要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

       C.晚清康有为认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他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主张戒食动物。

       D.“浑然与物同体”就是说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浑然同体的,所以人对动物会产生恻隐之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戴礼记》中的万物谱系说明了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也由此看出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

       B.从《春秋繁露》记叙四灵出没的条件来看,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是对两种对象内外贯通的关怀,即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

       C.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

       D.面对动物,古代中国人的敬畏心态,将之神格化,将动物作为“帝使”,使动物获得了与神灵相同的地位。

《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更新》答案:

1D(“一些作家”不对,应是“晚生代作家”;“现实主义已经发展了……”也不对,应是“当下的现实主义”。

2B(“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说法不严密,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无论从早期的……还是到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作品”说法也不确切,文章说“各种文学思潮”,“甚至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不仅局限于文学作品。)

3B(原文意思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可能并不是”,而选项说成了“它不是”。

《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答案:

1C(原文是说“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不包括爱惜、同情。)

2C(“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是宋儒程颐的观点。)

3D(古代中国人的敬畏心态面对的是“祥瑞动物”,而不是“动物”。)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