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发布者:胡敬荣    所属单位:古田县松吉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7-06-18    浏览数( -) 【举报】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席卷之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际间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今天的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成长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的成长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环境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言传不如身教”,环境对个体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从0岁开始,对孩子的影响无所不包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始于家庭,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规范的的接受,生活目标的确立,生活方式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培养等,最初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庭教育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恰当有效的家庭教育宛如和风细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孩子,使孩子茁壮成长;失当的家庭教育则可能象狂风暴雨,在事与愿违中使孩子一蹶不振、凋零枯萎。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个案研究(case study) ,就教育领域而言,是指针对一个人的偏差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此过程须透过各种方式及管道搜集资料,加以分析整合,以了解案主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适当辅导策略,协助改善问题,以增进个人适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家庭教育提出如下观点:
  1.学校应是“家外之家”,家庭应是“校外之校”。
  最理想的教育应是“学校——家庭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中这样写道:“行业、专业、工作,有数十种,上百种,许许多多:……但有一种包罗万象的、最复杂、最高尚的工作,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而同时在每个家庭中又各自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那就是对孩子的养育和造就。”“应当在中学时代就给为了的父亲和母亲以教育学的知识。教育应当成为一切人都有用的的学科,下面的话也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好象是夸大其词:我认为,没有研究过教育学基本知识的青年公民不应当有成立家庭的权利。
  3.父母应该应该及早进行亲职培训,才能具备“职业能力”,获得做父母的资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正如驾车之前必须取得驾照,不能先尝试,否则,交通事故将大大增加。然而,今天我们的父母却大多没有 “家长”执照,因此,家庭教育现状堪忧。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实践发现:“成年人有时会表现出毫无原因的恐惧,这种情况大多来自于幼年时期的暴力事件。”她告诫父母:“我们一个行为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不仅会影响现在,而且会影响儿童的将来。”
  《科技日报》曾发表了一篇有关人脑最新研究的文章:一个人在童年受到肉体或是精神的伤害,成年后脑突触就会停止发展,不但会造成智力上减退,也会造成心理素质低下、形成精神的恐慌。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的世界。因为和谐是孩子心灵的营养,只有在和谐的土壤中,儿童的心灵才有可能得到健康成长。
  北京市高校和中小学校的百名教育专家,联名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写信,提出5条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学习并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宽松、和谐和富有朝气的教育环境:
  ①  关心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没有健康的心态与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自觉修养,一时的成绩也不会真正为孩子们带来终生的幸福。
  ②  着力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只要真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就不必担心他们一时的成绩高低。
  ③  给孩子们自己学习走路的机会,专家不赞成强加给孩子们的“培养”计划,最好的办法应该是给孩子们建议。
  ④  树立最好的教育是关心和发现的观念。应当在孩子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之前发现他们的优点与潜能的萌芽。在孩子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同孩子一起去克服困难、分担责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⑤  千万不要一味迁就。要让孩子有经过努力奋斗实现个人意愿的经历,使“能力来自学习”、“劳动创造财富”成为每个儿童、少年生活中的真切体会。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家庭教育问题,提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中提出了家庭教育目标,国家八部委印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中央教育科研所组织成立了“一切为了孩子”家庭教育专家报告团赴全国各地开展家庭教育义务讲座,力求帮助亿万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新林,掌握家庭教育科学方法,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学校是集体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只有家长才能做到这点。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学校,尊重老师,不拆学校老师的台,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孩子的前途是家长的事,学校和老师只是“铁路警察”,只管孩子一生中某个阶段的教育,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终生老师。”
  我们的社会正走向开放、民主、自由的新时代,生活在这样社会背景下的青少年,尤其是生理与心理急剧发展的初中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自主愿望较高,然而不少家长不懂得孩子心理,不注意时代发展,缺乏适应时代要求的家庭教育意识和方法: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文化传统象一根绳索还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打不成才”“棍棒下面出孝子”……还是许多家长信奉的教条;家庭教育中,存在家长行为失范,亲子交流不畅等现象;以及放任自流,娇纵溺爱或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生硬等问题。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不利于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培养。开放、民主的新时代向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呼唤家庭教育的新视角,新理念,新方法。
  当前,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是一次性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父母的教育机会也是一次性的,父母的教育责任十分重大而教育能力又十分缺乏,提高家长的教育效能是当前社会对家庭教育的迫切要求。
  我国古代就有许多家庭教育成功的范例:孟子有“择邻处”“断机杼”的孟母;欧阳修有以沙做纸,用芦荻教他写字的欧母;岳飞有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的岳母;曾纪泽有家书教子的父亲曾国藩……中国历史上许多有成就者的诞生都与用心有效的家庭教育分不开;而现实中,因家庭教育失败引发的悲剧也不少。浙江金华17岁的中学生徐某将母亲锤杀后将尸体藏匿,清理血迹之后,若无其事地参加学校期末考试,并向其父谎称母亲离家出走,就是发人深省的一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班级,同样的老师,年龄、智力水平相似的初中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业水平,品德表现,自理能力等却表现出很大差异。历史与现实的观察使我们开始思考: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的巨大影响。
  我们发现,优秀学生往往有关注孩子,教育得法的家长;而问题学生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家长,往往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愤怒,指责孩子“不听话”“调皮得很”“惹人生气”,甚至拳脚相向。于是,我们有了以下的思考: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是不是还应该从家长身上找原因呢?
  老师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及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看法:自己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思维观念、行为方式,无不烙下深深的家庭印记。
  作为孩子的首属环境,与专门的学校教育相比,家庭的教育功能有着隐蔽和间接的特征,家庭教育与生活的时间、空间、活动往往是统一的,在高频、细节的接触中,父母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已被孩子不知不觉中习得,内化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要解决孩子们的问题和行为偏差,必须关注家庭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家长建立正确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提高家庭教育效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