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儿”

  发布者:苏柳    所属单位: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发布时间:2017-11-07    浏览数( -) 【举报】

    随着自主探究学习、导学案、高效课堂等理念已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各学科中的“越界”行为也越来越明显,回归学科本位的呼声也逐渐增多。那么我们语文课如何处理好课程改革与语文学科本位的关系呢?我认为,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切莫丢了“语文味儿”。

    什么是“语文味儿”?我认为是一种文学特有的腔调和情怀。它没有标准的定义,更没有一套量化标准,它力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和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小到眼前的语法常识,大到人生感悟和人生境界;它更不是一蹴而就的目的,而是享受文学的一种态度。

    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语文味儿呢?

    首先要读出味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确有其流传千百年被大家普遍认可的道理。任时代如何变迁,教学手段如何改变,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教学中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读,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

   常见的诵读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既有示范作用,又有感染作用;二是领读,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跟读,能够培养诵读能力;三是默读,默读是学生独自感悟和品味文本的必备过程。

  无论是哪种方式的读都需要教师适时的指导与点评,也可以由学生进行互评。初读课文一般要求读准字音,熟练流畅。第二遍诵读要求融入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抑扬顿挫。重点语段的品读也需要特别强调,如何读出画面,如何读出气势,如何有感染力,如何针对不同文本读出不同感觉等。

    其次要品出味儿。

    学生先要学会“品”,方能学会“评”。一篇文章从结构到内容到情感,从遣词造句到人生际遇与感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接触一篇文章时,要学会去挖掘它的“美”,用“美”的眼光去看待,方能品出其“真味”。就像一坛美酒,越品越醇!

    再次要写出味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当然“写”也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不能局限于应考作文,课堂随笔,杂事小记,语段训练都是可以运用的手段;也不能局限于议论文训练,小说、散文、诗歌都可以融入学生的日常写作中,多元化地去让学生通过笔头去顺畅地表达、自由地表达,这才是“语文味儿”。

    最后,要说出语文味儿。

    语文是最接近我们日常用语的科目,所以语文味儿无处不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如何恰当地进行沟通,这关乎说话艺术。所以,语文味,其实又是一门说话艺术。在日常训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适当的场合用恰当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见解、意愿。另外,“说”的核心是“思考”。所以,要多设置开放性的话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引导学生进行人生思考。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面对现代技术手段和各种“教学模式”的冲击,语文教育工作者切不可只顾眼前,改革“越界”必然会失去语文本色。语文教学必须回归学科本位,保持自己应有的“语文味儿”。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