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赵艳红 所属单位: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发布时间:2017-11-15 浏览数( -) 【举报】
2016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 分)
一、(共 12 分,每小题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成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浩瀚 虬(qiú)枝 磕绊(pàn) 弛骋
B.显赫 濡(rú)染 拮据(jù) 轮廓
C.殉职 骁(xiāo)勇 自艾(yì) 秀颀
D.斟酌 冗(rǒng)杂 无垠(yín) 禁锢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 ;知音,是为寂寞 。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 ,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 ,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武大、华科大效仿牛津、剑桥两校划船比赛的做法,在东湖举行“同城双星”龙舟赛。
B.家庭和学校对孩子安全问题的过度关注,反而会降低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C.我们要像节食减肥一样,减少使用数码产品的时间,借以缓解对数码产品的心理依赖。
D.“组队读书”能改变阅读浅层化、碎片化的现状,让人们学会深度阅读和系统阅读。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如果说鸟类是大地上的标点,那麻雀便是最朴实、最常见的“逗号”:机灵、随意、无处不在。
B.对于汉语的子民来说,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
C.郑板桥的字是有设计感的,熔楷、隶、行、草于一炉;同时兑入画竹、画兰的笔意,奇崛峭拔如“乱石铺街”。
D.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就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
二、(共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 5—7 题
错误管理理论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在现实场景中的决定,无论是感知、判断、推理还是行为,不犯错误最好,这毫无疑义,但现实场景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因而人的理解跟世界的真实状态之间经常不一致,面对复杂情况,错误难以避免。
有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叫杯弓蛇影:有人请朋友到家中喝酒,结果这朋友喝酒时,看到酒杯里有一条蛇,疑心自己喝了蛇,回家后忧心而病。这人告知原委,蛇原来是墙上弓的倒影,朋友的病也不治而愈。第二个故事叫鸿门宴:项羽听人说刘邦有称帝野心,于是请他赴鸿门宴。刘邦赴宴,趁机为自己辩解。项羽轻信。最终垓下被围,乌江自刎。这两个故事中都有错误:朋友把弓当成了蛇,这是一类错误;项羽认为素有大志的刘邦没野心,这也是一类错误。这两个错误导致的结果不一样,一个是虚惊一场,一个是身死国灭。
错误管理理论认为,错误有两类,一类是把某个没有的东西当成有,叫错误肯定;一类是把某个有的东西当成没有,叫错误否定。这两类错误通常给人带来的代价不同: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不存在贻误病情的问题;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就会错失治疗良机。把草绳看成蛇往往是一场虚惊,把蛇看成草绳却会要了人的命。在人类长达数百万年的进化史上,能活下来的人通常具有一种倾向:即在不确定决策场景下,他们容易犯代价较小的那类错误。原因很简单,喜欢犯另一类错误的人都死翘翘了,他们在自然选择的残酷竞争下被淘汰了。
诸多研究案例支持了错误管理理论,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这是因为,音量增大常意味着某一物体趋近自己,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对于这种冲向自己的物体,人高估它的速度就能为自己争取更多反应时间,谁知道它是不是一头剑齿虎呢?类似的,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这种倾向会让人在危险的山崖上移动时更小心翼翼,以免失足。
人们更容易把没病的人看成有病的人,而非相反。比如,一个脸上斑斑点点的人坐在公园长椅上,你要没别的选择也只能跟他坐一起时,不自觉就会离他很远,因为你自动就会把这人脸上的斑点,当成是他有病的迹象,哪怕这种判断是错的,毕竟,这种倾向的代价通常很小。但如果他们把有病的人当成没病的人,你可能被传染,在缺医少药的石器时代,还可能会死。类似的,人们更容易把陌生人看成坏人,陌生人不一定是坏人,但问题是通常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判断对方的好坏。人们可能把好人当成坏人,也可能把坏人当成好人,这两种错误的代价不一样:前者是一场误会,后者则会遭受伤害。
我们并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更不提倡犯错误,这里提出错误管理理论,是想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让读者对错误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反思自己的行为。
(选自《2015 中国科普文学精选》,有删改)
5.下列对“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杯弓蛇影中的错误属于错误肯定。
B.鸿门宴中的错误属于错误否定。
C.把草绳看出蛇属于错误肯定。
D.把没病的人当成有病的人属于错误否定。
6.对下列现象的分析,不符合“错误管理理论”的一项是( )
A.音量增大意味着物体正在趋近自己,所以同样的音量变化,当音量增大时人会高估变化幅度。
B.距离增大意味着掉下去时损伤更大,所以同样一段垂直距离,从上往下看时,人会高估其高度。
C.与病人接触,意味着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人们会与有疾病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
D.与陌生人接触,意味着接触坏人的机会更大,所以人们会更容易把陌生人当作坏人。
7.下列对“错误管理理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误管理理论”之所以很有研究的必要,是因为人犯错误难以避免。
B.“错误管理理论”可以解释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某些现象。
C.“错误管理理论”不认为错误是好东西,但可以让我们认识到错误是有研究价值的。
D.“错误管理理论”对不确定场景下的错误现象进行剖析研究,可以让人们少犯错误。
三、(共 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8—10 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8.下列对剧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90 分)
四、(14 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12.填空。(10 分,每空 2 分)
① ,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②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古》)
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④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老骥”意指 ,这一诗句表现了诗人 的精神。
五、(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
老去的舌尖
①有一部很红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片子拍得虽然好,但是逻辑却弄反了:并不是那些美味的食物消逝了,而是我们的舌尖不行了。
②品酒大师的舌头,可以品尝出几千种酒的细微差别,说明舌头的品味本领可以潜力无限。然而我们的舌头却伴随着平日的粗糙、咸辣、重口味饮食,一天天地迟钝了,正所谓什么样的食客能造就什么样的厨师,什么样的饭菜也造就了什么样的舌尖。
③在野夫的《看不见的江湖》中描述了一个细节:野夫和黎爷比做拍黄瓜,两盘菜不分名姓,大家盲吃,结果都说其中一盘好吃,翻开盘底一看,果然写的是黎爷的名号。细探究竟,黎爷显然比野夫更用心,野夫用的是铁刀,黄瓜上有铁腥味,黎爷是用木片,黄瓜的清爽皆还留着。
④在台湾中部的大山里,我吃到过一种烧制的阿东翁仔鸡,皮焦脆,肉不干柴,有一股淡淡的焦香,这些鸡在经过几道工序烤制时,用的是一种叫龙眼木的木材生的火,猛火时要猛,文火时要文,而且要把木材的香通过火的熏烤,一点点传到鸡肉里去。热炉膛,红火光,燃烧着对美味的热情,这样烤出来的鸡肉皮脆肉多汁,且有异香。
⑤其实我不大喜欢厨师做的菜,并不是说厨师做的不好吃,相反,厨师做出来的菜精工细雕,花样绵密而繁复,太有“手艺”了。跟厨师菜相比,我更爱吃的,是外婆和奶奶做的菜,她们因为不是厨师,不会觉得是在“做”给别人吃,所以不会去讲究“手艺”,而是融入亲情,做出家常却入味入心的饭菜,那样的菜印着她们手掌的粗糙和温情。
⑥这些老去的味道,慢慢消散在山野之中,炊烟带着她们的精魂越飘越高,越飘越淡,终于“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也只能借着回忆和怀念过一把空瘾,唏嘘感慨一下而已。事实上,长年累月的现代饮食吃下来,我们已经的舌头已经迟钝而麻木了,今天,我们舌尖的退化,似乎是一种必然。
⑦舌尖退化的一个表现,就是我们吃什么都觉得淡,都觉得没有味道,所以会去嗜辣、嗜咸,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重口味已经成了我们舌尖上的普遍口味,湖南的辣、四川的辣已经北伐南下、东征西突,麻辣火锅成了时下的最流行。
⑧随着生活节奏工作节奏的变化,我们的舌尖也建立起了一种节奏,追求快和饱,一桌人吃饭,基本上都是在舌头在赛跑,没见到谁还能细细品味。生物学上有一个现象,叫“用进废退”,是说一个人要是不常活动五官四肢或其他部位,这个部位的功能就会渐渐减弱。在我们,舌头不是不用,而是没有细致地用,你可以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吃东西咀嚼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吃到嘴里还会不会深入品尝食物?恐怕你会大吃一惊,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⑨令人担忧的,不只是舌尖的退化,更是舌头背后心头的退化。李安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圆山大饭店的大厨师老朱,每天给三个女儿做尽好吃的,然而三个女儿却感受不到他的心思和举止,面对一桌丰盛的美味,她们的舌头忙着数落自己的生活困境和矛盾,何尝有闲暇品味他做的美食?人家邀他再出山,老朱说:“人心粗了,吃又能吃出什么滋味来呢?”的确,当心头被纷繁的欲念占据了,舌头又能品出什么滋味呢?
⑩这就是舌头和心头的通感,人心粗粝了,心头最初的单纯和从容便不复存在,即使吃得再精致,听得再高雅,住得再舒适,五官再发达,失去了心头的敏锐,又有什么用呢?
⑪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
(文/蓝染,有删改)
13.本文的标题为“老去的舌尖”,第⑥段又写到“老去的味道”,说说这两处“老去”在文中的含义。(4 分)
14.本文③~⑤段中,作者认为能做出美食的秘密是什么?请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这一秘密。(4 分)
15.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达出下面语句在文中的意思。(4 分)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自己已经成了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16.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那个娇嫩的、朴素的舌尖呢”?请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简要回答。(6 分)
六、(8 分)
根据要求完成 17、18 题。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7.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4 分)
18.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 字)(4 分)
七、作文(50 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分)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 600 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