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正确的价值观与教师专业成长

发布者:蔡炳旺     发布时间:2017-10-30 浏览数( 0) 【举报】

正确的价值观与教师专业成长

 

当今社会,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物欲也随之充溢和麻木着人们的灵魂。毋庸讳言,作为本是“净土”的教育,在日益物化的轨道边缘也未幸免。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之师,他们当中也有极少数人未淡出喧嚣、摆脱浮华,在随波逐流地上演着有偿家教、索要礼物等低级游戏。当然,这只是极少数现象,并不能代表教师这个偌大的群体。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都是好的,当功利浪潮不断袭来时,都能坚守内心的那份恬淡与宁静,站好三尺讲台,坚守思想的高地,尽心教书育人。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深入和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人民对教育的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等仍需进一步花大力气加以改变和提高。基于此,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教育管理者,要从“大处”着眼,即关注教师的人生境界的提升;从“小处”着力,就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教师成长和发展。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赘述:

一、把“修身”和“心安”作为教师的职业操守

人无德不立,校无德不兴。“修身”就是“修德”。修身,就是通过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以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实现理想人格,进而影响他人,奉献于社会。古人云:“修身,齐家,平天下”,古人把“修身”作为个人修养的首要准则来告诉人们作为个人修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它不仅指思想道德的自我养成,而且还指生活行为习惯的自我修炼。“修身”能抑制人性中的“恶”,发扬光大人性中的“善”;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只有不断加强“修身”,才能抵御纸醉金迷、灯红酒绿,才能身正为师、作以表率、教育他人、影响他人、净化环境、造福社会。

“修身”还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要“心安”。古往今来,安贫乐道的大师举不胜举。庄子在《逍遥游》里说“鹪鹩将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服。”;孔子《论语》也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在两位先贤看来,最关键的不是物质的多少,而是“精神”与“心灵”的“安逸”。近代的朱自清先生和闻一多先生都是教书人,他们都安贫乐道,恪守自尊,朱自清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壮举至今感动着一代一代的爱国志士。

中国教育报2010617日报道:江西省新余市80岁的农村离休教师蒋国珍,吃的是自己种的红薯加大米煮成的“混合饭”,穿的是别人丢弃的破旧衣服。30多年来,他把节省下来的20多万元钱,资助学生达两万多人,记者走进他的家,一张破旧的老床,两床旧棉被,一个老式的灶台,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三十年的清贫,三十年的执着,蒋国珍老师远离财富的圣殿,心安理得地坚守在思想道德的高地,用大写的“人”字诠释着“修身”和“安贫乐道”。诚然,我们不是要所有的老师都象蒋国珍老师那样过“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们只希望现在的老师象他那样,安于清贫,修身养性,卫道施仁,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操守。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修身”需从小事做起,“心安”从常戒浮躁之心践行。

二、把“服务”和“贡献”当作责任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中有这样一段话:“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只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的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爱因斯坦很看重整个社会的伦理教育,他把个人的真正价值定义为:“个人崇高使命是服务,看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的这两段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应是和谐的教育,和谐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决不是“有用的机器”,而是为社会培养出有价值的人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青少年教育的直接经手人,应是培养服务于社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责任者”,同时又是把“服务”于学生和“贡献”于社会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

中外许多著名的教育家也都注重“服务”与“贡献”的问题。

约翰·亨利赫·裴斯塔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同情劳动人民,热爱穷苦儿童,切望通过教育使他们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他兴教的目的在于为穷苦人服务。为此,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百折不挠,兴校执教,直到82岁长辞人世,他这种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献身精神,他在教育上所建树的业绩,赢得了世人的永远怀念。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