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对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作用的认识

发布者:周巍     发布时间:2017-11-08 浏览数( 0) 【举报】

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要定位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尤其是中小学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自制力有限,那么以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为主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更加重要。

 

  1.精讲多练,积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学习方式是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教学模式。愉快教育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引导学生在问题中享受思维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相应需求。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有利创新氛围

 

  创造积极的课堂环境关键在于老师应该尽力满足学生的情感、动机、需求,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知识的快乐和感情满足的愉悦,分享创造、发挥的愉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和任务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行为的、生理的等诸方面的因素参与,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与发展。同时,课堂上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兼重,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教师与学生而共同努力的“工作空间”。教师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如在学习有关搜索引擎的知识的时候,我以搜索十多项学生感兴趣而且教材中没有的内容为突破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检索操作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本人通过采用分组完成不同任务和同一任务由组内多人合作完成的方法,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可以各抒己见,在讨论、争论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然后协作完成任务。在学习Word 图文混排时,布置的任务是:制作一张有主题的校报。要求具备一般报纸应该具备的要素,而且每个同学都要至少有一篇自己创作的文章登在自己制作的报纸上,学生可以自愿组合,可以两人一组,最多四人一组。因为这个任务比较大,学生可以自主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同学收集资料,有的同学设计版面,有的同学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上实现。对文章的创作、选取、编辑,对报纸版面的设计等等,学生可以在讨论和辩论中求得一致。这样既学到了图文混排的技能,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引进竞争机制,创设竞争环境。教学中,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年级间的、班级内的和小组间的竞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开展打字速度,画图创意设计,电脑益智游戏,电脑板报,网页设计等比赛活动。竞赛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INTERNET资源,搜索需要的学习素材。例:布置学生到互联网上寻找有关北京奥运、汶川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比一比谁找得最快、资料丰富、图片精美;组织学生给我发电子邮件,赛一赛谁最先给我发来,谁制作的邮件最生动,最精美。借竞赛创造竞争氛围,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竞争勇气,同时也在竞争中发现信息技术人才,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生

 

  3.重视教材,而不唯教材

 

  一般的学科在章节编排中都有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是前面的知识是为后面知识作铺垫。前面的学不好,那后面的知识就很难能学好。而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中小学信息技术来说,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那么严密。因为它们之间相对来说,是各个相互独立的操作模块。依照大纲精神,吃透教材,联系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很有必要,在每一章节中,前后知识也很难说必须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教师要根据教材合理地调整顺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Excel一章时,我们可先讲授公式的求和、求平均,把学生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进行求和、求平均以及排序,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求自己班级的总分、平均分,再进行排序。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骤然高涨。当然,在上机练习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需要插入一列或一行,有的同学需要输入学号(即序列的输入),这样我们再讲授插入行或列,以及序列的填充,那么学生再学习起来主动性很高,兴趣也很高,学习效果当然就好了。

 

  目前的教材中的一些实例大多是关于国民生产总值、世界环境等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这些例子本身就让学生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了。因此我在实际教学中常摒弃这些实例,而引用身边的例子,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如在Excel教学中我从班主任手中调来了各班刚刚完成的考试成绩作为实例进行,要求学生利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学生对考试成绩都很重视,对实例中所涉及到的操作探究兴致都很高,实际教学效果比照本宣科要好得多。所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学的技术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