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6-232017-12-30

作业要求 :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创新方式、方法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要求:
1、 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 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 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 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教学教务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李思维    所属单位:项目县    提交时间: 2017-11-10 14:50:20    浏览数( 0 ) 【举报】

                                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词曲

文本展示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选自《宋词鉴赏大辞典2011版》)

赏析

    靖康之乱前,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的,因此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多为描写男女情爱之作。尤其是和赵明诚那缠绵迤逦的爱情,更成就了这一时期的李清照的美丽和温柔。我们应该相信,这首《点绛唇》正是少女时代且正处于热恋中的她最真实的写照。她用女性的笔触和情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慵懒、清秀、明艳又娇羞的少女形象,也许这少女就是李清照自己吧。

词的上片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这是一个天真娇小,额间鬓角边还挂着汗珠,慵懒又憨态可掬的女子。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一句点明了时间,是什么样的乐事让这位明艳活泼的少女在“露浓花瘦”的清晨欢快地荡起了秋千呢?就连薄衫也湿透了。 下片作者却笔锋一转“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少女发现有人来,急急忙忙慌慌张张,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只穿着袜子就急急忙忙的往屋里跑。金钗也滑落了,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也跟着披散在肩头。寥寥数语,封建礼教束缚下又略带叛逆的淑女形象便跃然纸上。老舍曾经说过:“一个女人的脸红胜过一大堆情话。”我们不得不由衷的赞叹,李清照捕捉人物、描绘人物的功力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而词的最后一句,则更显示出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照常理来说,这位美丽的少女应该害羞的躲进门内才对,但是她却没有。她只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我们不得不感叹,这颗青梅长的太对了,也太重要了。没有少女面部的表情描写,但是相信每一个读者都感觉到了少女对来人的爱慕和盼望。就连那顾盼的眼神和脸颊的红晕也如特写镜头般呈现在每一个读者的眼前。这首词不仅为我们展现了妙龄女子的明丽可爱,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沉醉于爱情的女子那丰富又细腻的内心世界,恐怕这也是当时同样沉醉于爱情的李清照的真实写照吧。

技法指导

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词曲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在平时的鉴赏中我们只要能做到细读、深品、慎思、精析,便可做到理解内容,体味情感,感受韵律。古诗词曲赏析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课内外古诗词词的鉴赏,已经成为一种常见题型。下面我们就古代词曲鉴赏做简要整理。

 

 

 

1.博览群书,有备无患

我们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去尽可能多的阅读一些名家作品、名家传记,这才有可能做到“知人”。稍有诗词阅读体验的人都应该明白,相同的作家在不同的时期的作品风格也很有可能是迥然不同的。积累名家作品,勤阅读,多思考,再配合部分历史知识才能让我们从词曲的本质去把握它,理解它。除此之外,在多阅读,勤记忆的好习惯带动下,我们对词曲鉴赏也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比如,在孔尚任的《【折桂令】问秦淮》里就有这样一句:“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仔细品品,这句的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情感总有那么点似曾相识之感,到底在哪里见过呢?其实,诗歌词曲所传达的情感每每相似,家国兴亡之感、壮志难酬之愤、怀才不遇之怨、思君思妇之伤等等。那么,作者在表达这些情感的时候难免会用到一些相似又不尽相同的手法,这样作者笔下的句子也就让我们觉得似曾相识了。这句“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是不是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姜夔《扬州慢》里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呢?虽然一为曲,一为词,文学体裁完全不同,但这种昔盛今衰,孤寂寥落的情感竟是这样的相似!所以,要想对词曲鉴赏驾轻就熟,我们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积累中品味,在品味中比较,在比较中感受。

2.善用意象,追根溯源

们先来看看“以意逆志”。意,即词曲中出现的一些意象。在诗中,意象作为感觉能够分辨且有欣赏意义的最小单位,只有当它恰当的组合在一起时,才能因意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产生整体美感效应,才能产生如司空图所说的“象外之意”“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词言志,但是这“志”的体现依赖于意象,也可以说,意象传达着作者的情感,是作者“志”的载体。另外,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在词曲中连接作用。因此,把握词曲中的意象,才能追根溯源,了解作者情之所起,情之所终。

比如这首《点绛唇》中的“秋千”“露”“花”“青梅”,无不体现了坏境的朦胧和美好,读者也会根据这些意象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这些清丽又婉约的意象更无时无刻不在烘托着这位婀娜纯真的妙龄少女,也正因为如此,少女的“慵”“纤纤手”“轻衣”和“倚门回首”才显得那么自然清新,水到渠成。所以,这种少年时期单纯美好的爱恋才不会显得低俗。更因为如此,全词才给人一种清丽婉约的感受。我们也更能准确的根据这些意象,去体会作者内心深处那最隐秘的少女情怀。

3.注意想象的运用

词曲较诗歌来说,抒情更为自由,写法更为大胆。在意象的运用上也更为宽泛。所以,对词曲的鉴赏就需要我们展开大胆又合理的联想。阅读过后,我们应该能在自己的脑海里描绘出一幅画面,这幅画面应该建立在词的内容上,并且经过感性的加工。这种加工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使得词曲更加具有活力,内容更加具体,读者也会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欧阳修的《蝶恋花》是笔者很喜欢的宋词之一: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下阕中的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一句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以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轻轻掩上闺门。少妇黄昏时分一个掩门的动作, 配合下句的泪眼问花花不语淋漓的体现了她的惆怅和寂寞。这里“门”和“黄昏”两个意象之间就是直接相连的,但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准确的感知到“掩”的主语应该是一位久居深闺、失望落寞的女子。李清照《如梦令》里也有同样的空白,“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位在雨疏风骤的夜里浓浓睡去的女子清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是“试问卷帘人”,原词中并没有体现问的内容,而是直接给出了卷帘人的回答却道海棠依旧,这就体现了词的创作中作者有意留下空白的思想,这样的空白能让读者在阅读中加入联想,在联想中获得审美享受。

另外,鉴赏时,应注意避免描绘过程中直接引用原词中的内容,而要换用自己的语言流畅又带有文学性地表达。这样就可以给这首词来一个总结性的概括,或清丽婉转,或雄浑磅礴,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力求准确概括,以体现全词的情感基调。

4.锻造心灵,细腻善感

词曲一般篇幅短小,且语言也和日常语言不同,它总是蕴含中更细微更丰富的情感信息,有着更动人的生命意味。敏感而有修养的词人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所以在对词曲的鉴赏中,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敏感的心,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搜索全词,去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它可能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姿态,亦或是一句对白。总之,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感情,这也是解读全词的突破口,在词曲中它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所以我们应该在阅读中根据人物的动作、眼神、姿态、对白等来探究人物的性格、情操、精神,等等。在鉴赏中,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品读能力去寻找“词眼”,这些词眼往往寄托着作者最深处的情感,也最传神、最凝练的概括了整首词的主旨,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这些词曲的内容和情感。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像树色沈沈春尽,燕”、云又兼雨,楚梦时来往但暗水新流芳恨,蝶,千秋嫩绿迷空。等等。

5.准确用语,有的放矢

词曲鉴赏多用书面形式呈现,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书面表达时准确用语,要能够区分什么是表达方式、什么是表现手法、什么是修辞手法等。更要准确记忆一些专业用语及相应的内涵。比如: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对偶、反复等;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借古讽今、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烘托、象征、用典等;还有像常见的思想感情:孤独寂寞、恬淡闲适、惆怅伤感、忧国忧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等。

准确的鉴赏语言能够体现一个人良好的语文素养,也会使鉴赏内容更加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更加能获得读者的认可。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安石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选自《宋词鉴赏大辞典2011版》

 

1.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下阕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唐李贺《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一句化出,那么,作者借用此句意在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 春归匆匆,词人的耳边传来黄莺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到多情的黄莺也在为落花发愁一样,苦劝春天不要离去。南园里残红满地,万花凋谢,一片暮春伤感之景。

2. 春晓将逝,伴着哀婉动人的琵琶声,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在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感慨。

【解析】

本词是怀春伤感之作,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节和品格。这首词在主题上无非伤春惜春,看似无新意,但在抒情上融进了词人的性情人格,便具有独到之处上阕中词人借“莺儿”、“残红”、“南园风雨”等意象,用凄清的听觉效果,艳丽的视觉效果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暮春图景。答题时应该抓住主要的意象,确定景与情之间的关系。下阕从莺声写起,转而述诸所闻,正当词人面对着满园残红,心中无限惆怅之时,远处传来了幽怨的琵琶声,作者借李贺《冯小怜》中的一句表达了春天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感慨,最后两句,又由声入景,写风里杨花自在飞舞,徘徊在街头巷陌,逗留于茅屋草舍,偏偏不入画堂朱户,隐喻词人的孤高自赏和对权贵的鄙视。

 

 2.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词后题目。

 

 

 

 

 

[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元) 张可久

三高祠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注】①三高祠,在吴江垂虹桥东,祀越范蠡、晋张翰、唐陆龟蒙,此三人皆功成名就而后退隐。

 

选自《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元曲精选》

 

1.这首散曲的结尾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请进行简要概括。

 

 

2.这首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抒发思想感情?请选取其中两种手法结合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⑴作者以黄花、青灯、庭院、夜雨、秋风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秋风萧瑟、夜雨凄凉的孤寂图景。

  

 

2.⑴用典,作者以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人功成身退的典故, 表达了对古贤的追慕以及由此引起的感慨自伤之情。

   ⑵直抒胸臆 作者以“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 直接表现了作者知音难觅、前途渺茫、无人理解的悲凉心境和孤寂情怀。

   ⑶以景结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作者以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

 

【解析】

张可久的作品,为求脱离散曲原有的白描的特色而入于雅正,在创作中有注重形式美的特点。形成了一种清丽的风格,使散曲园地更加丰富多彩。三高祠下两句,描绘了垂虹桥一带水平如镜,山水相映的景色。这里不仅风光如画,还有令人向慕的人文景观——范蠡、张翰、陆龟蒙三位先贤的三高祠。这两句虽是纯客观的白描,但行人(尤其是客子)到此不会没有感触莼羹三句将三高祠的三位祠主同与他们关系最密切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表现了作者对先贤的缅怀和敬仰。张、范、陆三人的高风亮节使得他们都在故乡的土地上有所成就。对于客垂虹的作者来说,这一点不可能不使他受到心灵震撼 纵观全曲,作者使用了“莼鲈之思”等典故,连用“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三句反问,并以景结情,用丛菊满院、夜雨青灯、瑟瑟秋风的凄清景象收束全曲,表现了客居他乡、白发穷途的孤寂凄凉。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1-10 14:57:01

附件

  • 古代词曲鉴赏.doc 下载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