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李凤娟 发布时间:2017-07-02 浏览数( 0) 【举报】
1. 学生的缠磨
中学生最无所顾忌,既不像小学生那么约束,又不像大学生那么“懂礼”和“收敛”。他们在行为上是什么都敢试的。
中学老师,面对班上四五十个精力正旺、自制力很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准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去探索的学生,随时都会遇到一些极端的事情,从成人的角度看不可理喻的事情。当众撒谎,抵赖,有意的伤害,过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认为成熟,需要老师无条件的爱却随时会说出伤害老师的话和做出伤害老师的行为,并且,认为老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而任意挥霍。当然对此,你不能做出任何体罚举动。从这个角度看,老师都会有筋疲力尽的感觉。
还有,班主任的工作难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因为学生不具备完全行为责任,他们不需要承担经济的、民事的等各种责任,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是不被惩罚的。所以,班主任的管理只能靠个人的魅力和无穷的耐心。
2.在象牙塔中逐渐与社会交错
老师的工作多是封闭在校园里进行的,不用总和“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除非是和家长交流。但是,家长一般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才对老师“礼让三分”,孩子一离校,甚至一离班,关系大多断了。家长在孩子离开了学校后,仍和老师建立关系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好处。
可是,要在社会上办成一件事情,如果没有人情、面子、关系,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而大多数老师在过了相对轻松的二十几岁之后,现实就会扑面而来,一浪接一浪。这时,考验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时候到了。
况且,老师的基本关系氛围多是同病相怜、互相安慰。当然,不乏小磨小擦。
个人成长多多少少被限定在一个小圈子里,于是,失去了学习、接受、领悟新的“中国特色”的机会,渐渐与社会交错。
3.内耗成本出奇的大
一所学校,百十位教师,绩效职称奖励,就这么无休无止的在蝇头小利中,用敏感而精确的心在争夺、排挤、拉拢。有人自愿回避而退出,有人乐此不疲而兴奋,有人无可奈何而应战,有人莫名其妙而陷入,有人身经百战而扬名,有人身败名裂而倒霉,有人长于谋划而成军师,有人长于调停而成“师爷”,有人风头强劲霸气十足而被压上重码,有人已经过气苦恼而被同情。生活工作的漩涡里,挣扎恐怕是常态。
4.管理上的行政化
中国出现了世界上最细腻最丰富也最复杂的“权术的艺术”和“权术的环境”,让号称“管理”实为“统治”的行政行为能很顺畅。
老师应该是一个学校的利益的创造者,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品牌的体现者。但事实上,如果不把主管部门放在首位,谁的位置都不好保;如果不关心“自己人”,事情就没有人去“做”或出岔子;如果不顾及种种社会关系,不顾及属下,就失去了“群众基础”。
学生的成绩,上级的各种检查,学校的各项纪律,每年的各种考核、升职、晋级、奖金,老中青的隔阂,小团体的冲突,全都成了衡量的砝码。任何一个想和他作对的人,都会当作“修理”的对象。修理的方法因领导的修养而定。普通老师,让你在学校的主流之外,好处没有你,干活就是你。大家多是工蜂。
5.行业保障单薄
30年教龄的老师,如果担任一线工作,强度和刚刚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样的,工资却没有巨大的区别。也就是说:30年的工作,基本是平行发展的。收入的平行抵不过体力的下降。再加上人生谈婚论嫁,养小送老,买房看病,一个正常的年轻人,踏入老师行业,30年下来,顺顺利利也只能刚刚自保,一有个什么风吹草动,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行业的保障是有,但总是显得越来越薄。
我们多是匠人,我们的生存就是这样默默存在着,在这个或多或少飘荡着急功近利歌颂金钱的商业经济时代。
被称作老师的人,肩上是近14亿人的教育。你说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