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高中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发布者:熊利玲    所属单位:梅县区华侨中学    发布时间:2017-07-25    浏览数( -) 【举报】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因此,语文教学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语文教学中的朗诵就是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重要一环。充满激情的诵读,会使学生脑海里有情有境,进入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1、配乐朗诵中体验情感。语意的表达加上旋律的伴奏,可凸现出一个立体的情感世界,学生沉醉在这样的情感世界,更容易体验出作者的丰富情感。如学习《春江花月夜》时,组织大家配乐朗诵这首诗。当《春江花月夜》乐声扬起,同学们一面聆听着朗诵者之咏叹抒情,一面也随音乐诵读,感受着那美妙幽深的意境,身心沉浸在迷蒙的月色中,仿佛走进醉人的早春三月的江南水乡,悠扬的旋律如桃花春雨般飞扬飘洒,深切而浓郁的思念之情,如花一样鲜艳,像露一样清新。同学们在动听的朗诵中进行了诗情画意的情感体验。


  2、反复吟诵中体验情感。有些好诗本身就是诗人一唱三叹吟出来的,读者只有在反复的吟诵中方能真切体验出诗人的复杂情感。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意象丰富、脍炙人口的现代抒情诗。这首诗歌,写的是个人的母子之情、夫妻之爱、生死之痛以及对于大陆故乡的怀念。诗歌用了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手法,旋律流畅而又深沉。教师对学生提出朗诵要求学生自会在充满激情的朗诵中体验到亿万炎黄子孙所共有的那种历劫不灭的思乡之情、民族之魂。同样,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要让学生体会这首词感奋与感伤的双重感情色彩。也需师生逐句反复品读,深入理解苏轼当时既有建立功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却又涌动着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引导得当,学生是能够深切体验诗人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的,也完全能够感悟词人陷入矛盾中的既超脱又无奈双重感情。


  3、对比诵读中体验情感。 对比诵读,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对比诵读,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相关作品的对比诵读。对比诵读可体验出作者情感程度的深浅,襟怀的宽窄,志趣变化,人格的高下。拿陆游和唐琬的《钗头凤》来比较诵读,正可以读出他们深切哀愁,凄凉怨慕的情感。陆游把情与景交融在一起,又灌之以悔恨交加的心情,着力描绘出一幅凄怆酸楚的感情画面;唐琬自怨自泣,独言独语的感情倾诉主要表达了缠绵执着的感情和悲惨的身世。两词所采用的艺术手段虽然不同,但都切合各自的性格、遭遇和身份。两词对比阅读,学生可以从珠联璧合、相映生辉艺术形象中体验出词人的无奈、苦楚、哀怨、悔恨的情感。


古诗词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的重要方法语文教师要有清醒意识,引导、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在意境想象中深切感悟情感。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