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梅州政治1班第一次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7-062017-07-24

作业要求 :请各位老师根据必修课的专题“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当代教师的国学素养”、“《道德经》中的教育智慧”的学习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校情、师情、学情),提交一份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教学的教学设计。

发布者 :张文峰

梅州政治1班第一次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刘东华    所属单位:兴宁市第一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7-23 00:17:59    浏览数( 6 ) 【举报】

 

                                                     传统道德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政治课中恰当地引入传统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综合修养,有利于完善中学政治课的整体功能。本文从教学实际经验出发,对传统道德与中学政治课有效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传统道德在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需要;新课标对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当前高中学生对政治课的知识功能和培养能力的价值认识比较明显,但德育和其他功能尚未得到学生整体认同,这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实效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教材与学生实际要求差距较大,造成了教育目标的要求与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窄化了中学政治课的功能,从而使政治课失去吸引力。将传统道德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必然要求。

    2、改进传统滞后教学方法的需要;当前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呆板,实施传统的满堂灌手段,教学过程忽略丰富多样的生命内涵,缺乏情感的自然真诚的流露,缺少让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实效。从对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来看,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差,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很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缺乏有效科学的方法,靠机械的死记硬背,使得政治课的能力目标达成很不理想,缺乏问题意识,不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较差,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缺乏。

    3、贯彻人文素养教育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政治课学科理论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政治教学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我们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的前沿,把握住课程改革的契机,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实际行动促进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二、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传统道德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尝试将传统道德渗透到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传统文化中蕴涵着许多对政治课教学有用的知识,政治教师大胆地加以利用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政治课毕竟不是语文课,传统道德的运用一般只要大致能把握其内涵和思想意境,体会出与政治课教育教学内容和目标的结合点,或者用来理解疑点难点,或者用来增加政治课的趣味性,教师要切忌主次不分,拘泥于所引用的传统文化本身上,从而犯了舍本求末的错误。

    2、简要性原则;政治课中所运用的传统道德要尽可能简单明了,要能够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理解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认知水平相应较低,且中学生的知识积累不是很厚,在引进传统道德尤其是古诗文时,应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尽量避免选择那些古奥的,艰深的,尽量不要选用,以免弄巧成拙。

    3、针对性原则;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引入传统道德应坚持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的落实的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传统道德,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等情况,合理的确定内容与方式。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关注、感兴趣的传统道德题材作为载体,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三、传统道德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

    1、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创建情景,设置质疑,把教学内容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采取表演、辩论、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例如在讲授社会实践的主体时,我先引用了《尚书》和《老子》中的古文:“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诗文一出现就引起学生极大兴趣,他们边诵读边相互交流这些诗文的含义。接着,我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两组古诗文中的民”和“百姓”在今天是指哪些人?这些诗文对你和执政者有何启示?学生们在理解诗文的基础上踊跃发言,而我所要做的,只是将学生的发言顺理成章地引导到本框题的核心知识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应当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样的教学方法,即开拓了思路,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迁移”是心理学上的概念,这个概念在教学中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的意思。高中生在平日已经逐步掌握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并且对其中的内涵有着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能力是教师可以加以利用的一部分资源。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严肃性、抽象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这对于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教师应该通过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设疑,创设阶梯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例如关于矛盾的同一性特征的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教学时我引用了老子的《道德经》上的一段话进行讲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然后请同学们尝试翻译,从中不难体会出“美丑”“善恶”“有无”这样一组组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性。

    总之,高中政治课中恰当地引入传统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应对高考的能力,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综合修养,有利于完善中学政治课的整体功能。传统文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具体运用应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利用“学习迁移”,帮助学生理解疑难知识及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现传统道德。

老师评语

与教学设计的要求不相符。

评语时间 :2017-07-24 00:59:06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