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梅州语文2班研修作业(7月7日至7月24日) 作业周期 : 2017-07-072017-07-24

作业要求 :

本次培训必修课程《高中诗歌教学疑难解析》主要与老师们交流三个问题,一是诗歌教学中的困惑,将通过高考试题实例分析,发现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二是 “工夫在诗外”,强调从两个方面“读诗工夫在诗外”和“认识诗歌的本质”入手。三是拓宽教学的途径,鉴于目前高中语文重视模式化答题的教学现状,试图拓宽教学的途径,寻找教学的突破口,尝试增加一些阅读鉴赏的角度和过程。

请针对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具体谈一谈如何增加一些阅读鉴赏的“角度”和“过程”。要求800字左右。

发布者 :冉正宝

梅州语文2班研修作业(7月7日至7月24日)

提交者:学员赖义元    所属单位:梅县区华侨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7-24 23:58:40    浏览数( 6 ) 【举报】

          再别康桥教学   创设审美情境,以美读为主激活学生审美感受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也就是说诗词把喜怒哀乐等情感寄托其中,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世事感慨,“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离情别绪,“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拳拳爱国之情,……因此在鉴赏教学中,要善于把诗中情内化为学生之情,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如何让学生体验诗中情,我注重对诗词进行审美化处理,设计或利用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我还常通过表情朗读、生动描述、精辟剖析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方式,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沿波讨源”,进入美的境界,体会诗词丰富的情感。

     其中教师准确而声情并茂地范读是引入审美情景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在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中,缓歌慢唱。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挖掘美的因素,启发审美想象,引导学生品味鉴赏美。


设境是为了入情,入情是要通过品悟来实现的,对于这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诗歌,要挖掘诗词中美的因素,如品析词句、品味意境来引导学生品味鉴赏美,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品味诗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深悟诗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词以一字为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精彩字或词作赏析、揣摩,体味诗词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是由众多意象组合起来的画。教学中,我常有意识地让学生咀嚼、体会、感悟诗中美妙的意境、高尚的情操、深刻的哲理。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里浮现、加工,展现一幅幅立体的图景进入诗中的境界。

 

平等对话,交流分享审美体验,生成新的审美情感。


所谓平等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指审美主体与文本本身。杜甫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同一首诗,不同人生阅历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去欣赏往往烙上鲜明的个性解读特征,即“诗无达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多元解读的鉴赏,但又不能越俎代庖,搞一言堂,而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分享自我的审美体验,只要言之有理,应鼓励和肯定,这样有助于生成新的审美情感。

但是多元解读中,要注意审美主体与文本对话的平等,不可脱离文本随意对诗词进行解读。为此,多元解读首先要依据文本追求共通见解,然后再追求个性解读。共通见解是人们共同普遍的审美体验的结晶,个性解读是每个人独特的个性感悟。而在实际鉴赏过程中往往是两者交相融合,使诗歌解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象。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7-25 08:11:09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