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户外体育活动的指导策略

  发布者:林琨    所属单位:古田县实验幼儿园    发布时间:2017-07-18    浏览数( -) 【举报】

论文摘要】:我们提倡把户外体育活动运动场地区域化并以区域的形式开展的体育活动,它将传统的“以集体活动为主”为“以分散活动为主”,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通过实施,发现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从广义上分,教师的指导包括隐性指导和显性指导。隐性指导说白了就是让活动材料、让环境来说话,通过环境、材料来调控幼儿的运动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提倡硬环境的创设和软环境的营造;显性指导指的是在活动中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教师直接或间接采取的一系列适度的措施、策略,在这里,教师要有分寸地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    隐性指导    显性指导。

我们的户外体育活动提倡把运动场地区域化并以区域的形式开展体育活动。它通过教师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自愿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锻炼。它不仅能给幼儿带来欢乐的情绪,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而且能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

我们幼儿园进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尝试和研讨已有三年整。通过这一年来的实施,我们发现,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有效地指导呢?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合理制订活动目标。

目标是创设环境,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活动目标的设计,一方面能保证活动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教师能根据预定要求来组织有效的活动,从而保证幼儿向着预定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是便于对活动过程的指导、总结和完善,并根据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于是我们在制定每次的活动目标时,以总体的阶段性目标为导向,设计各阶段的分目标,同时分析相应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水平,有层次地来制定目标。这样每次活动一开始,教师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指导时就有较强的针对性。

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姑且把它分为隐性指导显性指导。

隐性指导说白了就是让活动材料、让环境来说话,通过环境、材料来调控幼儿的运动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

    《纲要》中提到“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从中受到启示,利用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进行自然划分,使体育活动区区域化,包括活动量较大供幼儿跑跳各种体育活动的草地小山坡区、活动量较小的桃李园平衡区、有发展上肢动作的旋转区、以及发展四肢动作大型的的钻爬区等,这样以满足幼儿各种运动目标的需要,为进一步落实教育目标提供条件和帮助。

    我们知道,户外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活动材料的投放来实现的,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在投放材料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材料应体现目标性。即所提供的材料应为实现目标服务。有计划、有目的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不是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而是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2、材料应注重层次性。应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提供适宜的不同层次的材料。

材料的投放千万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有助于幼儿体能的不断发展。例如,钻爬的障碍物可以有高有矮,掷准的“靶子”可以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攀登的设备可以有难有易等。

3、材料应讲究多样性,提倡生活化。近几年来,我园为打造自然户外体育活动特色,另外还添置了一批动作难度稍高或带有竞赛性的玩具材料。如:长短宽窄不一的平衡木、大小各异的竹梯、摇板、滑板、单人踏车、扭扭车、跳跳球、跳袋等。同时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我们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户外活动器械和玩具,提倡将生活化的材料引入其中。如:有练习滚爬大小不一的席筒、纸箱子;给幼儿学习投远投准用的布飞盘、纸球、用长统丝袜制作而成的流星球等。这样通过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既可以让孩子家长知道哪些废旧物品有使用价值,知道一物能多用,并能主动帮助幼儿园积累材料;同时还能培养孩子做个有心人,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增强了家园的密切联系。

以此为导向,我们在充分考虑本区活动特点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例如,在宽敞的草地上,可提供适合于跳高、跳远、跨跳等活动的多种器材。象用塑料圈、轮胎、纸盒框等材料进行不同组合、或远或近摆放而成的道路;用多根橡皮筋、绳棒组成的跨栏等。

4、应灵活、变通地使用材料。往往在一段时间内,材料的投放是相对固定的,但幼儿的兴趣会不断发生变化,如果环境构成后就被固定保持不变,幼儿自主的活动就不能充分地展开,那么,如何使这些孩子熟悉的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魅力,满足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呢?材料的灵活组合、变通很要紧。如:废旧轮胎、竹梯、长凳的不同组合,就可以变化出高低不同、难异不同、造型各异的小桥、小山坡等,以供幼儿练习爬、走,满足幼儿的挑战心理;又如:轮胎的不同运用就可以变化出多种玩法——轮胎组成小路状可供幼儿练习跳、走,轮胎叠成小山状可供幼儿玩爬山,单个的轮胎也可以用来练习滚轮胎,轮胎上架个竹梯就变成了跷跷板,在轮胎上装上轮子可以来玩碰碰车的游戏……

5、应充分发挥辅助材料的作用。在活动中我们紧紧把握“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一理念,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比如:教师在活动中创设留给给幼儿,并根据幼儿情况给予适当帮助。这样发挥孩子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又给予有效的指导。另外,我们在各区内相应地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如:小伞、积木、水桶、娃娃、小棒、绳子、奶粉罐头等等,可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如让幼儿提着水桶骑“独轮车”(塑料圈)、踩着绳子跳格子等活动,以提高活动难度,激发幼儿创造性地玩,从而进一步促进动作的发展。

6、材料投放应体现一定的游戏规则。活动材料的摆放与材料本身应尽量蕴含一定的游戏规则,以使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秩序。

这里我们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幼儿园环境自然隔断的活动区域,有坚硬的石板地操场、柔软的草地,还有斜坡、楼梯、平地、土坡,鹅卵石、丰富的绿化带等;地势有高有低、有凸有凹;场地划分有器械区、游戏区、沙水面区、种植区、绿化地等。这些固有的环境充分挖掘了空间地形的利用和布局规划,既能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孩子走跑钻爬跳等综合运动的需要,又能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增加了浓浓的趣味性。

另一种是,将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和各个体育区用有关的活动材料巧妙地连接起来,建构成一个环形,则可以使幼儿有秩序地进行循环式的练习。这样以保证孩子们参与各个体育区的密度,又平衡了活动强度。

以上两种方式我们是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穿插着进行的。

当然,我们在体育活动场地的创设上除了注重物质条件——“硬环境”的创设外,还注重文化氛围——“软环境”的营造,把“硬环境”和“软环境”紧密结合。在各种活动区域内,设置明显的标志,在标志上配上符合区域特点的图画文字,创设文化背景。如设置“我勇敢”、“互相帮助”、“不推不挤”、“各种体育动态”等图画,让幼儿从中学会不怕困难,勇敢坚强;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合作。以体现《纲要》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即“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思维理念。真正实现让材料、让环境来说话的目的。

显性指导我把它界定为在活动中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教师直接或间接采取的一系列适度的措施、策略。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对自己角色的把握要有分寸,区域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辅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

首先,教师是观察者。(在体育活动中,准备一本记录本,作必要的跟踪记录,已成了我们的习惯,因为这样做便于我们有的放矢进行分析及指导。)

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给幼儿作出适当的帮助,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

教师可采用整体观察和个别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整体观察就是整体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的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充足等,以便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需要。进行整体观察时我们不但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能样做的。只有做到观察的目的性、连贯性和持久性,才能正确地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便于对症指导。

个别观察就是重点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每次活动前,将上一次的活动情况进行简单回顾,预定出需重点观察的对象。如,了解这些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这些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该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这些孩子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等。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责,不轻易评判,理解幼儿不同行为的合理性,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以此为导向,我们在活动中总注意观察个别幼儿的表现(包括玩什么、怎么玩、和谁玩等),以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发展状态,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以及表现,做出适宜的、及时的反应,提供适时的、适当的隐性指导与帮助,视情况对活动区活动进行调整、补充、修正,支持和扩展幼儿的活动,使幼儿能积极投入体育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调节与表现自己的情绪。

    另外,当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要认真观察每一名幼儿的活动情况,注意他们活动时的安全,特别是那些年龄相对较小、能力较弱的幼儿,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和帮助。同时,教师对本区域中较容易出现安全问题的活动环境或活动材料应有清楚的认识,一方面要及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应随时对幼儿加以保护。

  其次,教师是参与者。

在活动中,幼儿得到及时反馈(包括人的反应和物的反应)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经验。假如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做出反应,就会影响幼儿的探索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教师需要对幼儿有所表示,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可促使幼儿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活动中,教师在观察每个幼儿的兴趣、活动情况、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基础上,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可以选择恰当的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做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这里,幼儿不再是活动中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技能的传授者,幼儿和教师是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主的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与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同玩、同乐,只有这样,幼儿才会喜欢并主动投入环境,才会无拘无束、大胆自主地开展活动。从而使孩子们真正体会到我是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到体育区域活动的乐趣,使幼儿从中得到全面发展。

再次,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的指导更多采取的是一种支持性的指导,恰当、适度的指导对孩子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教师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同时要讲究随机指导,并注意游戏常规、语言交往、动作技能、创造性和坚持性的全方位指导,这样才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我们立足于个别指导。我们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指导,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重点指导一两个幼儿,使目标落实到每个幼儿身上,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针对性较强,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对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教师降低要求,提出建议;对于动能力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兴趣不浓的幼儿则及时提高要求。

我们经常采用的指导方式有:

1、设问式的指导。   

一段时间下来,当原有材料的玩法在认知范围内已玩尽,如何使孩子们在原有的动作技能基础上有所提高?那么,教师的介入指导很关键。教师可以提供替代物的选择和建议,根据每个幼儿的活动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一的自我活动,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可以使幼儿增加许多玩法以及玩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幼儿自主活动的意识也会大大加强。如走平衡木这一活动,教师可以在器具的高度、宽度、坡度上以及相应的动作要求、合作能力等方面作不同的要求,这里,教师可以建议孩子:A、你能变换动作在平衡木上走吗?B、你能拿着东西走吗?C、你能拿着东西跨过这一个一个的障碍吗?D、你能象小矮人(——在平衡木上蹲着走;高人——踮着脚走)一样跨障碍走吗?你能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抬着水桶过小桥吗?……这种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的指导,对启迪孩子创造性地玩很有帮助。

2、榜样式的指导。

榜样式的指导,我称之为同伴间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象太阳光一样重要。幼儿爱模仿,好学榜样,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为孩子树立榜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的孩子活动能力强些,有的孩子活动能力弱些,但这没有什么关系。让幼儿教育幼儿,让能力强的和弱的幼儿在一起。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快能作出反应。弱的在一边看后,也会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就能提高运动技能。如在玩球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够运用羽毛拍等辅助材料绕着“树林”赶小猪,能力弱的幼儿看一看也会马上学样跟着去,几次一来,他慢慢地也就掌握了这一玩法;又如:有的孩子不敢玩具有挑战性的器材,能力强的孩子津津有味的玩法同样能吸引能力弱的孩子,暗示其也能做得很好。像这样幼儿互为榜样的方法,对能力强的幼儿来说他有着自豪感,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而产生、愉悦的情感。而对能力弱的幼儿来说他没有负担,不必担心有人会说他,他也能安然处之。同时也会为自己做对了、成功了而感到高兴,产生愉悦的情感,继而对户外体育活动充满兴趣。

    3、鼓励性的指导。

蒙台梭利曾说:“如果孩子们成长于鼓励他们自然、顺序地发展环境中,他们会突破性地进入到学习,他们将变成自我激励者,自我学习者。”因而鼓励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显得特别重要。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尽量用启发式的语言,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运用已有的经验获得新经验。比如:在平衡区里,孩子们把一架架竹梯架在两个轮胎上,搭建了一座座独木桥,有的在上面爬,有的在上面走。就在大家共享创造表现的成果时,我就创设时机,抓住生成的契机,营造幼儿求新求异的宽松的心理氛围。“这样的独木桥真窄,如果人多了就不好走了 ,一不小心会掉下河去的,怎么办啊?”孩子们开始思考怎样把搬动竹梯可以上面多走些人。有的说把许多竹梯并排在一起,有的说造一座立交桥吧。于是在我的建议下孩子们用两架竹梯搭建了十字形的立交桥,从而开发了幼儿的创造潜能,而且他们自主活动的意识也大大加强了。

最后,教师是评价者。

当幼儿活动后,教师在有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由于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的活动,因此,活动的评价可通过个体的过程评价与集体、小组的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

    对于个别的过程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玩出许多新花样”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建立其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性:“哟,你今天真勇敢,这么难的攀登架你都能翻过来,真棒!”“今天你的这个玩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

而集体式的交流评价,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如:活动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怎样才能活动得既高兴又有意义?怎样使活动场地的布置更符合孩子的兴趣、活动中难点的解决办法等等,以便激发幼儿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对活动质量的提高是大有益处的,从而使幼儿能够安全、开心地投入活动。

当然,对于教师的任何一种“评价”,都应讲究评价的艺术性。如:“今天,你运西瓜运得最多了”,是鼓励幼儿能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又如,“他走平衡木时想得办法最多了”,是激励幼儿能创造性地玩,给其他幼儿拓宽玩的思路;再如,“**小朋友跳圈圈时用得时间最少了”,目的是让幼儿提高跳的速度,增强动作的灵活性、连贯性。

我们应该承认和看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充分关注孩子的发展需求,努力和孩子共同创设丰富而多变、自由而宽泛的活动空间,支持推动我们的孩子自主而轻松地探索活动!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