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程作业】 作业周期 : 2017-07-172017-08-25

作业要求 :

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自拟一个研究课题,按照选题、立项、开题、研究、结题、提交课题研究报告的流程,模拟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提交课题研究报告。

要求:1.课程作业需在布置要求后、截止日期前提交;

          2.字数500字以上,内容必须按照要求撰写,且为原创,无抄袭现象。

发布者 :专家

【课程作业】

提交者:学员刘柏君    所属单位:大东区二台子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7-24 11:28:08    浏览数( 29 ) 【推荐】 【举报】

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选题意义和价值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一)、课题研究背景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通过教师钻研教材讲清算理,让学生在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掌握算法,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能够主动估算或验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实施新课程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备数学学习特征的小学低年级小学生对解决富有生活情境的数学问题越来越感兴趣,而在计算方面却频频出错,计算速度也越来越令人担忧。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新的课程标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计算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计算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方法也更加多样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计算做为小学数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数学教学及其今后的学习水平。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循序渐进地抓好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工作。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理性思维的水平,以及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计算机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加之学生缺乏计算技巧,使得学生计算能力不足,影响数学学习。 在长期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要重视算理教学,科学组织练习,培养巧算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培养学生高效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之一。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在理解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四则计算的法则和方法,了解四则计算的定律、性质,学会简便计算;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计算教学还可以培养小学生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肃认真的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克服困难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班级里的独生子女比较少,同时家长的工作也都非常辛苦。所以孩子们放学后的学习时间很难保证,有家长陪伴完成作业并检查作业的基本没有。所以高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在校时间提升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就变的尤为重要。

(二)、选题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初中高中以及以后的学习,还回到小学生的社会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好处在计算的基础阶段,学生的计算基础非常重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使用多种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让小学生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计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当运算意义以生活场景为背景时,可以化抽象直观,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去理解和建构知识。现实生活既是计算教学的源头,更是计算教学的归宿。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优化计算方法为手段,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提高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在进行课题研究中,我们重在课堂实践,要求实验教师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计算,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注重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该课题前瞻性很强,立足于学生实际,着眼于发展,注重研究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策略,对后继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主要创新之处;

(一)、概念界定:

计算能力:指的是数学运算中的智力品质。比如,演算同一道比较复杂的综合题,有的孩子思维敏捷,分析综合能力强,能较快地从错综复杂的条件中理出思路,找出在几种解题方案中最合理最简便的解法;而有的孩子只能固守教师教过的思路和解法,思路不开阔,缺乏独创性,常常带有盲目性,容易在枝节问题上兜圈子,解题速度慢,错误率较高,从而表现出智力品质的差异。

小学生低年级计算能力:指小学生数学基本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的研究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以及寻找如何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二)、研究目标

    教育目标:培养良好的书写和计算习惯,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等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不仅注重方法的多样化,还能根据实际情形优化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科研目标:通过分析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各种因素,认真研究,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工作目标:通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1)、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归因的研究。

2)、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

重点:影响低年级小学生计算能力归因的研究。

难点: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

(四)、创新之处:

1.有新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口算能力,估算能力以及复杂计算能力。

2.寻找新的角度,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构建新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3.
采用新的方法,探索出适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方法。
4.
收集资料,了解课题的研究状况,搞清已有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不足,怎样加以改进,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课题的着眼点,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201512-20162月)课题准备阶段

  通过文献研究,开展课题材料的搜集整理,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

  制定研究方案,召开开题会,进行课题分工与论证。

第二阶段(20163-20173月 )课题实施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课下测试,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尤其是计算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特点和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与特点,结合学生学业考试大纲,以不同专题进行课程整合与优化。

  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为依托,分不同专题对应进行理论新授课、实践操作课、复习课三种课型的学案资源开发研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在学生学习与考试中加以求证。

  (3)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开展阶段性成果的小结。

第三阶段(20173-20175月)课题总结阶段

  整理和完善课题研究所有档案材料。

  提炼研究成果,并以学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

  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申请结题。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调查分析法:通过测试摸底进行调查分析。

、经验总结法:不断学习国内外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经验,大胆尝试,探究计算课教学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阅读相关理论书籍和网络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支撑,把握小学低年级数学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及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创新点。

行动研究法:强调行动者的参与研究,切实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在行动中实验,在实验中探究,对实验中的经验、教训及时进行总结、提炼和概括,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课题的理论基础与实施

(一)、理论基础

1、新课程对小学计算能力的要求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着重是要培养学生的数感, 令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逐步体会数的意义和掌握最基本运算的方法。 关于计算教学,在新课程中做了重新的定位,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难度,目标及方法等做了部分调整及改革。 相比之前的旧大纲, 新课程标准中的新要求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计算教学仍要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但不要求计算方法千篇一律,而是重在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来理解;

(2) 在计算速度和难度上有所降低,但更加重视学生的口算 ( 心算 ) 及估算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 能结合现实素材、实际情况理解运算顺序,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从以上的论述及通过对《标准》的解读来看,总体的理念是有助于学生计算素质的培养的,如果方法掌握得当,把握好教学规律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那计算教学将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当前计算教学现在存在的不足

自从新课程对计算能力新要求的提出以来,各教育单位也积极配合宣传思想,开展研讨教学。 但是从现今的教学现状来看,依旧存在不足。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 归根结底,无法很好地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着“教和学”的双重原因。其中, 在小学阶段作为课堂上发挥较大能动作用的一线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外部原因。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口算不讲速度和方法,导致学生口算能力的下降作为一线的计算教师工作者都有所体会, 只有学生的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对低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但有些学生对最基础的乘法口诀也不能脱口而出,这样势必会影响计算的速度以及正确率。 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笔算,而对口算这样更需要用课堂练习来锻炼学生临场计算速度以及引导学生利用更为简便的计算方法的忽视。如一位学生在进行乘法简便运算最后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错误:3600÷90=4。这种错误就说明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没能打好口算基础建立对数的敏感度,以至于口算能力的弱化。

(2)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引进, 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可供教师们参考与选用。虽说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可以实现一些现实中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与此同时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依赖性也逐步加强。 比如在一些公开课上,思考解题的过程变成了动态放映的解题过程,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也搬于课件之上。例如:数学实践课《掷一掷》,主要通过掷骰子的游戏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中,笔者用 3D 动画实物模拟掷骰子,直观形象,效率明显高于学生手工掷骰子,大数目模拟只需学生输入模拟次数,电脑即自动生成模拟结果。但教师以模拟操作替代了学生本该进行动手操作的机会。 本应由学生自己感悟体验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都被计算机代替,易导致学生对概念的产生有着模糊的印象。 虽说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对于教学资源的选择和把握上,教师们还是要慎重思考其运用结果的实效性。

(3)练习流于形式,影响总体实效。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费尽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富有创意,不过,数学课基本特征不能丢,要重视课堂上每一个学生的思考与练习,不能只片面追求形式。如进行口算练习时,就引入竞争机制,提高速度要求,这样常常导致优等生积极参与,打击了反应能力稍弱或是平时成绩不佳的学生。这样其实大多数的学生训练量就明显不足,基本的计算能力都成问题,何况要求提高计算能力呢?当然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除了计算教学这一外部原因外,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身特点也对计算教学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依据皮亚杰的发展认知理论,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主要倾向于依直觉判断事物。 所以在学习中也易出现以下几点问题:

感知粗略,注意力难以集中。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的关系,感知事物比较粗糙、笼统,再加上注意力不稳定的特点,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概念。因此,学生计算时,往往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容易产生感知失真。如一些学生常把“ + ”看作“ × ”,把“ ÷ ”看作“ - ”,把“ 56 ”写成“ 65 ”。 又如,单独口算 8×6 48+7 ,大部分学生能算准确。而把两题合起来时,算 8×6+7学生往往忘记进位而得 45 ,或者干脆将十位丢掉得 15

记忆缺漏,表象模糊。低年级计算特别有关连加、连减、进位加、退位减、练乘、连除等口算题,瞬时记忆量较大,如口算 28×3 时,要求学生能暂时记住每一步口算得结果,即20×3=60 8×3=24 并在脑中算出 60+24=84 。而学生往往忘记在十位加上个位算出的进位 2 ,导致得数是 64 。这类口算题出错的原因,多数是中间得数的贮存与提取不完整或遗忘所致。

定性思维,无法正确排除干扰信息:一些如同数相减得 O 25×4=100 125×8=1000 等这些简便算法的信息若先映入眼帘,学生容易忽视其他信息。如计算 225-225÷3 ,一些学生并非不懂得“先乘除 后加减”的顺序,而是被“同数相减等于 0 ”这一信息干扰,首先想到 225-225=0 ,而忽视了运算顺序,错误地得出 O

学生的原有计算经验会对计算能力培养产生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基本还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学生正从直观形象思维慢慢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数学学习还必须借助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来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有些学生在学前就已积累了熟练数数及简单加减法的计算经验,在教学时掌握有关计算的一系列概念,如“数位”、 “满十”、 “退一作十”等,就比较容易,为继续学习计算法则奠定基础。而对于缺少这些计算经验的学生来说,理解这些概念就更困难,常常出现对数据不敏感、概念法则不清等问题,从而造成他们的计算不遵循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数学知识进行,不但事倍功半,还有可能造成严重错误。例如:设法让低年级学生对四大表的掌握,达到熟练程度。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学会、熟记四表:包括 10 以内的加减法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小九九乘法口诀表。如果学生把以上的四表掌握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的话,我们就敢肯定这个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很强。但现在低年级学生对这四大表的记忆熟练程度很多达不到要求。尤其是进退位计算和小九九乘法口诀表这三个表,它们是我们今后所有算的基础,也是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得最多。很多学生因为对这两个表不熟练,导致计算慢,错得多,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地依赖了点手指头来算。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怎么能得到保证呢?因此,一、二年级的学生,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把四表背熟,尽可能做到脱口而出。针对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表,20 以内的退位减法表,二年级的乘法口诀表,采用多种强化练习,背→默→练;课前口算卡片,比赛谁最快,做小老师相互对答等形式,帮助他们巩固提高。另外,我要求学生每人都要熟练地背给我听一次。也加强与家长沟通,要他们配合,在家每天督促自己的孩子背一到两遍,并协助我进行“在家 10 分钟口算练习”的活动。通过这样不断的强化

练习,耳传目染,学生的计算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生的一些心理因素也会对计算能力提高产生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常常总结自己的计算错误为“粗心”,殊不知“粗心”的背后隐藏着很多心理原因。通过参考文献发现,影响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心理因素有:视觉迁移引起对数据感知不准确、计算缺少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受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大、缺乏检验的内控心理素质以及不良学习习惯等。习惯、心情、态度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漫长、麻烦、细致、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工作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认真研究教学教法,从细处入手、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例如:低年级要多练 100 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对计算顺序模糊的,就多练。如;3+4×5=9-4×2= 这种类型的计算题。练习形式则要花点心思去设计,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个性特点,除了趣味性,还要具有一定的游戏性,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欲望。如: “开火车”、 “接力赛”、“对口令”、 “找朋友”、 “投篮”、 “钓鱼”、 “做小老师”、 “抽奖”、 “抢夺红旗”等等。既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应从口算能力着手。计算基本功包括:20 以内加法、减法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口算是学习笔算、简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口算训练,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二)、研究的实施

1、培养兴趣,加强口算练习形式的多样性新课程实施后,产生了许多变化,无论是计算的呈现、算法的探讨、练习的设计都出现了很多的不同,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口算技能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因此,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要结合新课程标准,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使训练形式多样化。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新鲜,兴趣也会被大大激发出来,从而增强了训练效果。

1)、采取多种形式。

视算。看题课件、卡片、黑板等,说出得数。这种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听算。教师按一定速度读题,学生口算说出得数,然后进行集体订正。

开火车。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按一定顺序轮流回答,其他同学则判断是否正确。这一训练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判断力。值得注意的是,应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

抢答。教师出示题目或念题,学生迅速抢答,其余同学则判断对错。

分组比赛。这种方法适合小学生活泼、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找朋友。可以根据算式找答案,根据答案找答案,或者找两个答案一样的算式。游戏中,将算式和答案分别做成卡片,分发到学生手中进行活动。

传情报。教师出示题目,前一个同学按一定的顺序把答案悄悄告诉下一个同学,直到传到最后一个同学那里,再看看答案的正误。

掷色子口算。每人分别掷一次后,求正面朝上那些数的和或差。

算点比赛。这是提高学生加、减、乘、除口算能力的好方法。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背投、录音等多功能电教媒体,制成课件,请来“大头蛙”、“兔博士”等卡通人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做法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兴趣,使之爱看、乐学。总之,口算的技能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的,需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训练。一般低年级每节课可安排一分钟的口算训练。要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正确率,在正确的基础上提高速度,从而逐步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1)、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好处在计算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若是掌握了良好的计算技巧,就能够轻松的应对以后的计算问题,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善于使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纵观这些年来小学生出现计算问题的原因,很多都是因为小学生的计算习惯不好,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分现象。例如在运算的时候写错了标点符号、在草稿纸上书写不规范等,这些都会造成正确率的下降。教师要改正学生的计算习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培养一丝不苟的品质

教师在进行计算指导的时候,要告诉学生审题认真。教师认真的审题,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差距,将题目中出现的数字都标记清楚,避免符号出现错误。学生在进行计算解题的时候,先把重要的题目标注出来,在草稿纸上正规书写。在答题的时候仔细认真,将公式仔细阅读,在阅读的时候抄写计算公式,然后和正规的公式进行对比,培养一丝不苟的品质。

3)、计算过程规范严谨

学生进行严谨规范的过程和细致耐心的检验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而是还能够主动的发现计算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计算的质量。小学生因为性格活泼好动,很少能够坚持检查的时候,通常都是敷衍的看两眼完事。教师要告诉学生正确的检验方法,提高学生的检验水平。例如在进行乘法计算的时候,要掌握一些固定的方法。一个数乘以3,得到的结果所有的数字相加之和必然是3的倍数;一个数乘以9,得到的结果数字之和必然是3的倍数;一个数乘以5,得到的结果末尾数字必然是0或者是5⋯⋯学生若是掌握了这些方法,一眼就能够看出来结果的正确与否,提高了运算的效果。

3、灵活运用算法的多样化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是新课程下计算教学中出现的一个全新的课堂现象。如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算法多样化”,将会对计算教学的有效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积极的作用。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对几十个学生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计算同一道计算题)而言的,并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算法多样化”更多的是指群体的多样性。要重视学生优化意识的培养。面对多样化的算法,学生究竟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不能作硬性规定,可以让他们自由选择合适的、喜欢的方法。但是,教师要适时地加以优化,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具有较高思维水平的计算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

4、加强课堂训练

1)、 加强基本运算、口算训练

利用早读,部分课堂时间让学生加强口算训练,比如说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算练习,或制作卡片,投影片等显示口算练习题目,也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或同桌互助读题,写得数。与此同时,还可以争取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他们的力量来共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合理设计情境,加强动手实践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日常生活中生动形象的事物,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来建立数感,从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如:在进行个位数的减法运算时,不能单单告诉学生 9-3=6 ,而是应该创设具体可感的情境,可以给孩子们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一个羊圈里共有九只绵羊,这时候牧羊人从羊圈里赶出3只绵羊,请问小朋友现在羊圈里还有几只羊? 或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摆火柴数铅笔。 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够增强孩子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评价反馈,对学生进行鼓励

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人们日常的行为如果受到了强化,在今后这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大大增加。当孩子表现出努力与进步之时, 对其进行积极地鼓励是一种正强化,能够促进这种行为的发生。 而相反的如果当儿童回答问题错误时,对他进行斥责则是一种负强化,会让儿童以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 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在其各方面差距还未明显拉大的时候,应多给予每一个孩子正面的评价, 对于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予以更多的关注,从而尽量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水平。

4)、进行生活化计算教学

小学生对于社会接触的比较少,不喜欢陌生的东西。若是教师直接生硬的讲述计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会高涨,若是教师能够进行生活化教学,学生就会投入计算中。生活化教学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增加了学生的熟悉感,让学生更加喜欢计算锻炼。教师要做好生活化教学的情境设置,保证生活案例引入的难度不高,让所有的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过渡。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时候,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制定合适的生活情境。例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菜市场,在菜市场中进行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每个学生根据

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角色,有卖鱼的老板、卖菜的老板、卖苹果的老板,还有扮演顾客的学生。学生拿着100的钱,到菜市场中进行商品的买卖,和老板进行讨价还价,从而提高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应用。

5)、重视错题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在进行计算的时候,错误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学生要能够重视错题,能够在错误的纠正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师要积极的引导着学生进行错误的纠正,发现了错题之后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随意的改正完事,而是应该认真分析这道题目出错的原因,是不是不会做?是审题不清还是因为数据出现了错误?是抄写的出的错还是算草纸上出的错?学生一一排查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将这些错因写在题目的旁边,予以警醒。学生要定期的翻阅这些错题,认真观察自己当时的笔记,能够使用合适的方法记住这些错误,然后在不断反思中提高计算能力。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可以做一个错题本,将每次出现的错题写在错题本上,定期的翻看错题本,这样就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错误的出现。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计算学习的时候,要在教师在指导下合理的选择计算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的兴趣。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要提醒学生重视错题,在错题中进行相关知识的查漏补缺,提高数学计算体系。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养成爱计算、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以小学二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为依托,分不同专题对应进行理论研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并不断在学生学习与考试中加以求证。

   经过一年半的研究,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利地实现了课题前期制定的研究计划,随堂小测,对学生进行的调查反馈,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及对课堂的融入度均呈现提升趋势,学习效果明显改观。学生的计算水平小有提高。计算兴趣较浓、书写习惯认真、能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判断和选择,灵活的运用方法进计算,对计算结果可能范围的猜测和估计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够形成一定的数学敏感。

五、研究结论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上学前就已经对 100 甚至 200 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数的计算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要在教学中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要想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在操作中揭示算理,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 摆一摆”“ 想一想”“ 改一改”“ 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例如,在教学“ 1543 ”时,先让学生自己摆 15 根小棒,再在下面摆 43 根小棒,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到单根和单根对齐,合在一起,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合在一起,再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摆的小棒写成竖式,从而突出“ 数位对齐法则”的笔算法则,为学生理解记忆数位对齐法则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概念,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

通过必要的练习加以理解,能达到逐步掌握、熟练计算的教学效果。 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 练习更要突出有效性。

1、先慢后快

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要尽量在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计算的过程和正确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计算的速度,即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

2、 限时计算练习

等到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以后,笔者出示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目,限定时间,全班一起进行口算练习。到时间结束以后,全班统计正确率。比一比,谁的正确率高,速度又快。隔一段时间比赛一次,评比全班的“ 口算明星”,经过多次反复练习,就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3、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计算练习不是越多越好。在教学新的知识点前要先认真分析教材,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注意布置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习,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 两位数加一位数”( 进位)这节课的重点是“ 个位满十,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要在练习中特意安排“ 进位”的变式练习。 比如: 83+757+8,64+9 ,2+39 出示这些题目,先不计算,先想想十位怎么变?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

针对低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步骤。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活动小黑板进行视算;每天课前10 道听算或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 找朋友” “ 邮递

员” “ 对口令” “ 接力”等视算、听算相结合的练习。多样化的练习不仅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培养巧算的数学思维,提高计算的效率

许多学生在上学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大多数是“点算”或“数算”。在学了“ 凑十法”“ 破十法”“ 相加算减法”等巧算的数学方法以后,在平常的练习中要多鼓励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维去计算。刚开始运用巧算的数学思维计算可能会慢一点,但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数学思维并熟练运用以后,计算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活泼的、轻松的、形式多样的课堂。 课堂内容的引入应该创设学生熟悉的事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计算的形式应该以故事、童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比如,在教学“ 元、角、分”时,可以模拟超市情境,让学生扮演售货员,让他们亲自参与换钱、找钱、算钱、付钱等活动,老师只是在旁边进行引导,角色扮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又如,在做计算题目时,以“ 摘果子” “ 过河” “ 夺红旗”等形式呈现计算,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的思维从抽象向形象转化。

低年级的许多新知识都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具,比如小棒、各种图形的卡片、计数器等学具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感受算理,从而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提高计算效率在计算教学中,一道题目不止一种计算方法,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感受计算的多样性。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并把学会的别人的方法也给其时间和机会说一说、用一用,每人能学会多种计算方法,鼓励大家用多种方法计算。练习多了,慢慢就能找到巧算的技巧,提高计算的效率。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

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1、严格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有些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不能规范地书写,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良好的书写习惯是正确计算的保障。

2)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看清楚题目,理解题意。

3)认真校对。 校对自己写下的题目。

4)仔细验算。 做完以后养成认真验算的习惯。

2.、抓住机会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例如,做口算时,采用“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的方法;做作业时,采用“ 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的方法;课堂上,采用“ 看一看,谁听课最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的方法。

3、巧用强化举办作业展览评比

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 往往一个小小的“ 优秀作业”“ 作业认真”“ 进步真大”的鼓励会带给学生莫大的欢欣与激励。及时表扬有点滴进步的学生,笔者把写得好的作业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中,每两周更换一次,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勉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学生的计算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这是一项平凡而又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持之以恒地练习。

(五)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离不开练习,但是一味的机械训练只会抹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需要变换练习的形式。新课程鼓励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用这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因此本研究选用了随机分组实验的方式,在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引导各小组组内成员在练习后交流经验、互帮互学、合作共进,在小组与小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参考文献:

[1]高莎娜.新课改后学生计算能力减弱的原因及对策[J].硅谷,2009,(4):147.

[2]佟印清.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155.

[3]钟娟梅.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8-23 09:31:31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