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国培分享课设计

  发布者:林凤    所属单位:进贤县五垦学校    发布时间:2017-12-19    浏览数( -) 【举报】

 奇怪的大石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七课,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体现出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话来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只有执着的追求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二是体会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把这种品质写具体的。

结合本课内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能正确读写 生字 词语。读懂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初步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三年级的学生虽有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在识字写字方面还不能完全放手,需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然后逐步引导,坚持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现在就是由“扶”到“放”的过渡阶段,我对学生的学习亦扶亦放。

仔细阅读课文,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进而感受李四光的品质。

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

第一个环节是 揭示课题, 带领学生写课题。 指导学生读课题,读出奇怪的感情和表情。读出石头大的感觉。 导入新课

首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读好课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心。)然后同学们展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并介绍李四光其人。(学生汇报交流,并介绍搜集方法、途径渠道等。教师针对学生空白点补充介绍资料,意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要全面。)接着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李四光是怎么成为著名的地质学家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意在检查预习效果,督促引导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识字解词。)

1. 每一次读书我都会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资料交流走近人物。 2. 读完以后,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认识李四光。抓“著名”和“地质学家”两个词读中理解。引领学生把搜集到的有关李四光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在资料的了解人物的基础上,再次体验朗读。

第 三 个环节是 体验阅读 1. 出示导读提纲:

①自我推荐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2. 交流: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②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第四个环节是体会感悟挖掘想法 1. 出示导读提纲:

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分角色演一演 3 —— 8 自然段。 2. 师生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不盲从,不人云亦云。

3. 重点朗读理解“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第五个环节是探索中心升华主题 1. 出示导读提纲:

听了老师、爸爸的回答,李四光是不是就放弃了自己心中的疑团呢?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2. 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3. 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4. 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5. 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

基于这样的在教学我在授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的指导,也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的训练,而且从课本剧入手来训练孩子们的想象力,指导关键词句,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正是通过学习重点词句,才让学生明白了,人物形象在文章中的重要性,关注了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感受到了人物独特的魅力。人物所独有的人文情怀和这类文章的精神熏染效果也就在理解词句时,体会人物形象时达到了。



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认真钻研了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 感受李四光的执着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 )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 )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

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展开讨论,进行探讨。学生抓住“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而且连大人也说不清楚。通过这几方面,学生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知道了这块大石头确实“怪”。正是因为这样,李四光才产生了疑问,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讨论第二个问题。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老师和李四光的对话,感受李四光思考问题的过程。( 3 )虽然老师和父亲都说不清楚石头的来历,但是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在不断地思索和解决疑问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了他那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精神。因此,我教育学生要学习李四光这种执著求索的精神品质,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几段,重点抓住“许多年”“直

到”“才”“专门考察”“发现”等关键词语来体会,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进一步理解了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

在教学这一课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时,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理解和体会。 说课:

首先,结合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课堂教学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 读好对话 , 并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 感受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和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之情,尝试课本剧表演。确定这个目标是符合新课标关于目标“三维性”要求,它蕴含有知识、情感、过程三方面要求,而且三者是相互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力求做到全员的互动。整堂课的流程预设是这样的:先质疑;再交流初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人物印象;第三步,感悟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接着,体会小摄影师的品格;最后是通过联想续写,把两代人的品德更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环节是质疑明起点,使得课堂显得真实、真切

以提问导入教学“读了课文,你们有哪些不明白的?”引导学生说出读课文后的疑难点。

预计有学生会说“小摄影师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小摄影师为什么最后一直没再去找高尔基拍照呢?”“高尔基到底是忙还是不忙,伟人为什么还要骗一个杂志社记者呢?”

从预设中教师要掌握学生的不懂之处,教要 教 到学生真正的不懂之处。 第二环节把学生初读的个性理解,通过交流使个性的学习内容形成大家的共识。 在质疑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读了课文之后,你对文中的高尔基、小摄影师有了什么印象呢?”

预计学生会交流:高尔基是关心少年儿童的、工作十分繁忙的一个人等等;小摄影师是一个守信、很有办法、懂礼貌的人等等。 交流后,还向学生提出要求:

同学们交流的这些体会,在课文中都有所体现,请大家再认认真真读几遍课文,这些人物印象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在这句子边上注上相应的体会词。 学生读了文章后,都有自己的个性理解,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成果,因此在第二课时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谈谈初读后对文中人物的印象。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边读边注的形式,使得起先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就成为了全体学生的共性理解,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第三环节:指导学生朗读,品悟人物性格。 1. 走进高尔基,品读感悟高尔基的人品

教师向学生提问: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呢? 预设学生从以下三句话中体会。(出示句子课件,指导学生品悟) 举例:高尔基拿了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 “请同学们读这句,要一遍又一遍地读,发现哪些词能说明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呢?”

交流句子,抓住关键词“吩咐”和“很久很久”。

阅读教学是工具与人文的结合,以上教学预设,完全是体现了两者的有机结合。抓住重点词,在揣摩用词、联想情节、说话训练中,深深体味到了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