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四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

  发布者:王治文    所属单位:溪口镇小学    发布时间:2017-12-19    浏览数( -)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能力目标: 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朝”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等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   情感态度目标: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  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教师出示“手拉手卡片”,引起学生兴趣,

师:孩子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意气相投就产生深厚的友谊。多难得,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难得一知己”。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2、师:我先来阐明一下我们本节学习古诗的三个重要步骤:

  

板书:

           1.解诗题,知作者。
  (学  法)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吟诵,悟诗情。

二、  深入探究

1、解诗题

   (1)学生轻声读诗题。

   师:读了诗题,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评价。

   问题1:谁送谁?

   提示1:王维送元二

   问题2:去什么地方?

   提示2:去安西

   问题3:安西是哪?

   提示3: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管理西域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朋友的奉朝廷之命,从长安出发前往安西,唐朝时期,凡是去往西部,都在长安渭城送别,在今天的西安渭河北岸。

 2)再读,感情读。   “送――元二――使――安西”

2、知诗人

   关于王维你知道些什么?

   提示: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苏轼曾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王维。

三、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1) 师:读完了吗?我们来看这两个字“朝”、“舍”(板书)它们在诗中怎么念?指名认读。 师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字的发音,并提醒学生注意它们是多音字。师:好,把这两个字放回诗中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回答。 估计:生:小雨,柳树,客舍,酒宴。

3)师:嗯,让我们闭着眼睛想一想,这景真美。再来读读前两句。(学生读诗)结合课下注释,能把前两句的意思讲讲吗?(学生讲诗意)师:这是你自己理解的,真了不起。

4)师:谁还想读? 指名读。

师: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生齐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音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读读这句。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客舍\青青\柳色\新。

   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2、了解西去的背景,明白西去路途的遥远及艰辛。

1)就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间,诗人却要和他的朋友元二分别了。从课题中我们知道元二要去安西,也就是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师:我们来看地图,从地图上看,只有这么短,而实际距离呢?大概有3000多里。(PPT:中国地图)──那时没有飞机,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要想来到新疆,一路的辛苦自不必说。可以想象在古时那得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旅途中元二可能会经过……

(师拖长声音引学生说出重重山,万条河)

还可能要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比如:气候、路上遇到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等等……

3)师问:元二啊元二,既然去安西这么艰辛、危险,你为什么还要去安西?估计:皇帝下的命令谁敢不从?

4)师讲解: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经常有关于贸易或外交活动。从军或出使阳关(唐出使西域的必经之路)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一下。PPT: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生齐读。(注意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正确。尤其是“故人”)解释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喝下这杯酒了吗?可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
  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
  师生:再来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喝完这一杯,元二该启程了,让我们举起酒杯,再送他一程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西出\阳关\无\故人。

   6.我们理解了这首诗,前两句告诉我们送别时的环境,后两句作者送别时的情景。

   师板书:景、情

3、抓“劝”、“更”想象当时情景,师生互动谈话,进行多元感悟。

师:“好一个“劝”字啊!(板书“劝”)我们想一下这是谁在劝?(板书:谁在劝)说说你的理由。生回答(估计:诗人在劝元二)

师:只是王维在劝吗?先放到这,让我们来想一下,诗人可能在和元二说些什么?

三、  巩固拓展

(1)    播放视频,巩固知识,体会情感;

2) 角色扮演,深化情感;

四、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让我们在静静的读古诗,体会一下诗的意境。 师放音乐生默读古诗。

2.随音乐,学生展示读古诗。(注意把握字音、停顿)

五、走出文本,回归现实,练习写话。

 1.这首诗是描写友情的作品,当时曾被人们编成乐曲,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师板书)广为传唱。尤其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著名。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可以用这两句。(生自由回答)

2、老师还收集了一些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阅读拓展:PPT

师:对,学过的好诗、好句、好词要学会运用。用在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为你的文章添色。

师:此时,可能你也有些话想对朋友说,或者你也有一个和你分开很久的朋友,拿出你的笔和纸,把它写出来。(提醒学生用上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名句为文章添色。一句两句即可。)

 3、音乐,学生写,师巡视,示读并总结升华。

附件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