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7-09-272017-12-20

作业要求 :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吴雪晴    所属单位: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提交时间: 2017-12-14 10:46:35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设计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二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生物膜学生最早了解的是细胞膜,在第三章第1节就学习了细胞膜的成分是脂质、蛋白质以及糖类,并且初步了解细胞膜的功能。在第2节中,学习细胞中的细胞器,知道大部分细胞器也有膜,并且这些细胞器膜以及细胞膜间会相互交换,且它们的成分相似;了解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的。因此在整个第三章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膜的概念、成分、相互间的联系、基本功能等。有了这些知识基础,那么这一节可以由细胞膜的功能导出细胞膜的结构。本节的重点是在已有知识上学习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糖蛋白在本节作简单解释,但是在后面物质跨膜运输等章节中会深入学习。

学习对象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在必修1的第四章第2节,是高一学生的学习内容,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道相似相溶的原理。在之前的实验中也学习了对照实验,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实验中,学生能够理解前后对照得出结论。高中生的整个阅读与理解能力比较强,通过阅读材料,对于科学家经过一个多世纪通过多个实验总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经过基本可以理解;在推理判断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实验的猜想及对结果的推理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课堂中可以多让学生思考、讨论,参与教学。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能力目标:

对所得现象和结果勇于做出大胆猜想的能力。

同学之间合作学习以及竞争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科学家在探索生物膜的模型的过程中大胆的假设以及对假设严格的验证的科学精神。

认识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法、演示法、阅读法、讨论法、合作法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磷脂分子模型(大小一致的气球)10份、蛋白质分子模型(大小不同的气球)4份、糖类分子模型(卡纸)4份(此设计是按40/班安排的)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制作的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同学们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卡纸来做细胞膜以及细胞器膜。模型中的细胞膜可以表达细胞膜的什么功能?

[提问]细胞膜还有哪些功能?

[追问]细胞膜如何有这些功能与特性呢?这与细胞膜的什么相关?为什么?

学生观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回忆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例如与结构相关。

以模型吸引学生,实物引导学生。

 

复习细胞膜的功能。

引导学生联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讲述]科学家怀着对物质跨膜运输现象产生的疑问,开始对生物膜结构的漫长探索,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共同去探索一下这段历程。

[提问]请看教材P65后二段内容,思考:

1.欧文顿做了什么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2.荷兰科学家依据他们的实验又得出什么结论?

 

 

[提问]

1、我们依据欧文顿的实验得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的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展示]磷脂的结构模型。

[讲述]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同学们以此信息,如果以桌面为水-空气的界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你们的磷脂分子模型的排布。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6的图4-4以及旁边的文字,思考问题:

1.同学们认为根据电镜下的看到的细胞膜图片罗伯特森做出的猜想合理吗?

 

播放视频《分泌蛋白的运输与分泌》,同学们看完视频后再想一想,罗伯特森的猜想合理吗?这种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结构能够解释细胞膜的复杂功能吗?

 

 [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运用新技术对生物膜研究发现膜蛋白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间的。

[提问]猜想生物膜为什么会运动?

 

引导学生阅读P67材料,思考以上同学的提出的猜想是否合理。

 

 

 

[讲述]在经历了近100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在1972年桑格与尼克森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为多数人接受。

 

[讲述]请同学依据以上的膜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尝试完成膜的结构模型。

指导学生完成模型并评比出最佳模型以及最佳讲解。

将四组模型组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膜的结构模型。

 

 

 

 

 

学生阅读P652-3段内容,得出实验结论:

1.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并回答问题,总结得出: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时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猜想。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的验证和完善。

 

 

 

 

 

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小组内的磷脂分子排布并展示。

 

 

 

学生思考问题并得出他们的解释。

 

 

结合视频内容,思考问题,得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这种结构不合理,不能解释膜能够运动。

 

 

 

 

 

 

讨论并大胆猜想生物膜运动的各种原因。

 

依据猜想总结得出:

膜具有流动性,不仅组成膜的磷脂能够运动,膜上的蛋白质也能够运动。

 

 

 

 

 

合并10小组分为4大组,每大组的同学将排布好的磷脂分子合到一起,并加入蛋白质和糖类,完成各组的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组为单位展示模型并解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逻辑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能力,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竞争意识。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展示学生制作的模型以及老师制作的模型:

评价学生的解说,根据模型边展示边讲解:

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双分子层。③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④生物膜具一定的流动性

讲解膜的功能及结构,得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与导入部分的讨论结果作呼应。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列表总结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提问]:纵观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是什么推动了膜结构认识的发展?

 

流动镶嵌模型是膜结构的完美模型吗?为什么?请同学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思考并得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膜结构的认识起重要作用。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膜结构的知识。

梳理知识,达成目标。

强调科学技术在科学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

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无止境的。

巩固和拓展知识

 

板书:

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和人物

历史事件

历史结论

19世纪末欧文顿

多种物质对膜通透性实验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0世纪初

对红细胞膜化学分析

膜中含脂质和蛋白质

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

红细胞膜的脂质铺展成单层分

子的面积是原膜表面积的两倍

磷脂双分子层结构

1959年,罗伯

特森

电镜下膜呈“暗—亮—暗”

三层结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1970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膜具流动性

1972,桑格和

尼克森

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分子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相适应

 

结构特点:一定的流动性

 

 

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动手能力,及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合作。先是4人小组合作;后是10人组合作,且这4组间又有竞争;此过程中,老师指导不足之处;最后,老师将学生制作的2组模型组合一起,师生合作,完成一个大的模型结构。以此模型为基础,展示膜的结构同时总结学生的讲解而说明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整个过程即有生生、师生的合作学习,也有学生间的竞争学习。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时间以及此过程中的课堂秩序。且在解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这一部分时,因为学生已经知道结构,反而不易让学生有探索的兴致,从而达不到提升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

所谓“聪明难,糊涂更难”,学生不知道的知识学习起来比较有困难,但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膜的组成后再来根据实验推理得出膜的成分,基本没有提升推理能力的效果。鉴于学生已经知道膜的一些基本知识,在解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时,可以多让学生自己参与。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2-20 16:08:47

附件

  • 吴雪晴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oc 下载 预览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