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课程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课程作业提交要求 作业周期 : 2017-08-072017-09-29

作业要求 :

这段时间您已经学习了不少与教学相关的软件,也观摩了专家讲座,了解了学科教学相关理论,请结合您所教学科知识,撰写一篇学习心得。

要求:

1、字数不少于800字。

2、坚决杜绝抄袭和网络下载,如有发现,直接取消评优资格,退回重新提交。

3、从本次培训运用的理念更新、学科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变等多方面去论述。

发布者 :培训管理员

课程作业提交要求

提交者:学员陈璐    所属单位:扬州市世明双语学校初中部    提交时间: 2017-09-14 16:16:24    浏览数( 0 ) 【举报】

 

基于学生心理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

 

   按照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关注学生成长,而无论任何角度的关注,均应当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参照。正因这样,初中历史教师才有必要认真分析与探讨初中生历史学习心理,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关注提供展示机会、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几项议题,用以设计出与学生心理真正契合的教学活动,保证初中历史教学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

提供展示机会是心理关注的前提,而当展示机会建立起来以后,学生还应该得到更多的兴趣点,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所以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师,应该尽可能使课堂变得形象生动一些,采取直观的教学手段,把更多感性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用于促进学生历史兴趣的真正提升。这一问题看起来并不新鲜,而且还有些老生常谈、絮絮叨叨的味道,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也恰恰是关注学生心理之后的必然选择途径,是适合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情况的。从初中历史教材的本身来看,它在内容上表现出了丰富的感染力,这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利条件。教师要把教材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故事引导法、疑难设问法、情景再现法、思维拓展法等几种形式,增强学生对于历史内容的亲切感。下面分别加以简要介绍:

    (一)故事引导法

   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故事引导法是最常见、最自然的一种手段,如果应用得当,它能够让学生沉浸在漫无边际的历史长河之中,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处理教材中的一些难点问题。比如在讲解到和新文化运动有关的内容时,教材里面有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提法,但是什么是旧道德,这对于学生来讲并不容易理解,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面的部分内容,故事讲完之后,学生就会初步理解旧道德的基本观点。

    (二)疑难设问法

疑难设问法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会涉及到希特勒这个历史人物,而学生以往对这个人物的了解仅仅局限在影视片段中,教师可以就此提出问题:难道仅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就造成了那场全世界的战争吗?用这个问题作为启发点,把学生带入到疑问境界中去,可以逐步达到知识传授的效果。或者当处在课堂结尾时,启发式问题同样有着用悬念带动新课的效果,类似于传统评书中“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的作用。比如在介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结尾时提出问题:英法美等国依靠慕尼黑阴谋,想把法西斯的灾难带到苏联,这种想法实现了吗?是哪个国家最先遭受到德国的进攻呢?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想要了解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三)情景再现法

    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情景再现的表现方法所占比重很大,也更易于给学生造成深刻印象[1]。教师借助教材里面所提供的图片,再加上一些有关的影视作品资料,将历史真实情境“重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比如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作品《神灭论》及其作者范缜,属于一项重点内容,但理解起来难度也颇大。对此,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到:图片里面范缜和几个僧人面对面进行辩论,边欣赏边解说:几个僧人认为神不会灭,而范缜则坚持《神灭论》,这样学生便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另外,有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可以拿到课堂上来,比如《西安事变》、《贞观之治》、《珍珠港》、《辛德勒的名单》等等。这些影视作品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使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加以讲述,或者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

(四)思维拓展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里面包含的知识范围很广,同时却存在的过于笼统的问题,限于时间和精力,这一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而如何将这个问题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呢?初中生记忆能力较强,又对新知识充满热情,但是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有趣信息充实到教材里面去,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像在接触到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有关内容时,过强的理论观点肯定会让学生觉得无味,因此教师授课时可以改变一下讲课思路,让形象化的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在明代中后期,苏州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家中有一张织机,两个人养蚕、纺丝,并制成丝绸,挣了一些钱,于是又买了几张织机,夫妇两个人忙不过来,就佣工帮忙,家境富裕后,再添购织机、置办厂地。六七年时间里,这家已经有了数十织机、数十工人了。这种故事化的讲述方式,把原本抽象复杂的历史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听了以后很容易形成深刻印象。值得注意的是,思维拓展法强调了教师对新信息引入的关注,教师越是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拓展出新意来,学生越易于接受并产生兴趣。例如在讲解到抗日战争内容时,教师即可以将二战之后,德、日两国的认罪态度放在一起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日本并没有诚意对过去犯下罪行的忏悔,让学生了解历史、指导未来。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按照心理学的普遍规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表现机会,并且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手段培养其在历史学习方面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当然,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对于教师来讲,应当遵循“教无守法”的原则,合理地采纳、熟练地驾驭各种教学手法,努力提升历史课堂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尽可能让教育适应学生、学生适应未来。



[1] 顾文雅.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40-41.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9-16 17:15:25

课程作业

最新课程作业

推荐课程作业

热门课程作业

热评课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