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如何培养农村幼儿的良好的习惯

发布者:吉宗     发布时间:2017-09-28 浏览数( 1) 【举报】

一、注重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

习惯也分好几种,例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就拿卫生习惯来说吧。农村里的幼儿不像城里的幼儿会讲卫生,比如有的幼儿早上不梳头发不洗脸,衣衫不整的就来到了教室;还有的流着鼻涕,不时地用衣袖擦。午睡时,有的孩子将衣服鞋子到处随便乱扔等等。那么造成这些不良卫生习惯的原因是什么呢?这是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父母卫生意识、早教意识、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所影响的。

二、家园合作,加强对小孩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孩还小,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习惯,意识不到是好还是坏,老师给讲的道理,他们也不一定都能够明白。因此,幼儿园必须与家长合作,将小孩的行为习惯培养放到小孩的日常生活中去,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做到家园合作,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让家长明白小孩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并从思想上、意识上、行动上均加以重视。

三、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也不是一次养成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尊重这个规律,根据孩子成长阶段“因材施教”,侧重培养,才能达到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目的。

1、幼儿小班的孩子,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卫生意识。对于幼儿小班的孩子来说,还处在潜意识的认知阶段,理论教育难度较大。你与其告诉他们“人为什么会生病?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比较抽象的道理,还不如直接从行为上去约束他们。例如:每天早晚要刷牙;纸屑、果皮、塑料袋要扔在垃圾筒里;饭前便后要洗手;流鼻涕要用卫生纸擦,不能用手;不能随地大小便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生活行为,老师每天都要及时提醒与督促。慢慢的时间长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样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2、幼儿中班的孩子,应该在行为养成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理论教育。幼儿中班的孩子,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开始有了简单直接的表层理解了。因此,我们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可是适当进行理论教育。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我对孩子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时刻都不放松。对于那些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需要加以表扬,并告诉为什么表扬他们;对于表现相对较弱的我们加以鼓励,并告诉以后该怎么做。孩子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3、幼儿大班的孩子,在行为养成的同时,应该侧重于抽象理论方面的教育。幼儿大班的孩子,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起中班的孩子来说,更深一层。他们已经可以简单理解“对”与“错”的概念,懂得去迎合老师的心意了。这时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或者不同的事物上,来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让每个孩子的行为习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教育他们要学会管理学习用品。首先要求他们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里面要放一些学习必需品。知道什么东西放在什么位置,方便自己用的时候好找到。文具盒里应放什么,为什么要这么放?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一次幼儿整理书包大赛。再如:教育他们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老师每天布置一项课外作业(如:让小朋友回家看电视,第二天来讲一则电视新闻。或者回家写一项作业,第二天早上交给老师检查),没有完成的小朋友要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而完成好的交朋友对他们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通过这些活动,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学会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会在一瞬间就轻易改变。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悉心照顾和关爱,离不开老师的淳淳教导与培养,更离不开家庭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教育。为了孩子的明天,我们必须注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到家园结合,全社会行动起来,按照幼儿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幸福快乐的成长。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