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一:现状调查 作业周期 : 2017-07-132017-09-10

作业要求 :

作业要求:

1.按照工具模板来完成研修作业,模板请点击下载;

2.作业内容必须是自己的原创,杜绝抄袭现象,字数300字以上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请务必在截止提交日期之前提交,逾期将无法提交,这将会影响您的考核成绩! 

5.作业一由坊主批阅后,坊主需按照学员的现状调查结果,结合本次培训课程安排,思考制定本工作坊研修主题范围,以在线论坛研讨、工作坊qq群等多种形式与学员探讨确定研修主题。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作业一:现状调查

提交者:学员田明发    所属单位: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7-31 14:12:58    浏览数( 41 ) 【举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将教学工作管理好了,可以保证学校形成正常的教学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现就其中的三个突出问题浅谈如下:
一、教师备课的新想法
    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编制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批改、对学生课外辅导、考试的组织及质量的分析等是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工作,一般也叫教学常规。教学常规也是学校教学工作基本规律的反映。
    作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之一的备课管理,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常规备课下,教师们往往要花在量的时间去书写教案,但随着优秀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的不断面市,可供教师借鉴的优秀经验越来越多,而且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备课的出现,也为不同地区的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教师们对于是否还需要照常规备课提出了质疑,自己手中有一本特级教师编写的优秀教案或网络上有一份优秀教案,是否有必要在把教案上的内容抄一遍(在实际工作中,此种情况极为普遍,着实令人头痛),纯粹照搬绝对不行,但能否在书上或网络上直接进行修改批注(尤其是对于已教过的老教师来说),针对以往教学的不足有重点地进行改进,以节约出时间在做其它的事?当然按照有关检查要求,学校是不能做决定的,希望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够予以考虑,行还是不行?
二、如何做好教师评价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合理评价一个教师,是每个学校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对教师的评价现在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甚至能够决定一个教师的命运——奖金、工资、职称晋升甚至能否上岗都与它挂上了钩。应该说这是好事,因为这样可以优胜劣汰,给教师一定的压力,促进他们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进而促进整个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才质量的提高。
    教师评价制度是否合理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教师队伍是否稳定。教师评价,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分为领导评价、同事评价、学生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几种,但教师评价目前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对它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和认识,缺乏规范的评价体系和机制。我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管,即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量化考核,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行,如何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认定,成了一大难题,尤其是农村学校,在优生不断减少的现实情况下,如果仍然使用过去的评价方式进行考核,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2、师德评价:采取学生评价、教师自评、相互评价的方式。但同一个教师,由于每个同事、每个领导、每个班级的学生、每个家长对其各个方面了解的深浅不一样,评价的标准不一样,再加上评价者没有受过专业评价培训,往往会出现一些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几种结果互相矛盾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定要盲目地进行教师评价,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这不但不能起到它应有的促进教育发展的作用,还会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给教育造成消极的影响和损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能否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师评价标准,以供各校参照使用。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学校管理的支撑,实施新课程必然带来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要尽快建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学校管理新机制,才能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地发展。
    随着实施课程教材改革,学校教学管理首先是要改革管理模式。要从以制度管理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为主、以划一的考试成绩激励管理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鼓励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的弹性来。长期以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刚性较强。管理者依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各项标准,制定若干师生必须身体力行尽量实现的教学要求与规章制度来实施管理。这对于统一人才培养的规格,规范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无疑是有帮助的,对于保证教育教学的基本质量和学校的基本秩序也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当教育的首要责任转变成为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成长创造条件时,当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未来社会的全体公民具备自主学习的发展能力、以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竞争的挑战时,仅仅靠按部就班、仅仅强调统一步调与行为规范就不够了。新任务需要的不仅是规矩和规范(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更需要在规范之外的创新,在规矩之外的因时、因地制宜,在统一要求之外的实事求是与学有特长。事情很明显,统一的教学计划还可以有大致统一的考核要求,而教师对课程教材的创造性重组与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很难用统一的考核标准了;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甚至学习能力还可以通过考试评价,而学生的新精神、创造意识与能力等,也许只能靠教师的悉心观察与深入分析才会有大致的了解;对按时上课、认真备课、努力完成讲授任务的教师,我们还可以做出较准确的判断,而对组织多种活动(有时难免混乱),积极鼓励学生提出疑难(有时难免超越范围,言不及义),以及真心实践师生民主,“决定”较少,建议太多(有时会出现学生过于随便,教师放得过开、疏于防范、失去控制的局面)的教师,学校的管理机构又该如何评价,如何调控呢?
    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例如: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如何写教案,要不要小测验、单元考试,成绩如何记载,如何组织观摩研讨、评课、议课,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考核评价怎么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如何监督,学生期末综合评价如何进行等等一系列问题。
    总而言之,原来的一套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我们又该如何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呢?
    在教学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教学管理是深层次工作,与教师的素质,学校管理制度,学生的学习习惯,领导工作作风有密切的关系。全校上下要团结一致,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才能达到如期的教学目标。我们感到抓教学工作管理,必须与学校管理融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教师素质才能逐步提高,教学常规才有落实的可靠保证。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管理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检查,提高各个环节教学人员的工作质量,努力使教学管理过程达到最优化。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8-01 08:43:42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