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7-07-162017-11-14

作业要求 :       参训学员通过学习课程资源,结合自己的日常工作,针对你校(园)的某一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可实践的方法,完成一篇问题解决方案。要求方案有新意、阐释有特色,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推广性。 
作业要求: 
       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字数不少于300字。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最好现在文件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 
       3.请在截止日之前提交。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丁增多吉    所属单位:昌都市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7-08-05 09:34:32    浏览数( 1 ) 【举报】

                                                                                            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育,注重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人的潜能的开发,与单纯的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相对应,与高考录取的精英教育相对应。不单看学生考试分数,还要看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目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任务:三大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任务。  

意义:(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实施措施: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素质就是品格,是人在不经意中各种表现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强调做人的根本,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段精彩论述:播种一种行为,

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品格;

播种一种品格,

收获一种命运。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行为构成的,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只有形成好的习惯,才能有好的品格,有好品格的人,才能成就一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就是高素质的人。关于学生的各项素质,有人比喻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残品,

心理不好是易碎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四项素质便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具体要求,学习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欠缺对一个人的发展会带来一些遗憾,品德素质的欠缺却可能毁了一个人,毁了他的一切,甚至对社会、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所以,品德素质是最为重要的素质,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花费气力教学生做人,做品格高尚的人。树立并坚持正确的育人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我们的育人观是“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承认“人人有才”,也就是承认人人具有可造就、可培养的基本素质,这是我们办学的前提、施教的基础。只有承认“人人有才”我们才能坚定对教育的信念和对学生的信心,面向全体而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人无全才”强调了不同学生各项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即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与多元智能理论是一致的。每一个学生不存在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所以,学校里不应该有“差生”之说。培养学生“合格+特长”,“合格”是指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特长”表现在学生的优势智力方面,这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素质,具备不断改善生活、享受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一要使学生具备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即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成绩,而是反对“高分低能”的现象,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未来生活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还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不能不顾实际,把教学目标完全定位于高考,把教学评价完全定位于高考,因为高考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不是所有人的学习目标。 
      二要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不断满足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不是仅关注学生的分数,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取得成绩的过程,即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成长发展,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具备了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未来生活中才能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挑战、迎接新生活。 
      三是要引导学生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即通过受教育,学会珍爱生命、享受幸福生活,并不断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从而活得更美好,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加幸福,这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既然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幸福生活,就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不但要体现知识、技能目标,还要体现情感目标,注重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还要渗透德育和美育,因为幸福生活,不是仅有高分就能实现的,它与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因素有关。学生的求学过程,是人的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在“教学生几年,为学生负责几十年”口号的掩饰下,剥夺学生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强迫学生在题海中,在高考的战车上,在无烟的战场上疲惫、困惑、紧张地耗尽精力、体力。如果连学生眼前的状态都不顾,还谈得上为学生未来几十年的幸福负责吗?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真正提高学生学校生活这段重要历程的生命质量,“现在”是“未来”的开端,没有良好的现在,难有美好、幸福的未来。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学识和做人原则,多是在老师的教育或影响下形成的,许多成功人士在回忆自己的成功之路时,常常感恩于自己的一位或几位老师,非老师对他的教育和影响,发出“遇到一位好老师能影响自己一生”的感叹。有人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要有高尚的情操、远大的理想、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还要有处处给学生以身示范的行为。“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工作和生活中每一细节无不显现出他的素质,也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每一个教师不但在知识与业务上要有较高的或不断提高的素质,还要在每一个细节中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德立身,以身示范。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08-24 21:09:17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