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实践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7-07-172017-11-14

作业要求 :

参训教师将“研修作业”中提交的《作业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付之于课堂教学。教学的过程,请同伴帮忙录制(借助手机、DV、摄像机均可)10—40分钟的视频,需是完整的教学片断。(无法录制视频的老师,提供相关的微课或者文字版的课堂实录)

注意事项

1.提交的教学视频要求与“研修作业”中提交的《作业二:教学设计》相配套

2.提交时,请在文本编辑框中编辑不少于100字的视频介绍或提交视频配套的课件

发布者 :教务管理员

实践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王利平    所属单位:拉萨市第一小学    提交时间: 2017-08-10 23:49:12    浏览数( 4 ) 【举报】

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拉萨第一小学    王利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的编写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彩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情境和动手实验活动,以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设计理念:

      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实践而获得的。因此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三角形概念以及特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

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纸、课件、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框架、课堂练习纸、三角板、课堂检测纸。

教学关键:

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三角形的图形,从而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图形有关的知识,老师问一下,最基本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点。(教师板书点A,点B。)

教师:经过A、B两点可以画一条什么?

学生:直线。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刚才发的课堂练习纸,开始画。

教师提问:那A、B两点之间的距离叫什么呢?

学生:线段。

师:如果老师再多加一个点C,请从点C向AB画线段。(学生自由画)

教师:比较你所画的这些线段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中间的那条线段最短。

教师:根据是什么?

学生: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教师板书,提醒学生画垂直线段时要用虚线段,写上垂足符合)

教师:我们通过画点、线段得到了什么图形?

学生:三角形。

教师: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进一步认识三角形。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导入,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达到旧知迁移的目的。】

二、 认识意义和特征  

教师:你们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

学生: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教师:刚刚同学们说的都是三角形的特征。(师板书)

教师:那你们认识的三角形是不是很到位啊?老师先不讲,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熟悉了。你们来说。

教师:(出示课件)下面这些图形是三角形吗?

结合判断三角形的过程,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生总结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提醒: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既要看它是不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还要看这三条线段是不是围在一起,也就是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是不是都相连。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在用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也要讲求其严谨性。

【让学生判断三角形,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相互交流后,可以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学生概括出自己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和认识,为总结抽象出三角形的意义做好铺垫。在汇报过程中让学生不同的说法互相碰撞,互相纠正,教师适时用反例纠正错误的说法。在碰撞的过程中逐步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真正实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三、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师:我们知道了加法、减法有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三角形也有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你画的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标在图上。

请同学们在你所画的三角形上标注各部分的名称。

2)汇报。 教师:大家画的三角形样子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3)教师:如果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分别写上三个不同的大写字母,如: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三角形ABC”,也可以称为三角形ACB”三角形BAC”等。

教师:再说说,三角形ABC3条边、3个角、3个顶点分别是什么?【在说、指、写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的活动中,师生共同经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四、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1)联系生活,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教师: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的知识。图中哪儿有三角形?学生自由说。

教师: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如此广泛?是为了美观吗?为什么不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呢?

2)实验探究,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学具。

教师: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拉三角形,一个拉平行四边形)
再请下面的同学摸一摸,汇报结果。

 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小结: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可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板书:稳定性。)

教师追问:如果老师想把平行四边形加固怎么办?

学生自由说怎样加固平行四边形。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现在请你们思考一阵风吹过来,谁的篱笆更牢固?

生自由回答,得出结论,小猴的篱笆更牢固,因为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课件出示大桥图,你从大桥上看到了什么? (课件中抽出三角形)小组讨论如果要测量这座大桥顶点到桥面的高度,怎么测量呢?

汇报。引导学生明确要量顶点到桥面的垂直距离。指出顶点到桥面的垂直距离就是大桥顶点到桥面的高度。

师总结:桥也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特性来进行加固。看来桥有高度,三角形也有高度。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高。

引出高的概念:从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

教师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范作出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强调:作三角形的高一般用虚线画,并要标出垂直直角符号。

(5)教师示范画三角形的高,边说明画高的方法。强调使用直角三角板,用虚线画高,画出垂直符号。 

师提问:猜一猜,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

教师边示范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

首先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住BC边与它重合,另一条直角边通过A点,然后从A点向它的对边画一条垂线,用虚线表示,标出直角符号,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写上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写上底。
(6)教师示范作出三角形的另外两条高。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概括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三角形有三条底,也就有三条高。

五、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1、判断对错。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②自行车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稳定性

的原理。

③三角形有一条高、一条底。(     )

2、开动小脑筋

想一想:三角形ABD如果以BD为底边,它的高是(    )。如果以AD为底边的高是(    )。

师生共同总结: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底,另一条直角边就是这条底上的高。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老师评语

实践研修成果体现在教学设计的改变上,总体很好,从板块完整度、设计思路清晰度、题目设计的专业性等层面体现稍显不足。

评语时间 :2017-08-28 10:49:45

附件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