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专家视频答疑 > 正文

《陋室铭》课堂教学方案设计

  发布者:高千茗    所属单位:天全县仁义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8-01-04    浏览数( -) 【举报】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物为喻,托物言志。文章融情、理、事、人、景、物为一体,运用了虚实结合、衬托、类比、比喻等多种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十分讲究炼字造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句式整齐富于变化,抑扬顿挫,有一种和谐美。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一的学习,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学习本文借助注解和工具书,学生能了解本文的文体,读准字音和读出停顿、甚至读懂文章大意,但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本文通过对陋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述来表现“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不慕容华、乐于淡泊自处的生活情趣,让学生能够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字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了解文言句式(倒装句)

  2、能力目标:读懂文意,领略作者的情怀。

  3、方法目标: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读出感悟,领悟作者不慕容华、淡泊名利的情怀。

四、学习重点和难点

1、学习重点:读懂文意,读出感悟。

2、学习难点:辨析“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的言外之意。

五、教学方法:

1、教法:点拨法(适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范读法{播放示例朗读,创设学习氛围}

2、学法: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激活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看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朗读法(文章表意含蓄蕴藉,不读难以领悟,)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示范朗读视频。

七、预习作业:

  1、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

  2、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古代的文人志士特别喜欢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山、名川、清风、明月。一所简陋的屋子也可以寄托作者的志向,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刘禹锡的传世佳作《陋室铭》。

(二)学习新课:

   1、多媒体展示:(检查预习: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曾中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为安徽省和州通判。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读准字音(检查预习: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1、)播放范读视频

2、)多媒体展示:

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②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

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句写环境,要读出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3、读出停顿:(多媒体展示)

   刘禹锡

    /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鸿儒,往来//白丁。可以//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4、读懂文意:

学生齐读课文,思考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写陋室?

学生明确:开头起兴,从山水写起,引出陋室。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漏”,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教师点拨:作者的目的是些陋室,却用法山水做比喻,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是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名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板书: 山水  比兴  引陋室

陋室是如何简陋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表现其简陋的?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⑴学生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可见居住环是多么荒凉冷清,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还有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拟人的方法,以静写动,赋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我们不觉得环境凄凉,反而觉得生机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优雅,流露出主人的喜悦之情。

板书: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⑵学生明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说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风生。这是写陋室的人物,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

教师点拨: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朋友,俗话说,于治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人必是高雅之士。主人德才兼备,表明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

板书:对偶  衬托  夸朋友

⑶学生明确:“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陋室里,兴之所至,可以谈谈古琴,读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是写主人的生活情趣。

教师点拨:这两句中有正面描写的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的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正反对照,虚实相生,表明了作者优雅舒适、安贫乐道的情趣。

板书: 虚实  正反  谈生活

经过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住址已经突出,意思也表达清楚了,作者为什么又些诸葛庐、子云亭?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学生明确:诸葛庐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的草庐,子云亭是西汉学者杨雄住过并写过《太玄经》的亭子。

教师点拨:作者采用了类比的表现手法,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它们的主任德才兼备而闻名天下,隐含着自己的远大志向,要做像他们一样的人。

板书: 类比  隐含  立志向

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意?

学生明确: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

教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拔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5、读出感悟:

   古人把安贫乐道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三)归纳小结:

1、《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一朵奇花。它的显著特点就是文辞蕴藉,语言精辟,我们不但感受到作者坦荡乐观、洁身自好的文人情怀,而且品味到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确是我国古典文库中脍炙人口的珍品。

2.文言句式:(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

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

(四)作业安排:归纳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 名作动,出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 形作动,灵验)

3、无丝竹之耳,无案牍之 使动用法,使……扰乱 使……劳累

一词多义:

之 ① 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 主谓之间,表舒缓语气。

② 何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九、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 引陋室  ——→ 何陋之有

对偶  拟人 ——描环境

衬托  对偶 ——夸朋友

虚实  相对 ——谈生活

类比  暗含 ——立志向

引经据典 —— 表态度   ——→  陋室不陋

十、教学反思:

大多数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大意,但是学生在理解交流形成自己的见解的同时,教师必须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感悟。

 

专家视频答疑

最新专家视频答疑

热评专家视频答疑

热门专家视频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