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陆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实践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作业周期 : 2017-08-262017-11-12

作业要求 :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中利用分层教学,始终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教学中,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的特征不同,认知同一事物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思维策略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教师要及时、全面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调控教学内容,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教学,尽可能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进行分层分类处理,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困生,可将课本上的选学内容,选作题和思考题一概不要求他们学习,只学习最基本的内容,就能确保他们“吃得了”、“能消化”,力争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知识面,加大知识难度,开发他们综合能力程度。这样根据难易不同与实际情况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所提高,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教学案例:

课题: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定点”“定长”)。

【学情分析】学困生明白圆的各部分名称,但圆的特征比较抽象,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学优生最后通过引导、归纳、概括特征,此外画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对学困生予以指导。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把圆内和圆的“上方”当作“圆上”,所以我把理解“圆上”的概念作为重点之一,指导中等生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目标】 

A层:优等生     B层:中等生      C层:后进生

1.知识与能力:(A、BC)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ABC层)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并能正确地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3.情感、态度、价值观:(A、B)结合具体的情境,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并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涵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掌握圆的特征,能熟练的画圆。

教学流程

(一)在活动中整体感知

思考:圆与其它图形有怎样的区别?在交流中整体感知圆的特征。

用学具比较圆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的区别。(提问:AB层学生)

(二)在操作中丰富感受 

1.交流:圆规的构造。(提问:AB)

2.操作:学生尝试画圆,交流中归纳用圆规画圆的一般方法。

(A、B层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指导C层学生画圆)

3.体会(学生第二次画圆):如果方法正确,为什么用圆规画不出直线图形或是其它的曲线图形?(A)

4.引导(教师示范画圆):使学生将思维聚焦于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体会到圆规两脚距离的恒等,恰是圆之所以为圆的内在原因。

(三)在交流中建构认识 

1.引导:引导学生将上述距离画下来,由此揭示圆心及半径,进而介绍各自的字母表示。(ABC)

2.思考: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你是怎么发现的?(BC)

3.概括:介绍古代数学家的相关发现,并与学生的发现作比较。

(A层)

4.类比:先介绍直径,进而引导学生借助类比展开思考,发现直径的特征,并提出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提问:C层学生)

5.自学课本:(A层学生自学,B层师点拨,师重点关注C)

6. 交流(全班交流ABC)

(四)在练习中形成结构

1.我是小法官:(提问:ABC层学生)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         )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         )

3)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

4)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2.等圆的半径(  ),直径(  ).(提问A层生)

3. 选一选:(提问ABC层学生)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A.半径长度      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内                B.圆外             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直径。

      A.直径                 B.线段             C.射线

4.给定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是多少厘米?(AB层学生自己解决,重点指导C层学生)

 5.在拓展中深化体验

 (1).为什么每一种车的车轮都要做成圆的,做成其他的形状可以吗?车轴应该装在哪里?(提问B层学生)

(2)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要在马路十子口设计一个花坛,你会设计成什么形状?如果还要设置一个自动喷头,喷头应放在哪里?喷水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提问A层学生)

()课堂小结

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练习十四  A1234题。 B123题 。

 C层12题。

()课后反思

1.更多的学生得到关注,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只提问十多个学优生、中等生,导致大多数学生听课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本节课上,对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法,给他们搭建不同的舞台,他们感到了被关注、被尊重,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乐于动手探究,积极发表见解,他们感觉到自己并不笨,只要努力学习自己也能会做练习题,90%以上的学生独立完成了作业题,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脸上露出了笑容。

2.使我感受到“面向全体学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以前,我认为学生基础差,班容量大,“面向全体学生”是无法实现的。通过研究发现:只要我们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心中真正装着全体学生,认真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在不同的环节关注不同的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我们的课堂离“面向全体学生”就会越来越近。 如《圆的认识》中说到圆的画法,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如果要把这些圆画下来,你有什么办法?(bc层同学回答);2、如果手中又没有圆规,又急于画个标准的大圆,该怎么办?(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3. 要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完善分层教学模式。

一堂课中,教师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有难有易,一般我把难的问题抛给好生,易的问题留给差生和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让中等生来重复好生的回答,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进行二次回答。让好生来补充差生的回答,给他们荣誉感,让差生来重复好生的回答,给他们树立自信,能让差生回答的,决不让好生回答,能让中等生回答的,决不让差生先回答,没有人回答的,一定让好生“出出丑”,这样好、中、差都兼顾到,让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掌握当堂所学知识,这是我最想看到的结果。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用尊重、发展的眼光去区别对待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们要“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不断地转换教育观念不仅让优等生综合能力得到发挥、也要让较低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延伸,“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不仅仅是口号,而且应逐渐成为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一定要切实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每一个学生的数学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

发布者 :赵艳花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实施分层分类教学

提交者:学员倪琳    所属单位:王坪小学    提交时间: 2017-10-18 14:50:03    浏览数( 0 ) 【举报】

分数的意义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7-10-22 19:57:04

附件

实践研修成果

最新实践研修成果

推荐实践研修成果

热门实践研修成果

热评实践研修成果